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管制,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或担心别人无视自己的存在,他们常常会用对抗性的言行和态度来突出自我和确定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因此这种心理现象在青春期阶段表现较为明显。本文旨在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探究应对逆反心理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也是人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中,这种心理表现尤为明显,不少的孩子处处与教育者"对着干""、反着来"。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因为独立意识的萌发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是人生成长的必然。但是,我们发现,多数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平稳的度过这一时期,逆反心理并不是青春期孩子的专利,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此要重新认识,深入了解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更多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科学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也是人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中,这种心理表现尤为明显,不少的孩子处处与教育者"对着干"、"反着来".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因为独立意识的萌发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情绪体验,是人生成长的必然.但是,我们发现,多数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平稳的度过这一时期,逆反心理并不是青春期孩子的专利,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此要重新认识,深入了解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更多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科学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喜欢标新立异,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再一味地认同。因此,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去处理学生的逆反现象,是一门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育背景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免不了和他人产生冲突和矛盾。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以成人自居,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当成孩子,渴望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被认同。当自己的看法不被他人认同时,有时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就会故意采取与对方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即出现逆反现象。我所带学生正处初二,学习任务加重加难,在面对家长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随着生理成长,在心理上产生对自己的认知需求,对外界产生一种维护自尊的需求并采取逆向态度或对抗言行来体现内在心理动向。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正常心理发育以及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有不利影响。因此,老师或家长需要掌握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细微反映,努力寻找逆反心理的诱发点、把握教育的着力点、挖掘学生言行的闪光点,采取鼓励和唤发以上三点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这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学业上取得好成绩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过渡期”,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逐渐变得喜欢独来独往;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很多事情采取批判的态度。喜欢模仿,看到一些行为,自认为是“酷”是有个性的表现,便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9.
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就是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自卑心理的产生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往往造成他们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消极表现,是学生思想品行滑坡,退化的重要诱因,职校生中自卑现象普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林医生 《高中生》2008,(22):54-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其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2.
孙雁群 《师道》2006,(10):12-13
引起注意,发泄不满,标新立异甚至哗众取宠,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和行为的普遍表现。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对抗态度。是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常态教育要求的心理倾向。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在心理上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这,应该是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标志。事实上。这些逆反情绪和行为表现于外的外显逆反者,往往受到教育者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学文化、长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很强。他们的心理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他们追求独立,渴望自我实现;心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早熟态势;探究心理强,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善于思考问题;崇尚实用主义,他们关心自己前途,偏重讲求实际。  相似文献   

14.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过渡期",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逐渐变得喜欢独来独往;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很多事情采取批判的态度.喜欢模仿,看到一些行为,自认为是"酷"是有个性的表现,便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由此导致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受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和驱使,人们,特别是一部分青少年往往故意做出一些十分荒唐而又愚蠢的事情.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青少年本身的原因。青少年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他们的成人感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象成年人那样干出一番事业来,并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同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他们对人、对事、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成年人的影响,按自己的标准去独立地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自我的发展中,由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认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认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尤其是在幼儿形成自我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成人的鼓励与支持能够促进他们对自己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而幼儿能够接受自己,对自己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形成健康的自我。  相似文献   

17.
韦焕能 《职业技术》2006,(12):55-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客观事物的抵触、不顺从。具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听不进正确意见乃至忠告;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本文就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些原因,谈谈化解的对策。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独立…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其对青少年的冲击也越来越大。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常常使青少年陷入一种迷惘状态。因此,健全自我成为青少年心中的第一要著,心理学家认为健全自我的一项特性就是具备自信的行为。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辨识与自我认定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他们的自我统合过程发展不顺利,其所要面对的会是‘角色混淆”的现象,这样极易失去自信而产生无助感,也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教育工作者要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尤其是自信心理的构建特别能协助他们有效地作自我探索与了解,以使他们顺利度过此间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会有一定的独立意识,逆反心理就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教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作为班主任,在这一年来,笔者首先了解了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其次分析了他们逆反心理的成因,最后确定了一种方法,就是鼓励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