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研究许振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本书把文学"视为一个流动变迁的过程",重点考述《红楼梦》这部"极顶"之作问世前,即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的历史。进入"过程"的文学史观,强调文学是一个包括写作、传播、接受并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不只涉及作品的写作传播  相似文献   

2.
唐代小说中"诬风"甚盛,其创作篇目虽不多,然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分析《补江总白猿传》、《霍小玉传》、《周秦行纪》等唐代小说,从创作动机来考察唐代的"诬风小说",以观唐人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动机,探究唐代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以《输赢》《浮沉》《圈子圈套》系列等为代表的商战小说屡屡掀起大众阅读的热潮。这些多为打拼多年的资深职场人士所著的图书,大打对当下商界生活的切身体验的旗号,以其专业性、实用性、娱乐性,散发着与传统文学小说不同的魅力,引发了久盛不衰的图书消费热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大发展,相当一部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意识到"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开始注重"教育从娃娃抓起",中国儿童文学借此迎来了黄金时期.据开卷公布的图书销售数据显示,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中,少儿板块占12%的码洋份额.其中,少儿文学是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据整个少儿图书市场接近40%的码洋份额.在作家富豪榜前十名榜单上,儿童文学作家占据半壁江山.在图书市场日益萎缩的当下,儿童文学图书却异军突起一枝独秀,促使众多非少儿出版社纷纷进军童书市场以求分一杯羹.一些图书经销商甚至发出"如果没有儿童图书我们卖什么?"的感慨.由于此,儿童文学品类如雨后春笋,出现了"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青春文学""成长小说""校园文学""幻想文学""玄幻文学""动物文学""网络文学""穿越小说""网游文学""动漫文学"等.  相似文献   

5.
香港小说百年出版史,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小说出版曾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效手段,但文化殖民很难抹去香港的中国文化记忆;左翼文学在香港的小说出版和创作,对香港小说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牵引作用;新时期的香港小说出版出现了商业化、通俗化、本地化特色;回归前后,香港小说出版的"家国意识"增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出版趋势。  相似文献   

6.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此后,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不但冲破了"左"的思想的种种束缚和禁区,而且文学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文学创作呈现日趋繁荣的新局面.在这历史转折时刻,上海十个郊县的创作力量还相当薄弱,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还很缺乏.为了繁荣文学创作,《上海文学》编辑部联合郊县各文化馆,主动、积极地担负起培养上海郊县小说作者的重任,定于1980年12月1日至6日在金山县文化馆召开"上海郊县小说创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11,(16):28
本刊讯(记者韩阳)5月27日,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书博会举行了《中国动物文学大系》首发式及《全球动物文学典藏书系》启动仪式。《中国动物文学大系》是对中国原创动物文学发展历史的回顾、梳理与总结,包括动物小说、动物散文等动物文学的主要样  相似文献   

8.
赵斌 《传媒》2017,(17)
新世纪以来,媒介文化异军突起,根据媒介形态不同,形成了电影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类型.作为主流媒体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承担者和传播者,媒介文化实际上更加强调文化的媒介呈现方式,以及媒介形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作为大众文化下的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肩负着传播新时期主流文化以及边缘文化的历史使命,这也成为传播学日益关注的焦点.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王月博士独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的《新世纪媒介文化的变迁》一书,从新世纪文学期刊、文学出版、影视和网络四大媒介对文学生产的影响着手,以新世纪以来发表、出版的小说为对象,对媒介文化变迁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作品传播"走向"事件传播";二是从"书本传播"走向"影像传播";三是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传播";四是从"一维传播"走向"多维传播"。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正经临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新时期文学也在其自身的转型中展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景。我们虽然不能否认新时期文学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总体成就,但小说创作始终处在文学转型的领军位置。因此,对于刚刚过去的小说潮流予以深刻有力的反省自然进入批评家的视域中。有关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成果是不胜枚举的,单就我手头以“新时期小说”命名的研究著作就有庞成英《新时期小说文体论》、邓时忠《新时期小说与西方文学思潮》、孙先科《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文化意识》、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邝邦洪《新时期小说创作潮流研究》等好几种。但立足于当下富有革新锐气的学术前沿,即使有如此丰厚的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阅读疗愈的视角,观照了具有医生及心理咨询执业资格的当代知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有关小说、散文,探究其创作在文学欣赏价值之外的心神疗愈价值.认为毕淑敏语言平实、感情温厚、思想进取的创作风格,加上多年行医及心理咨询的独特专业素养,使其作品对于读者而言,具有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的独特阅读疗愈价值,她无愧于"文学心理疗愈师"及"...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小说艺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重要一点,就是借鉴和吸收了国外小说理论和实践的优秀成果,现代小说叙述学的研究和发展,直接影响了小说创作。 现代叙述学将作者与叙述者区分开来,换句话说就是将坐在书桌前的写作者与在书页上人们“拟想的作者”区分开来。其意旨便在于探讨小说作者将借助谁来实现主体经验的外化,也就是说选择什么样的叙述人来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首先确立了“确实的叙述者”与“非确实的叙述者”的观点,即把作品中谈吐、行为与作者意旨相符的叙述者确定为‘确实的叙…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出版广角》2019,(5):62-64
乔纳森·弗兰岑是当今美国的重要作家,其小说《自由》的发表是美国文坛2010年度最重大的文学事件,弗兰岑本人也因此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成功在于创作了现实主义的"皇皇巨著",不仅顺应了美国文学的现实主义转向,而且迎合了美国文坛的巨著情结。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西方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各种社会、哲学、文学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大陆。西方话语很快成为一种“话语霸权”,以致90年代中国文坛发出了“失语”的惊呼。因而,祛除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艰涩,系统了解其来龙去脉,如何运用它们对在此话语背景中产生的小说文本进行艺术—技术层面的“细读”,成为中文类本科生、研究生,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的热切企望。王又平著《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一书正是对这一企望的成功回应。在50万字的篇幅内,所涉及的话题几乎囊括了新时期小说在“革命现实主义后…  相似文献   

15.
正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创作的代表、巅峰。作者曹雪芹以艺术家的敏锐,真切感受到了"康乾盛世"末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领域逐渐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末世气息,承继《诗经》《楚辞》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以纵横跳脱而又草蛇灰线的严密结构,充满隐喻而又无限接近生活真实的细腻表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用"诗家笔法史家言",借贵族世家贾府的兴衰,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目前国内活跃的文学市场资源,扩大图书对外出版和销售渠道,鼓励中国出版社同国外知名出版社联合翻译出版,充分利用国外良好的图书销售网络来推广翻译作品。新时期小说(1976年"文革"以后的小说创作活动)是中国当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这一时期起,被迫沉寂多年的中国小说界经历了真正的转型,产生了不同的小说流派。由于重新获得了创作自由,作家们的创造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多作家也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这一时  相似文献   

17.
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已被无数次改编为舞台剧和影视作品,本文结合新近播出的《倾城之恋》,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热潮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动因;评析了邹静之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方面的"覆盖式"改编导致原作文学意蕴的消解;进而探讨这一改编理念产生的原因与实质,兼商榷中国电视剧生产中的"编剧中心制"。这些对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研究以及当前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这部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学理念和写作风格,奠定了他所创作小说的后现代特征、叙事策略、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及都市文学属性等基调.村上春树借鉴现代英语小说简洁明快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文学借助于网络,获得了强大的传播阵势。网络媒介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媒介形态的影响下,文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网络文学具有文本资源的丰富与开放性,它坚守民间话语立场,在文学语言上,网络文学具有游戏化的风格。网络文学在被学者所诟病的同时,也具有着文化层面的意义,它形成了"众声喧哗"的文学格局,为文学多层级间的敞开和对话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小说理论史(修订本)陈洪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中国小说理论史》(修订本)是当代古代小说理论著作中匠心独运的一种。首先,该书从动态流变的角度把握理论范畴的实质。该书从原始材料出发,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史论结合,是以"问题"来穿透史料。如关于"小说"这一概念内涵的流变,作者就在追溯小说创作及其概念大致演变后指出:"文学小说成为社会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