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作家中,萧红不是一位大家,但却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小说中的扛鼎之作《呼兰河传》集中体现萧红对民族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命的思考,在精神上承继了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叙事的启蒙主义,也最能体现她小说创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付艳丽 《出版广角》2015,(8):127-128
《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大量描述了东北边陲独特的乡村民俗风情.该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为流传.本文就《呼兰河传》英译本中的民俗翻译问题进行探讨,从翻译的视角,研究如何进行民俗文化翻译,传播中国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3.
我愿意把现代文学中的四部经典之作视为标准的诗化小说,这四部小说是:废名的《桥》、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孙犁的《荷花淀》。读这些小说,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和片段化,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出人性的朴素美。  相似文献   

4.
1940年,萧红在寂寞的香港、寂寞的心境下,回首相距数十年、相隔数千里的故乡.写下这部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呼兰河传》。茅盾先生在《呼兰河传·序》中说,虽然它“不象”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但却有“一些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半个多世纪后,它依然穿越时间的迷雾,朴素而迷人。  相似文献   

5.
1992年初秋,我到哈尔滨参加一个会。市委宣传部长——我的同学和挚友问:“会议间歇想到哪儿领略一下风情?”我毫不迟疑地答:“萧红故居!”上朔30年,我的少年时代,同学们大多捧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然而那时我所钟爱的书,却是萧红的《呼兰河传》。那条静静的、默默流淌的呼兰河,穿过密林,越过草原,傍着黑土地,带着女作家童年的梦,流啊,流,似也在我胸中萦绕。《呼兰河传》带我重温童年,在咀嚼往事中思想得到升华,从而产生一种昂然向上的力量。于是我集中一  相似文献   

6.
出生在北中国边缘黑土地上的萧红,以其独特的写作享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一个个悲剧命运的女性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叶灵凤     
罗雪村 《出版参考》2014,(6):M0002-M0002
江苏南京人。现代作家。少年时曾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加入创造社。曾主编过《洪水》半月刊。1926年与潘汉年主编《幻洲》半月刊。1928年主编《现代小说》和《现代文艺》。1934年与穆时英合编《文艺画报》。他不仅能创作小说,还擅长绘画。  相似文献   

8.
唐代小说中"诬风"甚盛,其创作篇目虽不多,然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分析《补江总白猿传》、《霍小玉传》、《周秦行纪》等唐代小说,从创作动机来考察唐代的"诬风小说",以观唐人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动机,探究唐代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长篇历史小说《诸王传》描写了14世纪末至16世纪初蒙兀儿斯坦的兴衰和叶尔羌汗国建立的真实历史。该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描写当时中亚的历史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宏大的历史场景下《诸王传》塑造了可汗和米尔扎阶层、勇士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三个层次的不同人物形象。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居多、虚构人物较少与作家的创作风格有关。  相似文献   

10.
女作家萧红以一部荡气回肠的《生死场》而驰名中国现代文坛。鲁迅先生曾著文说,萧红“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生死场》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其评价之高颇为鲜见。  相似文献   

11.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这部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学理念和写作风格,奠定了他所创作小说的后现代特征、叙事策略、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及都市文学属性等基调.村上春树借鉴现代英语小说简洁明快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舒畅 《东南传播》2010,(4):113-114
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女性——萧红与田沁鑫,选择了在时空流转的一个交结点上遭遇,而这个交结点便是从小说走向话剧的《生死场》,作为小说的《生死场》与作为话剧的《生死场》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微妙关系,可谓是艺术传播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从宣泄生命情感、展示博学才华、笔补史传遗漏及影彻天人哲学四个方面论述了《列异传》创作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列异传》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顾太清是我国清朝时期第一位女词人,也是清朝文坛史上举足轻重的女作家。本文将从顾太清生平经历、诗词小说的创作思想和风格以及《红楼梦影》三个方面对顾太清早年的经历和创作进行具体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孙大为  孙楠 《兰台世界》2013,(19):109-110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先生具有崇高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他的短篇小说创造的。老舍是中国20世纪优秀的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一位集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现代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其中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广为人们所熟知。同时,老舍作品的文学翻译成就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老舍先生是中国历  相似文献   

16.
杨杨 《图书馆杂志》2005,24(11):85-88
我想介绍一下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因为钱钟书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话题。对学问家的钱钟书,大家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但作为文学家的钱钟书一直到今天还是有争议的。我们不妨看看一些有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譬如杨义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将钱钟书小说放在上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范围里来论述的,也就是说,在这一范围里钱钟书的创作才显得有意义。另外就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30年》,对钱钟书的论述也是放在上世纪40年代框架中来论述,指出他作为讽刺作家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影片《萧红》取材自黑龙江省女作家萧红的生平,影片在展现萧红跌宕丰富的创作人生同时,也借由对萧红人生的影像重塑展现了坚韧不屈的北方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对影片《萧红》中媒介符号建构的北国映像的研究;民族性叙事特色解析和影片与萧红原作对北方民族意蕴建构的对比探讨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萧红》中体现了不羁的向上与激愤交织的北方民族精神意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传记文学在维吾尔文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18、19世纪在维吾尔族民间甚至兴起了一股传记创作的潮流并达到了其创作的鼎盛时期,《乐师传》就是这一时期维吾尔族传记文学的代表作。《乐师传》是研究维吾尔族音乐史、维吾尔语的发展史和文学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乐师传》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专门记载了历史上的维吾尔文学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大师们的传记,在维吾尔传记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小说月报》的翻译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翻译小说反映了时人以小说救国、启迪民智的美好愿望,见证了翻译小说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迁,推动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的梳理,探讨了其对现代中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一生短促悲凉,饱尝孤独和痛苦,她的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本文拟把这位悲情作家的生命活动和创作内涵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采研读,以期挖掘萧红小说的真正美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