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作为地方性生活类报纸,做好民生新闻的诀窍在于与读者保持良性互动,让读者参与办报.2006年,<牡丹晚报>一组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讨论就是通过民生热线,让读者参与办报的成功实践.这次讨论活动前后历时半个月,共发消息、评论、读者看法28篇,图片2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
政府和媒体的互动关系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和社会的选择,二者能够互动且必须进行互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良性的互动赋能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和媒体自身的影响力,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建设。然而,目前政府和媒体的互动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民生类新闻节目中出现了节目舆论监督效力低和政府部门的媒介素养不够的问题。本文以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小莉帮忙》为例,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困境,提出深化政府-媒体-公众的联动格局和加速政府部门媒体赋能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与政府的互动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各地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将民生报道跃上一个新高度。如果报纸能够更加关注民生,加强与读者互动,并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有了胜算的筹码。  相似文献   

4.
笔者负责《沧州晚报·民生热线》以来,与老百姓接触比较多,大家反映的事件涉及到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在工作中感触颇深。老百姓更喜欢动起来的新闻,动起来的新闻才最有看头、最受欢迎。与读者互动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加入进来,从而使版面更丰富更充实。  相似文献   

5.
关注民生,既是深化新闻改革带来的新气象,也是报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版面上体现关注民生的理念,可从五个方面着手。一、研究版面布局,通过稿件在版面的位置主次、题文关系、篇幅大小以及稿件的组合与拆解等手段,把握各类新闻所应有的报道量及民生报道在其中所占的适当比例。二、精心选择具有民生报道特质的稿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把相关稿件组合、配置起来,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报纸对民生的关注。三、设置专栏,集中体现报纸对民生的关注,有利于提高民生新闻的分量,也方便读者阅读,进而提高读者对它的关注度。四、编辑要树立关注民生的观念,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尽可能地突出民生的内容。五、通过字符、线条、图片等编排手段的合理运用,直观、形象、生动地表现所要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民生新闻是报纸的基础。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势头,各家都市报在重视传统的时政类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有报纸提出来写好民生新闻、发好民生新闻、用好民生新闻是关系报纸下一步发展的口号,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证明着地方媒体的日益成熟,它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和强调与读者的服务和互动,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思想,已经提升到办报的理念层面上。一、固守新闻本位是民生新闻立身根本民生新闻的魅力在哪里?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就是…  相似文献   

7.
时下,民生新闻尤其是事关民生的重大事件,已成为各家媒体的报道主题之一。快速及时的民生新闻报道,以其要素凸显的新闻价值,闪电般抢夺了读者与观众的眼球,通过下情的公开与政府部门的互动,较好地解决了诸多因“信访”和其他渠道而难以解决的民生难题,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应有的“轻骑兵”作用。但是,民生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拉近与本地读者的距离,提高报纸的贴近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关注民生。都市生活类报纸无论是在版面栏目的规划设置上,还是在报道选题的组织策划上,都应该拥有平民视角、百姓情怀。在这方面,牡丹晚报就做了有益的尝试。"看菏泽·民生"版已开办12年,12年来所刊发的12000多篇稿件反映的皆是与百姓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通过报道,为百姓解  相似文献   

9.
热线新闻因其事件性、情节性、突发性和冲突性而引起读者的关注,成为都市类媒体吸引受众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热线新闻也是媒体同质新闻同城较量的一块重要阵地。因此,做好热线新闻的制作是媒体提高新闻竞争力的要求。笔者认为,热线新闻采访与写作有三大原则,即最真实的现场还原、最真切的民生倾诉、最深刻的社会反思。  相似文献   

10.
晚报的特性决定了其与百姓生活的贴近性,服务民生是晚报之本,是报道之源。固本扩源,一直是晚报工作的中心课题。为做好这一功课,晚报一般都开辟了民生专版,加强民生专版与读者和民生专版与相关部门在民生问题上的互动,加强民生专版(专栏)与新闻版的互动,进而帮老百姓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回答这一课题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11.
张剑 《新闻世界》2011,(3):148-149
随着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社会新闻大量出现,这类新闻以关注民生、贴近性强,而为读者所赞誉。但随着报业竞争的愈演愈烈,不少报纸在报道社会新闻时,为了获得读者的注意,扩大发行量,过度突出此类新闻的惊悚性,以至于形成新闻伤害,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社会新闻必须突出人文关怀,而且应当贯穿于整个采编过程中,从稿件遴选、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各地档案部门把服务民生作为服务社会的一个重点,广泛开展了民生档案工作.所谓民生,指的就是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穿衣、吃饭、居住、行走、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民生档案则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档案的统称,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始记录.根据民生档案的来源和用处,大致可以把民生档案概括为人口管理档案、产权档案、社保与医疗卫生档案、婚姻档案、城建与环保档案、教育类档案等六大类.近年来,关注民生,做好民生档案的利用服务,促进社会富裕和谐,已成为广大档案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民生档案的利用服务,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也成为了民生档案利用服务中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莉 《记者摇篮》2010,(1):19-20
百姓利益无小事。当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的时候,民生新闻在都市类报纸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党报当然不能例外。过去,将社区新闻归拢在社会新闻版的很多都市类报纸,近年来专门开辟了社区新闻版,委派了专门的社区记者跑社区,足见社区新闻的受重视程度。从目前沈阳日报的办报主旨来看,越来越多的民生类、服务类稿件占据重要版面,被突出进行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笔者看来,民生类的新闻从地理区域上分,  相似文献   

14.
王立方 《青年记者》2006,(14):49-49
情感讲述类专栏已经成为报纸和读者互动的典型渠道。随着读者关注度的提高,参与者的数量增加,此类稿件涉及的内容也日益广泛,涵盖了爱情、婚姻、亲情、家庭、交往、伦理道德甚至法律,其中不乏有争议的和触及个人隐私的事件,由此也出现了一些纠纷。不少媒体在处理纠纷甚至经历了  相似文献   

15.
张伟 《中国地市报人》2010,(10):112-113
时下,民生新闻尤其是事关民生的重大事件,已成为各家媒体的报道主题之一。快速及时的民生新闻,以其要素凸显的新闻价值,不仅闪电般抢夺了读者与观众的眼球,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而且通过提高受众率扩大报刊发行额度和拉动广告的社会投放,拓宽了媒体的生存空间。更为可责的是,通过下情的公开与政府部门的互动,较好地解决了诸多因“信访”和其他渠道而难以解决的民生难题,  相似文献   

16.
王哲 《传媒观察》2004,(8):57-58
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呢?面对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社会新闻自身发展的动力何在呢?在长期从事社会新闻稿件的采编与社会新闻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党报的社会新闻要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最关键之处是必须始终坚持提高社会新闻的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繁荣的今天,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被提及和运用,对社会各个群体都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好一篇民生新闻稿件会直接影响传播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而民生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标题、导语、悬念、细节几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写作方式与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闻稿件除了有成就报道、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以及动态的信息外,还有大量的批评监督性稿件。特别是现在各家媒体都在自觉践行“走、转、改”,做到“三贴近”,更多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加之都市报的飞速发展,受众的维权意识增强、利益诉求多元化等,这些都促进媒体自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使得批评监督类稿件呈增多之势。然而,...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14,(10):19-20
内容简介共和国65周年献礼图书。本书紧紧围绕民生主题,从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流行变化角度切入,选取了留存在记忆深处,着实拨动过人心的与生活有关的那些民生往事,全面反映中国民生从1949-2014间65年的时代细节变迁,展现了共和国65年的社会成长史和流行进化史。本书图文并茂,收集了民间大量珍贵、生动的老照片,是向建国65周年献礼,是一本向广大读者呈现的最美好、最精彩、最通俗的社会类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20.
目前,报网互动、与网共舞已成为很多纸质媒体为自己未来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战略选择。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涉及领域广、热点频出的民生新闻,更应强化与网络的真正互动和深度融合.以增强民生新闻的广度、关注度、参与度和干预社会生活的力度,让民生新闻更具影响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