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代表著作《阿Q正传》,已被搬上了银幕,获得很大成功。《阿Q正传》发表以后受到很高的评价,早就有人拟改编为电影剧本,但鲁迅先生本人认为《阿Q正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他出自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如果说阿Q是鲁迅的一个伟大的孩子,你知道谁是阿Q的“催生婆”吗?是孙伏园。  相似文献   

3.
前些时,有几家报纸报道说,在北京市西直门八道湾11号发现了鲁迅先生撰写《阿Q正传》一书的手稿。因此这些报刊就把八道湾11号称作“阿Q的诞生地”。 人的“诞生地”就是人的籍贯。 但是,阿Q有籍贯吗? 翻开《阿Q正传》第一章,鲁迅先生就特地写道,他“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也“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因此籍贯也有些决不定”。 像鲁迅这样的大文豪,连人家的姓名籍贯都闹不清楚就提笔给人家写传记,岂不荒唐? 要想了解鲁迅为什么这么“荒唐”,就请看鲁迅  相似文献   

4.
“笑嬉嬉”,是说态度好,这是鲁迅先生用来形容孙伏园的。当时,孙是《晨报》副刊的编辑,常约鲁迅写稿子。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说:“伏园虽然还没有现在这样胖,但已经笑嬉嬉,善于催稿了。每星期来一回,一有机会,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阿Q正传》这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便在孙伏园的“笑嬉嬉”地催促下面,一章又一章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5.
道林·格雷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奥斯卡·怀尔德(Oscar Wilde)的代表作《道林·格雷的肖像画》(以下简称《肖像画》)中的主人公,而阿Q则是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极有影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以下简称《阿Q》)中的主人公。这两部作品出自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大师的手笔,社会背景不同而又风格各异,乍看并无可比之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据鲁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孔乙己也就诞生于1918年了。孔乙己姓孔,名字却不叫"乙己",大伙之所以喊他孔乙己,是因为从描红纸上看到了一句半懂不懂的话"上大人孔乙己",就给他取了"孔乙己"这个绰号。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的情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料,读了《想起了“茴香豆”》一文(见《经济日报》1995年2月23日二版),竟发现《孔乙己》中的茴香豆却被人搬迁了。请看该文第一段:“鲁迅在《社戏》中写他少年时和小伙伴看社戏的情景,回来时经过种有茴香豆的田地,  相似文献   

8.
闲弹催稿     
大学时读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成因》,很为先生对匆匆写完“大团圆”那一章所流露的得意而感到纳罕。文章中说:那时孙伏园已经笑嘻嘻,善于催稿了。每星期来一回,一有机会,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虽然鲁迅先生心里想着“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的俗话,但为难也得做。所以趁孙伏园不在,便发表了“大团圆”那一章,待到他回京,阿Q已经枪毙一个多月了。纵令孙伏园怎样善于催稿,如何笑嘻嘻,也无法再说“先生,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写的大量书信当中,致日本人士的书信是占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的。现存的将近一百封信,特别是写给《中国小说史略》的日译者增田涉和日本女歌人山木初枝的书信,对研究鲁迅在三十年代的思想和生活,都很有参考价值。早在一九五二年,上海出版公司就出版了吴元坎翻译的《鲁迅书简补遗(致日本人部分)》。一九七五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林林翻译的《鲁迅致增田涉书信选》。同年该社又出版了李芒翻译的《鲁迅〈阿Q正传〉日译本注释手  相似文献   

10.
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自2001年6月正式启动,历时四载,终将完成。在过去的几年间,热爱鲁迅和鲁迅作品的广大读者,虽然在等待着新版《全集》的问世,却也并没有离开过鲁迅。因为自2002年春天开始,承担着《全集》编辑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还推出了一套鲁迅作品普及读物。它们是《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阿Q正传》、《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日记》、《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野草》、《赵延年木刻插图本故事新编》和《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这套颇具创新性质的“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鲁迅作品系列”图书,一经面世,便受到读者热烈的欢…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料》2006,(2):125-125
孙伏园(1894~1966年)是鲁迅的学生和朋友。曾主编北京《晨报》副刊,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1924年与鲁迅等发起成立语丝社,出版《语丝》周刊。与鲁迅有多年的编、著往来,过从甚密,著有《鲁迅先生二三事》。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孙伏园十分悲痛,以鲁迅著译作品及所主编的刊物名称撰成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寄托哀思。孙伏园写挽联  相似文献   

12.
真诚的艺术勇气是极其重要的。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让狂人在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历史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我们的编辑对此若是缺乏勇气,若是来一下中庸平和,这篇伟大的作品极可能被胆怯和周全活生生地扼杀了!面对阿Q的丑陋,若只是高举着传统美德的大旗,来一句“拍案惊奇”:难道,中国人都是这么丑陋的吗?那么,阿Q也只能永远呆在未庄,本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也将因此失色!我们一方面苦于没有鲁迅这样的大师,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假如有《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样的作品到了我们手上,我们有没有为艺术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呢?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文学作品就已占据了报纸副刊的主要版面。翻阅那时的报纸,我们会看到鲁迅、胡适、郭沫若、茅盾、巴金、朱自清、徐志摩等文坛大家的许多作品,都是发表在报纸副刊版面上的。如鲁迅的《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名篇,均是先在报纸副刊上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才结集出版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多地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出现较大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作品被删除,广东版则将《药》换成《祝福》。而巴金反思文革的文章和余华的小说等被新选为课文。  相似文献   

15.
【YY】——网络词汇,在汉语词汇中约等于“意淫”,这个语汇是由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的,历来被人误读误解。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其实也是YY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由香港两万中学生投票选出的第12届“中学生好书龙虎榜”10本最受欢迎的好书揭晓,按排名依次为:鲁迅《呐喊》、毕华流《鬼马球场》、余非《514童党杀人事件》、阿浓《Q版特工之极度任务》、伊索《漫画伊索寓言》、杜渐《侦探推理小说谈趣》、李逆熵《夜空之  相似文献   

17.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现已出书25种,这是一套已经引起学术界,特别是鲁迅研究者关注的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同志,在评介这套丛书中的《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内涵》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的文章中,称赞陕西人民出版社“热心鲁迅研究事业”,注意到“近两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正默默地,坚实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支持这套丛书出版的有遍及全国各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其他方面的鲁迅爱好者。  相似文献   

18.
知识与趣味     
我国“连载小说”是从晚清时期兴起的。而最早的“连载小说”是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于1902年在《新小说》杂志上连载,接着是刘鹗《老残游记》的前二十回,于1903年在《绣像小说》月刊上连载,后来又连续载于天津的《日日新闻》。巴金的《家》、鲁迅的《阿Q正传》等名著,也都是以连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第6期刊登了《萨哈夫与阿Q之异同》,把萨哈夫与阿Q作了一番比较,见“异”见“同”,颇具识力。看来作为小说人物的阿Q,其典型意义已走出国门了。作者把“相同”的文章做在“精神胜利法”上,并指出阿Q主要在于“自欺”,萨哈夫主要在于“欺人”,应该说是很站得住的立论。可惜作者在阐述“不同”之处时,把二者“精神胜利”之基点忽略了,致使读者(譬如在下)产生了浅尝辄止的感觉。问题的基点在于“事实”二字。不管阿Q如何“自欺”,但他并不否认事实,譬如《阿Q正传》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两句话: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所谓“…  相似文献   

20.
(一) 连载小说既经产生,便成为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新闻、评论以及其他副刊作品一起,担负起服务于报纸宗旨的任务。著名小说《阿Q正传》是1921年鲁迅先生应《晨报副镌》编辑孙伏园约请写的,“一周一周地挨下去”,“大约做了两个月”。小说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全文九章,每章各自有情节波澜,却又相互珠连,随着人物命运主线的发展,故事层层演进,人物性格渐臻完成。《阿Q正传》的影响和意义勿须赘言,现代文学史上早有定论,而作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先驱,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的鲁迅,有效地利用了报纸连载这块阵地,创造出现代文学史上振聋发聩的一座丰碑这件事本身,却值得我们重视。籍此我们可以看到,报纸连载,作为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社会传播样式,具有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价值。事实上,同是涉趣消闲文字,也有文野和格调高下之分,而真正的有识之士,从来就不看轻这样的“报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