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支琴 《考试周刊》2010,(16):239-240
许多科学家认为,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以后的教育发展,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儿童智力的开发,因为其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幼儿数学能力的一部分,而运用数的分合来进行初步的数学运算是儿童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掌握数的分合对于成功的数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使得复杂的运算变成可能。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的运算需要理解数的逻辑关系,依靠抽象的思维活动.学数学不仅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在于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减运算是算术运算的基础,儿童学习加减运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运用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对低年级数学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的基础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10以内数概念的获得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为儿童学习加减运算提供了基础。 1.在认识10以内数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加减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中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可见,让幼儿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是大班数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到了大班下学期,多数幼儿对超出10的加减运算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茅懋  袁放 《幼儿教育》2013,(Z1):22-23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有关数概念的教育是一个基础而又十分重要的内容。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所进行的教学活动。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怎样帮助幼儿掌握有关数概念的知识,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呢?其实,从幼儿的表征能力就能看出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而多元表征能力需要幼儿对数概念有深入与全面的掌握。4~6岁幼儿己基本具备初步的数的多元表征能力,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不同表征形式对数量进行表征。幼儿对于数量的认知离不  相似文献   

6.
小班 内容和要求许多树。练习画竖线和涂色。穿珠。提高幼儿对穿珠的兴趣。树上许多鸟。初步学习布置画面。穿珠。找红颜色。美丽的春天。画出简单的春天特征。穿珠。找蓝颜色。下春雨。巩固画点的技能。穿珠。找蓝颜色。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掌握4以内的加法,知道1和3、3 和1、2和2加起来是4。学习5的形成。知道5可以分成4和1、3和2、2和3、l 和4,这些数合起来是5。学习得数是5的加法。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知道1+ 4、4+!、2+3、3+2都是5。学习5以内的加法。能熟练准确地运算。学习3以内的减法。懂得减法的意义,掌握3以内的 减法。学习4以内的…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它对于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值得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一、从2+2=2×2谈起这个等式是学生在小学时就会学习的一个简单运算,仅从小学单纯运算的角度加以理解的话,就是从加法运算向乘法运算的过渡,同时可以加以推广:2+2+2=2×3;3+3+3+3=3×4……总之,最后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的一句精辟的话:乘法是加法的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自然数等于除它自身以外的各个正因子之和,则这个数叫做完全数.完全数被古人视为瑞祥的数,古希腊人在公元2世纪就发现了完全数.最小的一个完全数是6,意大利人把6看成是属于爱神维纳斯的数,以象征美满的婚姻.中国古代的哲人们总是把数字6作为一个周期完成的标志,像《周易》就是6爻成卦的.很早以前人类知道的4个最小的完全数是6,28,496,8128.这是因为6=1+2+3,28=1+2+4+7+14,496=1+2+4+8+16+31+62+124+248,8128=1+2+4+8+16+32+64+127+254+508+1016+2032+4064.看来,自然数中的完全数不多,已初步看到,前八千多个自然数中才有4个,而在前四…  相似文献   

9.
幼儿数组成的特点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步学习加减运算的基础。数组成教学也是我们国家幼儿数学教育比较传统、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进一步开展好数组成方面的教学是应该受到关注的。一、数组成的含义数组成包括组合与分解两个方面,数的组合是: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组成。数的分解是: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对学前儿童来讲,主要是学习10以内的自然数分成两个部分数的问题。二、幼儿掌握数组成的实质幼儿掌握数的组成是数群概念的发展,也是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幼儿掌握…  相似文献   

10.
计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口算训练特别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一、变换形式,扩展思维,形成熟记 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采取变换形式的方法促使学生熟记。20以内的加减法是口算的重点,是基础。在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相当熟练后,开始学习得数是11的加法,同时学习相应的减法。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学生算、背2+9=11、11-2=9、11-9=2、3+8=11、11-8=3、11-3=8……学生就会感到没意思。若给一个数字如“13”,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想出的算题多。于是7+6=13、8+5=13、4+9=13、13-9=4、13-7=6……学生越练越熟,思维也就越来越敏捷。再如学生背乘法口诀,如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