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聋幼儿由于听觉障碍和缺乏语言,具体形象思维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动作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康复教育中,我们应根据聋幼儿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各项活动中结合进行听力语言训练,既能提高聋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听力语言训练音乐课上,我们让孩子戴上助听器侧耳倾听琴声和听辨音乐,学唱音阶。还让幼儿听录音机中的乐曲,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如:小鸭走、小熊跳、小鸟飞等。除了让幼儿欣赏音乐做律动外,我们还让幼儿学唱歌曲、做音乐游戏和进行打击乐练习。在教唱歌曲…  相似文献   

2.
教幼儿舞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幼儿跳舞时,教师常会因幼儿把握不准舞蹈动作而烦恼。我通过学习和实践,感到教师教幼儿舞蹈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要教好舞蹈,首先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如教幼儿跳《小木偶舞》前,我操作着术偶表演各种动作,并放起音乐,让幼儿在观看木偶表演的同时,对音乐表现的内容有初步的印象。幼儿看完表演后,我再次放音乐,鼓励幼儿学木偶表演,此时有很多幼儿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心学,才能学得好。否则,将会“一寸不通,万丈无功”。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一、律动激趣 律动是根据音乐的性质和节奏学生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如随音乐做拍手、踏脚、点头、摆身等动作,让音乐的节奏融合在学生身体的动作之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如教唱游课时,课前让学生模仿小兔的动作进入教室。课间,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随歌曲律动。教学中进行律动练习,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一、幼儿园拉丁舞教学的重要意义幼儿阶段是进行舞蹈教育的启蒙期,积极开展幼儿园拉丁舞教学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儿拉丁舞教学能够发展幼儿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平衡等身体素质,使各肌群之间协调工作,有效避免运动损伤。二是,幼儿拉丁舞教学能够提高幼儿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使幼儿在音乐节奏的变化下,训练大脑应变能力和肢体动作协调能力。三是,幼儿拉丁舞教学能够为幼儿提供自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活动中,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呢?再现生活场景,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在开展音乐活动前,教师要将幼儿生活的真实场景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用再现生活场景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如音乐活动"走路"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回家观察歌词中描述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走路的样子,上课之前让幼儿模仿,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在"小篱笆"中,课前教师可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春天,寻找春天,让幼儿认识篱笆,在幼儿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再学唱歌曲,通过领唱、伴唱、分组唱等多种形式增添孩子的活动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歌曲。  相似文献   

6.
体态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在拉丁舞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特殊的无声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观察研究法,阐述体态语言在拉丁舞教与学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旨在更进一步提高拉丁舞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对完成拉丁舞动作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德国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倡导的奥尔夫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语言、动作、舞蹈等多种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中,将节奏作为各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元素,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充分体验节奏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并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那么如何在奥尔夫音乐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我的做法如下: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奥尔夫音乐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是教师对幼儿进  相似文献   

8.
整个活动给人一种“教师操控安排活动,幼儿被动参与”的感觉。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作品协调的情景与氛围,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教师可事先布置好音乐场景,直接导入主题:“孩子们,你们听,咚锵锵,咚锵锵,小玩具们要做游戏了,他们在玩什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主动创编角色动作。如“谁会用动作来表现小木偶、小狗、小马、洋娃娃和小鸽子?”“看,玩具们玩得多开心,让我们也跟着玩具们一起玩吧。”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  相似文献   

9.
感谢学生     
校长突发奇想,要让全校教师学跳拉丁舞,大家听了都很高兴。这样,每天清早,伴着轻快的音乐声,50多个教师就在教练的指导下,在校园里学跳拉丁舞。学生们觉得挺新鲜,一个个从教室里探出小脑袋,羡慕地看着教师们。既然学生们也喜欢,校长干脆又在全校选出40个学生和教师一起学。孩子们很聪明,过不多久就把拉丁舞的基本动作都学会了。而教师们呢?大概是年纪大、动作不灵便的缘故,还没有几个学会的。看到这种情况,校长就让这些小朋友来教教师们跳舞,还说到期末要举行教师拉丁舞比赛。就这样,40个小朋友成了我们的小老师。我的…  相似文献   

10.
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和表情来综合表现艺术形象,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教幼儿舞蹈,不仅是教协调的舞蹈动作,还要教幼儿有感情地表演。这样才能得到艺术感染,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舞蹈教学中的感情训练,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幼儿理解舞蹈动作的含义。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启发他们将动作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形象结合起来,不仅会做动作,还要  相似文献   

11.
"体态动作"是指通过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无声语言,它对发展幼儿的音乐兴趣、帮助幼儿形象记忆音乐内容以及培养幼儿审美感受与表现力等都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在中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中班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动作发展水平,合理设计与运用体态动作,并在运用中突显游戏性,使每个幼儿积极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2.
“洋娃娃的梦”抒情,优美的旋律在空间轻轻地荡漾,随着乐段节奏舒缓强弱的变化,孩子们把自己想像成可爱的洋娃娃,时而躺着、趴着,表现洋娃娃在熟睡中;时而又伸展臂,翩翩起舞,表现洋娃娃作梦的梦境;当乐曲的速度变快变强时,孩子们的动作欢快、活泼.模仿洋娃娃从梦中醒来,跳起了欢乐舞.多姿多彩的动作和充满稚趣的表演和谐地与音乐融为一体.孩子们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赢得了观摩者的阵阵赞赏.这是东山区烟塾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一幕.近年来,烟塾路幼儿园针对以往音乐教育只侧重于教师的教,忽视幼儿的学;教师示范、表演多,幼儿感受、表现音乐少;教师统一要求多,幼儿自由创造机会少等弊  相似文献   

13.
吴红 《今日教育》2007,(8):46-46
幼儿应该跳自己的舞——幼儿舞。幼儿舞富有儿童情趣,天真活泼、生动形象,简单而又易学。教幼儿跳完整的舞蹈前,可由浅入深地教幼儿学一些基本舞步,如碎步、小跑步、跑跳步、踏点步等。再根据音乐的性质、节奏、速度,教幼儿做各种律动(如模仿大象走、小鸟飞、兔跳、小鸭游水、拍球、采果子等),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有了这些基础,便可选用幼儿喜爱的歌曲,根据歌词创编简单、形象的动作,让幼儿来表演歌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改善教学方式和改善学习方式,强调幼儿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自主意识,使音乐活动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传统的歌曲教学模式是课堂上教师教一句(或一个动作)、幼儿模仿着学一句(或一个动作),老师常常忽视幼儿的主动性,低估幼儿的能力,没有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过分地突出和强调机械的模仿及注重技巧训练,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新入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我的做法是几个“多”:一、多听幼儿刚入园,有的教师就急于给孩子上音乐课,教新歌、新舞。其实,这样急于求成,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让幼儿多听音乐,让他们具有一双听音乐的耳朵,才能帮助幼儿打开音乐的大门。每天清晨,当孩子们陆续来到时,我就播放欢快的《中外儿童歌曲联唱30首》录音磁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自由地活动、游戏;在进餐和午睡前,播放柔和、舒缓的乐曲来稳定幼儿的情绪;离园时,则用节奏轻快的轻音乐来欢送幼儿。这些音乐虽然只是一种环境气氛的渲染,但它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慢慢地孩子们也练就了一双善听音乐的耳朵。  相似文献   

16.
李淑侠 《成才之路》2011,(21):67-67
小班幼儿动作发展较差,节奏感不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音乐经验还比较少,根据这些特点,小班在音乐活动方面应以律动为主。一、带领幼儿进入实际的情境中去亲身感受在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学习"打鼓、吹号"这一模仿动作之前,我们先让幼儿观看本园哥哥姐姐们为庆祝国庆而练习打鼓、吹号的活动,幼儿会对哥哥姐姐的这一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看得非常认真、仔细。待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再教他们做打鼓、吹号的动作。这些孩子由于进入了生活的情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规程“的深入贯彻,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我认为幼儿音乐教育还必须进一步改革。教师除了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明确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任务外,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强调兴趣第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要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陶冶性情和品格,因此必须强调兴趣第一,重视教育过程,而不是单纯强调教育结果。教师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如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艺术的音乐环境,让幼儿多接触音乐;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浓厚情绪感染幼儿;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教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关于幼儿能否跳迪斯科,我们曾翻阅了不少资料,也参加了一些舞会,觉得迪斯科是一种奔放、自由的舞蹈,以健身为主,动作随乐曲自由发挥,近似一种集体独舞。我们对大班部分幼儿作了教迪斯科的尝试,先教些最基本的扭胯动作,然后配上音乐,让幼儿随节奏扭动,教师再提示一些手、肩、头的动作,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自己创编动作,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但要求动作协调,合拍子。通过几次辅导,不少幼儿可以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各种不同的动作。他们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上音乐活动课单纯要求幼儿模仿,有时还用口令来训练幼儿的动作,等孩子学会了再配上音乐。教唱歌也是如此,让幼儿按我的要求一句句地学唱,轻重强弱和快慢全听我的。这样教学,尽管我费了很大劲,但效果总是不理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上。小朋友刚入园时,我就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用舞蹈动作的美来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我常常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朗诵歌词,弹奏优美的曲调,用悦耳的声音唱幼儿能理解的歌曲,跳一些舞蹈,做一些有节奏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些幼儿教师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习惯于通过带领幼儿唱唱儿歌,就算完成教学内容了,导致幼儿缺乏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不足。为了让幼儿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幼儿教师需要在音乐课程实践中不断创新。一、营造吸引幼儿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带领幼儿更好地进入音乐世界中,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例如在教唱《顽皮的杜鹃》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在地上画出一条彩色的"小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