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当前世界平衡木比赛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参加 2 0 0 0年悉尼奥运会平衡木决赛的 8名运动员为主要对象 ,通过对当前平衡木比赛分上法、木中和下法三部分的动作稳定性作了研究。结果显示 :上法以木端助跑团身或屈体前空翻为主 ,木中以手翻连接向后高空翻和团身前空翻 (接各种跳步 )为潮流 ,下法多以踺子团身后空翻二周或霍尔金娜空翻下为结束。除技术因素外 ,还应提高运动员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确保下法的稳定性 ,是获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成套前、后两类空翻动作发展均衡,在奇数和偶数两个动作位,分别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前空翻类"屈体和团身"动作和难度相对较低的后空翻类"屈体和直体"动作,并首先选用相对"易完成"的高价值团身动作和"与直体有相同价值"的高难度屈体动作,是当今世界优秀蹦床男选手选编成套动作的主要特征;发展空翻三周转体类动作,并正确处理好飞行时间、动作难度及完成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力求积分成绩效益的最大化,还将是众多优秀蹦床男选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对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分析,针对运动员空翻前杠下的振浪、撒手瞬间、抓杠瞬间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4.
技巧动作不仅十分引人入胜,而且还层出不穷。完成空翻就有许多方法。1.第一周、第二周抱腿是众所周知的一种姿势,即团身后空翻两周(图Ⅰ),半屈体(图  相似文献   

5.
1987年全国少年体操比赛,有28个省市代表队共196名运动员(男97人,女99人)参加角逐。在比赛中,各队的技术难度和动作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双杠项目少年较难完成的“前摆转体180°成手倒立”、“团身后空翻二周下”、“大回环”等技术巳被普遍掌握,部分运动员还完成了“屈体后空翻二周下”、“经倒立前翻360°成支撑”、“大回环转体180°、360°”等高难动作。其中河南运动员陈军完成的“前摆转体90°成一杠手倒立接大摆落下越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下”,辽宁邵宝智、黑龙江王景宇完成的“一杠手倒立大摆落下越杠团身后空翻二周下”等难新动作受到体操界行家的注目。为了更快地提高少年运动员双杠项目的技术水平,本人对参赛队员的动作内容、数量、难度、完成情况及落地稳定性等作了现场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团身后空翻二、三周动作技术分析,进行团身后空翻四周可行性探索,认为只要人体重心水平速度5.5米/秒左右,做到较大的制动,获得科学的踏跳角、起跳角和腾起角,身体重心上升的最高速达2.4米以上,在翻转过程中合理地调整翻转角速度,完成后空翻四周是可能的,并提出了加强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及改革训练比赛器材弹性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男子自由体操是在1911年第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上才正式列为比赛项目,但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难度变化大。五十年代还仅有不同方向和形式的简单空翻动作,如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度及前手翻接前空翻动作。六十年代就出现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度及团身后空翻两周的难度动作。在70年代则不仅难度上出现了直体后空翻两周及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度等多周数翻腾动作,而且如团身后空  相似文献   

8.
现代体操的发展,创新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只有创新,才有可能保持世界体操比赛的领先地位,或者迅速地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自一九七二年奥运会体操比赛日本运动员塚原光男最先在单杠上完成"旋"下(团身后空翻两周同时转体360°下),开创了一个难新动作发展的新领域以来,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竟相努力创造新的"旋"类空翻.在短短的几年内,已先后移植和应用到除鞍马以外  相似文献   

9.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当前各种比赛中所采用的高难下法中腾空最高和空翻周数最多的动作.该动作要求运动员在离杠瞬间具备足够大的质心速度和对质心横轴的动量矩,而这些主要靠运动员在该动作的准备阶段,即离杠前的最后一个大回环中获得.因此,研究单杠后空翻三周下准备阶段的生物力学,对提高动作质量,发展新动作,充实生物力学和体操基础理  相似文献   

10.
梁富亮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对于进一步发展此类动作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团身后空翻三周动作是有加分因素的D级高难动作。该文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座谈,结合拍摄到的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的动作分析,认为后手翻动作不管是上肢或下肢摆动要快,制动也要快(制动角约为554),这样完成整个动作才能做到低、平、快。在团身后空翻起跳阶段脚着地前,髋、膝、踝关节应主动蹬伸,缩短踏跳时间;下肢蹬伸的同时,手臂和躯干快速向后摆动,并及时制动,形成较好的动量矩传递,脚离地时相髋未完全打开,有利于腾空后团身。  相似文献   

12.
空翻转体动作早在1934年的跳水比赛中就得到公认,五十年代初移植到体操比赛,六十年代世界上不少运动员已能完成直体后空翻转体720°,个别运动员能成功地完成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的技术。到七十年代初,继塚原在单杠上首创“旋”类空翻以后,各种复合类空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除鞍马外的其他男、女体操9个项目中,充分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日本优秀运动员富田洋之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发展此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整个身体及肩关节超过杠前水平位置后两手同时撒手;团身后空翻越杠向左转体后右手先抓杠,然后左手抓杠时整个身体处于杠水平以上较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三维摄像解析法对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冯喆、滕海滨、郭伟阳在比赛中大回环屈体后空翻两周成挂臂技术动作进行测试,对完整动作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三人均较好完成了大回环屈体后空翻两周成挂臂动作。根据三人的运动学数据建立起该动作的模型。三人相比较,冯喆及滕海滨动作较好,郭伟阳的动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男子跳马手翻空翻及手翻空翻加转体多复合型动作的出现,女子跳马也有了新的发展.一九七四年第十八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女子跳马开始出现了"科尔布特跳"(即360°前手翻)和塚原跳(即侧手翻转体90°团身后空翻).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上,团身、屈体塚原跳、前手翻前空翻等动作已被多数运动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一名少年甲组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下颌受伤为素材,分析赛前和赛时的各种情况,进而比较单杠直体后空翻下和吊环团身后空翻两周下的动作要领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诱导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我国优秀技巧运动员冯涛、邵春华完成的后空翻三周落地动作典型材料的对比,找出了落地不稳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落地站稳的各种条件及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8.
肖俊峰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俊峰是我国跳马新秀,他完成的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动作质量较高。通过运动学分析,找出了他完成该动作的技术特点及一般运动学规律,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动作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国家男子体操队李宁和刘明的自由体操团身后空翻三周的技术动作,从他们翻转的速度及腾空时间,导求出顺利完成此动作的技术关键及必要的训练手段,为这个高难动作的训练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踺子转体180°前手翻团身前空翻动作是近几年女子跳马比赛中新发展的一类动作,莫慧兰是我国最早完成此动作的运动员之一。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她完成此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并提供了有关的技术参数,对于我国运动员掌握此类动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难度系列动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