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课文的语言好像是作者从心中“喷”出来的,自由,奔放,感性,直白,把读者带进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文中有一段集中描写“我”的感受的文字,写得特别精彩:  相似文献   

3.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一句一个祖父的呼喊,多少年来,她深深地把祖父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童年的生活中,去感受她与祖父一起生活的那段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吧!  相似文献   

4.
穆健 《甘肃教育》2013,(22):93-93
《祖父的园子》一文以清新、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童年趣事、景物的追忆和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茅盾如此评价这篇课文:“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祖父的园韵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到略读课文中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课的教学需要准确地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多彩的风土画卷中。  相似文献   

5.
<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在听了七位教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发现,  相似文献   

6.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  相似文献   

7.
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这篇课文以朴素诗化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的、感受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深深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初教这篇课文,自以为对"园子"有较深的了解,然而读过《呼兰河传》,看过《落红萧萧》的书、电影后,我对这篇课文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着“趣”字展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家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写得至真至纯,率性得近乎肆意,把我们带进一个自由的童年世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当代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因为是写童年生活的文章,所以编排在以"童年"为主题的第二组。文章记叙了萧红幼时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饱含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祖父的无限怀念。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蜜蜂、蜻蜓、倭瓜、蝴  相似文献   

11.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述了“我”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跟随祖父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笔者认为,这篇课文对教学工作富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成为“祖父的园子”。  相似文献   

12.
王红 《作文》2023,(42):53-56
<正>一起阅读你知道呼兰河吗?呼兰河不仅仅是一条河的名称,还是一座小城,它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在这座小城里,有一段时光,一直沉淀在作家萧红的记忆深处;在这座小城里还有一座大花园,这座园子里藏着的,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那一段回不去的童年记忆。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出生在黑龙江呼兰河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相似文献   

13.
一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四句话里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14.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妈妈的回忆     
<正>课文《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铲地、栽花……她的童年快乐又自由。然而,我的妈妈却从未和我提起过她小时候的事,她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决定借助老师布置的口语交际作业走进妈妈的童年。“妈妈,老师让我们了解家长的童年是怎样的。”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16.
呼兰河传(节选)□/萧红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18.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课文的语言好像是作者从心中"喷"出来的,自由,奔放,感性,直白,把读者带进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文中有一段集中描写"我"的感受的文字,写得特别精彩:  相似文献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家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写得至真至纯,率性得近乎肆意,把我们带进一个自由的童年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祖父的园子》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趣事。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表达,将浓烈而丰富的感情蕴含在平淡的景物、事件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对园子的热爱、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特征出发,明确语文要素的指向和核心,再围绕该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祖父的园子》所在的单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从品读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语言出发,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直抵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