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绩趋近目标与工具性求助(老师)之间的关系,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以及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福建省某师范大学的384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工具性求助(老师)以及成绩趋近目标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在成绩趋近目标与工具性求助(老师)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这表明成绩趋近目标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作用于工具性求助(老师)。  相似文献   

2.
目前成就目标研究的视角逐渐从个体学习情境转向合作学习情境,并着重围绕掌握趋近和表现趋近这两种典型的成就目标在同伴知觉、合作交流模式、冲突管理方式及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对学业成绩的不同影响展开了研究.不同成就目标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发展变化特点的探讨是合作学习情境中成就目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成就目标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90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并收集他们在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的数学成绩,来探讨学习投入在高中生成就目标与数学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学模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掌握趋近正向预测数学成绩,成绩回避负向预测数学成绩;学习投入在掌握趋近、成绩回避与数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教学模式对掌握趋近与数学成绩之间中介作用的前半条路径有调节作用,与网络教学相比,在课堂教学中掌握趋近的高中生对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更显著.掌握趋近与数学成绩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成绩回避与数学成绩之间只有简单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633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初中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初一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极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二学生又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初一学生的成绩趋近目标显著高于初二学生;(2)不同学校的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重点学校学生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极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而普通学校学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学生;(3)初中生男生和女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5.
对52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男生更多采用成绩趋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女生更多采用掌握回避目标;高二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接近目标,高三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回避、成绩趋近、成绩回避目标;(2)高中生的成就目标和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相关,学业情绪是成就目标和学业成就的有效中介,基本上验证了Pekrun等人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学业拖延现象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基于991份X大学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拖延现象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近80%研究生表现出中度拖延,超过14%的研究生表现出重度拖延,而且学业拖延在性别、学科和硕博士上有显著差异.成就目标定向中的掌握趋近和表现趋近维度可正向预测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可负向预测学业拖延,且可作为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变量.为减缓研究生学业拖延现象,提出有关建议:提供科研支持、心理干预,引导研究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加强关注关心、及时疏导,防止高目标研究生出现学业拖延;注重自我反思、自我疏导,通过自我管理控制学业拖延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学习力训练对初中生成就目标的影响。方法:以临沂市沂州实验中学初二年级3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临沂市第六中学初二年级3个班的学生作为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学习力训练。以《初中生成就目标量表》考察训练前后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结果发现:训练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在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表现趋近目标、表现回避目标、社会交往目标和社会地位目标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学习力训练不受学生原有成就目标水平的影响;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表现回避目标、社会交往目标和社会地位目标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表明学习力训练有助于改进初中生的成就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初一学生数学学业自尊、成就目标和数学学习成绩关系。采用数学学业自尊量表和成就目标量表,调查成都和平学校268名初一学生数学学业自尊、成就目标。使男女生数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男生数学学业自尊显著高于女生;男生掌握趋近目标高于女生;女生成绩回避目标高于男生。数学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以及数学自尊和数学成绩呈正相关;掌握回避目标与数学自尊、掌握趋近以及数学成绩呈负相关。成绩回避和成绩趋近是影响数数学学业自尊和数学学习成绩主要因素。本研究对于促进初一学生数学学业自尊和学习成绩的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就目标理论与大学生有效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lliot和Pintrich在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将成就目标划分成掌握趋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不同的成就目标可激发学习者产生不同的动机过程,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动力和调节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的指向与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标—任务—收获型教学法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形下,学生往往形成"内生性"的主动学习动机,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期待和努力,进而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运用"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创建教学模式结构;在教学中初步摸索五步教学步骤。采用灵活多样的任务形式满足学生获取"成就"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