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如果把科学家分为几类,有举重若轻的,有举轻若重的,那么我都不是,我属于‘举重若重’的一类人。"徐光宪一生挚爱的只有两件事——教书和科研,而这两件事都与"稀土"有关。他是化学家,让中国从稀土的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由此掀起"中国冲击",奇迹般改写了国际稀土产业格局;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他撰写的教材哺育了中国几代化学工作者,仅在北京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中就涌现了3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2.
公元2009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如期举行。会上,正值米寿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象征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这一刻,对于已是耄耋之年的徐光究来说,既是对他多年从事化学研究的认可,更是对他所缔造的稀土研究领域“中国冲击”的鉴证。  相似文献   

3.
在量子化学等领域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他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他和他的研究群体造就了一个关于稀土的“中国传奇”……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  相似文献   

4.
该学院由化学系、化学物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讷与工程系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组成。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教授,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士6名,教授8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7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8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名.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25日下午,魏于全教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消息传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院一片欢腾。11月26日,魏于全教授同新闻媒体的见面会上,石应康院长热泪盈眶,激动地说:“50年了,我们终于培养出了一位院士”。“魏于全教授能当选院士,是他个人的骄傲,也是全体川大人,华西医院全体师生职工的骄傲……”“七年前,魏于全从日本归国时还是满头青丝,如今才44岁,他的青丝就已变成了白发!”看着魏于全头上的缕缕白发,泪水禁不住从石院长眼角滑落。魏于全教授也泪光闪动,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从一位青年医生成长为一名院士,魏于全教授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其间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6.
有媒体报道,2010年刚上大学的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同学惊讶地发现,中科院院士宋玉泉竟是自己的班主任。和他一样,数干名新生成为“吉林大学名师班主任计划”的首批受益者。无独有偶,前不久,多家媒体还报道了另一则新闻: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钟南山教授又多了一个身份一“班主任”。  相似文献   

7.
阿红 《少年文摘》2013,(8):56-59
2010年4月27日,美国加州大学植物细胞生物学教授、来自中国安徽阜南县会龙乡的朱健康,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美国国家科学院迄今为止选出的总共2076名院士中,42岁的他是  相似文献   

8.
10月 3 0日 ,内蒙古大学“十五”“2 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专家论证会开幕式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 ,拉开了我校“十五”“2 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工作的序幕。出席开幕式的专家组成员有 :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左铁镛教授 ,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官春云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教授 ,云南大学原校长朱维华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贺西格陶格套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清史所所长成崇德教授 ,内蒙古…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8日下午,虽然室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但厦门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厅内的气氛却温馨而热烈,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田昭武先生作客厦门大学“名师下午茶”活动,与同学们分享他的治学之道与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启蒙》2023,(1):28-29
<正>马伟明是我国的“国宝级专家”,他34岁就破格晋升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42岁就晋升海军少将军衔。2017年,马伟明获得代表中国军队最高荣誉的“八一勋章”。因为他,我军舰艇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他更是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相似文献   

11.
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女子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女子教育研究中心”于1995年3月4日在武汉成立。20多名女博导、女教授、女管理。作者和女大学生、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成立暨座谈会。中科院院士、该校校长杨叔子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在当选院士以后的十年时间内,从2004年开始争取头脑再清醒10年,向国家提出10条重大建议,再完成3个较大的科研项目,在已经出版10本专著的基础上再编著5本著作,再培养50名研究生,再发表30篇论文。”2003年12月31日,在长安大学新年团拜会上,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佩成教授面向全校宣读了他当选院士后的“113553十年规划”。如今,李佩成的“113553十年规划”早已超额完成,他依然保持着几十年不变的旺盛精力,忘我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2)
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公布了他的“中国城市儿童想象力和幻想力科研成果”:千余名小学生在回答“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的问题时,竟有99%的孩子说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一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记者见到了刚从北京归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俞汝勤教授。俞教授曾是第六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已是第四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了。当记者问及他的感受时,这名“老委员”显得既兴奋又郑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吴志菲 《留学生》2014,(13):22-25
80多年前的一个夏夜,一个孩子抬头遥望星空,好奇地向大人发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80多年后的一个初春,一位泰斗级科学家站在中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上,接受国家主席的颁奖。当年望星空的童孩,今天已是银发满头的“中国稀土之父”。他就是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徐光宪院士。  相似文献   

16.
他,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计算机领域最早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也是当时技术科学部最年轻的院士。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和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专为两弹一星服务并被誉为“功勋计算机”的中国第一台每秒十万次以上的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机757的原理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个管理程序总体设计负责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控制计算中心早期设计负责人之一。当记者满怀敬仰之情去拜访这位在我国计算机领域拥有如此多的第一的老人时,坐在宽敞的沙发中的他,中等身材,瘦弱而单薄,谦和而朴素,说话有条理,办事干脆利索。交谈中,往往被他的爽朗、平易近人和坦诚的性格所感染。他就是我国计算机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高庆狮。  相似文献   

17.
钱永健,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医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系教授。2004年沃尔夫奖医学奖得主。这位祖籍浙江、1952年出生在纽约的华裔,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的多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被评价为“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他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得主之一。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汇》2008,(8):15-15
近日,年逾7旬的杨叔子院士作客武汉桌学院,在与学院2000余名师生探讨如何“踏平坎坷,成人成才”时,他表示从大地震中看到“80后”的表现是很有希望的,绝不是“垮掉的一代”,相反,中国会因为“80后”而更加繁荣富强。说完,杨院士向现场的“80后”学生深深一鞠躬。显然,杨院士的这一鞠躬,蕴含的意义多多。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初,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相继公布,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中,均有校长、院长、董事长等职务,仅有一人例外——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杨永斌只有“教授”头衔。  相似文献   

20.
首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于2005年8月13~15日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就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语言政策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教授,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名语言学家詹伯慧教授出席开幕式并敛词。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出席了闭幕式并作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