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相似文献   

2.
现今电影行业发展迅速,作为电影名片的电影海报,其设计理念更加尊重影片特征与内涵。国外影片片名翻译成中文片名,引进国内进行宣传,由于汉字写法与国外文字写法的差异,影片片名必须重新设计。那么在制作国外电影海报字体的时候,不但要把中文片名设计得具有图案审美眭,还要突出影片主题表达其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3.
<正>现今电影行业发展迅速,作为电影名片的电影海报,其设计理念更加尊重影片特征与内涵。国外影片片名翻译成中文片名,引进国内进行宣传,由于汉字写法与国外文字写法的差异,影片片名必须重新设计。那么在制作国外电影海报字体的时候,不但要把中文片名设计得具有图案审美性,还要突出影片主题表达其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4.
陈新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250-256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一灿烂文化既是中华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博采众长,吸纳世界文明精华的结果.随着佛经典籍的传人,翻译家们便开始了对翻译标准的探讨,从最初的“直译”到近代的“神似”,从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到对译者的严苛要求,无论是最早的翻译家道安、鸠摩罗什,还是现代的钱钟书、傅雷等翻译家都提出了十分精辟的见解.而近代翻译家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对译著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言简意赅,可以说是“等值”翻译的具体解说,因此成为翻译家们共同遵守的准则.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文化,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其社会影响力可谓十分巨大,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涌人中国.电影是一件凝练的艺术精品,他是电影内容的脸面,是电影思想的灵魂,翻译电影片名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电影片名就像电影的一张名片,一个好的译名能在第一时间打动观众,而不是把观众引入歧途.商业物质化的侵袭,导致一些片商唯利是图,一味追求商业利润,对一些外国电影片名胡编乱译,毫无顾忌地使用凶杀、色情、暴力、刺激、鬼怪、魔兽等词汇,以招揽观众,哄抬票房.业界人士对此深恶痛绝,热切希望外国影片名的翻译回归正统,有据可依.笔者着力阐述“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的由来和确切内涵,并力求以“信、达、雅”翻译标准对几十年来的部分有影响力的美国电影译名进行评述,以期通过探讨,遏制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外国影片名翻译粗制滥造的不正之风,寻找业界人士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虽然尽善尽美的译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存在,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传统却是可以充分沟通的,而艺术作品的翻译就是两种语言沟通不可缺失的桥梁,翻译标准的确立为外国影片名翻译的评判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影片名佳译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新闻爱好者》2004,(10):38-39
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标题,是个符号,是包装的一部分。好的片名画龙点睛,吸引观众,耐人寻味。国外电影的译名更是肩负着帮助人们理解影片,了解异域文化的重任。下面笔者拟就一些外国电影片名的经典之译与读者一起分享。美国Fox公司于1994年摄制的惊险动作片“Speed”(中文意为“速度”),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特种武器和战术警察分队队员JackTraven被恐怖分子视为仇敌,他们在公共汽车上装上自动兼遥控炸弹,使满载乘客的汽车在高速行驶下不能减慢速度或停下来。Jack毅然上车与无辜的乘客一起同匪徒进行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译者根据影片主要内…  相似文献   

6.
周彦每 《出版广角》2015,(15):92-93
电影片名翻译是人类借用语言进行意向性认知的论域转换,其对电影观众的集体意向性起着引导和规约的效果.为了达到最优传播效果,影片译名既要关照观众的审美旨趣,又要开创新鲜的视觉盛宴以满足公众的预期.  相似文献   

7.
你看你看译名的脸 好的电影译名总能让人过目难忘,唤起观众强烈的观赏欲。大概在十多年前我读到大作家纳博科夫的惊世之作《洛丽塔》,几年后又看到根据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电影是台湾人的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译名可以说令人喜出望外,它远比《洛丽塔》(Lolita)的原名要传神得多。小说描绘的是老  相似文献   

8.
云飞 《出版参考》2004,(10):10-12
好的电影译名总能让人过目难忘,唤起观众强烈的观赏欲,大概在十多年前我读到大作家纳博科夫的惊世之作《洛丽塔》.几年后又看到根据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电影是台湾人的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译名可以说令人喜出望外,它远比《洛丽塔》(Lolita)的原名要传神得多。  相似文献   

9.
英语影视片名翻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影视片名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优雅的译名揭示影片主题及其风格特色,起着积极的导视和促销作用。但片名 的翻译目前存在一些炒作和混乱现象,本文探讨了片名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以及规范翻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电影大片的时代,电影题材的人文取向和艺术情怀一再被忽视,然而这些却是电影这门艺术最本质的价值所在.本文通过回顾过去22年奥斯卡奖历史上的“最佳外语片”,以题材的选择作为切入点,分析这些获奖影片在文化层面、社会人文领域的价值和内涵,通过对这些影片独具民族视野的世界情怀的解读,反思和剖析中国电影的“申奥”情结,以此带给当代中国电影创作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侠影片在无声电影时代就曾经蔚为大观,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至今一直是华语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逐步取得一定的国际影响。这类电影中的优秀者大多既有中国功夫动作造型的外在形式,又承载着中国武侠文化及社会价值的精神内涵。因此,以民族电影国际化的视角来对此进行当代审视,对中国电影史研究具有很好的文化价值,对中国武侠影片更好地走向世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倩 《大观周刊》2012,(7):21-21,78
作为一种大众传媒,电影由于其特殊的魅力而广受欢迎。影片名翻译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本文尝试在翻译目的论的作用下,探究英文电影片名中译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4,(29):10-12
你看你看译名的脸 好的电影译名总能让人过目难忘,唤起观众强烈的观赏欲.大概在十多年前我读到大作家纳博科夫的惊世之作<洛丽塔>,几年后又看到根据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电影是台湾人的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译名可以说令人喜出望外,它远比<洛丽塔>(Lolita)的原名要传神得多.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对好莱坞压力的反应,也出于东方民族电影生存出路的寻求,亚洲国家在亚太文化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亚洲新电影"现象。由于亚太文化圈和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亚洲新电影导演从时代背景、生存环境、影片风格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文章从对"亚洲新电影"的释义入手,以亚洲新电影导演及影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亚洲新电影导演的文化语境,论述亚洲新电影导演的共性风格、文化表征和艺术追求,并探讨"亚洲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粉丝电影"作为一个较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同时也遭受不少质疑。这一现象与当下中国的文化氛围、电影产业发展、社会群体心理和媒介环境息息相关。"明星+粉丝+电影"这一运作模式成功的将粉丝通过电影这个文化产品变现,其中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影片创造出影像狂欢,也不乏一些影片票房惨淡,这引起业内人士反思。本文着眼中国电影市场"粉丝电影"过热这一文化现象,立足传播学对"粉丝电影"进行剖析,并通过将其与传统电影和国外电影比较,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其利弊,在窥探"粉丝电影"前景的同时探索国产电影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16.
贾世秋 《传媒》2006,(11):70-71
明星制最早出现于电影产业,明星制的发展使得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利用演员的知名度和特色表演获得电影的商品价值,提高了美国电影在世界娱乐市场的竞争力.制片公司根据影片播出后演员的受欢迎程度,重点加大对明星演员个人的宣传,以此来提高影片市场竞争力.由于其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这种制度最终被电视节目主持人沿袭.  相似文献   

17.
考察十七年间我国少数民族电影蜚声中外现象,通过对十七年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分析,试图就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内涵概念的辨析,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内涵建设与民族电影艺术文化诉求,并寻找未来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新方法、新战略,期望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中国影业蓬勃发展,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但是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电影更受观众追捧,所以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新源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他的影片中便运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造型设计上,使得拍摄出的电影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和民俗风情。本文将立足于张艺谋导演对电影造型风格上的独特理解与设计,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服饰美学与建筑美学、婚礼与葬礼造型上的习俗文化。以张艺谋的电影为例,分析电影中的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作用,使影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在造型上进行大胆创新,使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王含笑 《今传媒》2015,(4):79-80
2014年,张艺谋导演重新回归艺术片领域,拍摄了电影《归来》,片名意味深长,寓意深重,上映后,不仅在业界获得了好评,在群众中也反响不错,票房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文就《归来》这部影片,从多个方面浅析这部艺术影片的成功之处,分析这部票房口碑皆不错的片子是如何成功的,从电影《归来》看中国艺术片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打造华莱坞的关键在于电影中所体现的"中国性",这便意味着电影创作应以中国故事为基础,将中国故事的内涵多元的、立体的予以呈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又颇多天灾人祸的国家,灾难题材电影一直是国内电影工作者所热衷于表达的一个叙事方向,以《一九四二》、《南京南京》等影片为代表的灾难题材电影,不仅仅拓展了国人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同时又提供了新的角度让人们去思考和反思。可以说,灾难题材电影是中国故事的讲述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相关题材电影的发展,也遭遇到了很大的争议,人们对于此类影片对历史创伤的揭露、价值观的立场都有颇多评判。电影《一九四二》和《大河奔流》是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作品,同样讲述了历史上的中国故事,题材沉重。但两部电影拥有着不同的叙事策略,其对待历史的讲述方式也不尽相同。论文选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家国观、创伤记忆三个方向,对比了两部影片在呈现中国故事时的不同策略,并进而对此类题材电影在展示中国故事的方法上提出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