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本文从雅与俗这一对文化概念出发,探讨广告中"雅符号"和"俗符号"的编码特点及其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并针对当前广告的泛"雅符号"化态势进行分析,然后从商品属性、品牌定位和受众解码机制三个因素对广告编码中"雅符号"和"俗符号"的应用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于财经新闻,我们不能一味苛求它像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一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易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应当重视的。因此,都市报财经版的"雅俗共赏",应当更加倾向于"俗",只有让财经新闻"俗"化,才能与都市报为市民服务的定位合拍。  相似文献   

3.
王昊 《大观周刊》2013,(5):124-124
节目主持人语言的雅,是以书面语为长处的精华“口语”,是经过打磨和雕琢的口语,它保存着语言的规范性、集中性,又摒弃了语言的随意性和粗略性。可以说俗与雅是天然统一有相对独立的不同的语言类别。是节目主持人所必需具备的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迈 《东南传播》2013,(6):59-60
电视文化首先必须是一种大众文化,它能够而且应该取消"雅"俗"文化界限。从拥有受众量的角度看,电视文化不可避免地是一种俗文化,对大众而言,它又应具备品位和视野方面的优越性。电视的存在是要"让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理想的电视文化应当是一种"通俗的高雅文化"。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的运营方式使得不同类型的媒体包括广播电台的竞争不断增大,再加上人们需求的改变,更是增加了广播传媒的发展难度,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广播传媒培养主持风格的作用以及意义,阐述何为"雅""俗",来分析在广播传媒当中"雅""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用的"俗"还是"雅",只要能准确地把文章的精华提炼出来,就是好标题。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真实性更多地涉及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报道,而新闻娱乐化专注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与技术化。在全民狂欢的大众传播时代,电视新闻娱乐化使电视新闻节目渐渐失去了"新闻真实性",如何平衡电视新闻娱乐化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娱乐功能在大众传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社会,新闻的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本文在分析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关系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王宝强事件"所带来的新闻娱乐化的影响,希望对于实践中处理新闻传播可能出现的娱乐化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常颖 《记者摇篮》2012,(3):16-17
把"硬新闻软化"让观众更易接受已经被媒体人广为认知,然而在我国的新闻业界,"硬新闻软化"却存在着一些误区:硬新闻的"软化"有衍变为"娱乐化"的现象,有走向"娱乐化"的趋势。因此,要想发挥"硬新闻软化"的作用,就必须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改进不良倾向、规避现在已经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  相似文献   

10.
新闻娱乐化与“煽情主义”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祎  文慧 《新闻前哨》2005,(4):28-29
《为争刘晓庆那英谁更有钱 辽宁农民捅死保安员》、《古 稀太婆离婚 索要2万青春损失费》、《夫妻联手告"二 奶"》、《争风吃醋惹来争斗 四名戒毒男子被打伤》……看到 这样的题目,我们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自19世纪30年 代开始的廉价报刊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报纸有着"耸人听 闻的'煽情主义'报道风格",在"写作中刻意追求'人情 味'和戏剧化手法"……①这些与目前颇为盛行的新闻娱乐 化潮流可谓异曲同工。无怪乎有些学者认为,"这种伴随大众 化报纸的煽情之风可以看作新闻娱乐性潮流的起始"。② 一、共同的表现特征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 的定义,但对于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却有着大致相同的认识:在 内容上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以及具有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娱乐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传播现象.本文从分析新闻娱乐化的产生背景和客观现状入手,指出了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以及目前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度"的把握的重要性,对如何把握新闻与娱乐的"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新闻娱乐化浪潮猛涨的今天,法制新闻也被"淘进"新闻娱乐化浪潮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药家鑫杀人案报道,揭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法制新闻娱乐化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法制新闻该如何避免娱乐化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陆旭燕 《青年记者》2008,(14):55-56
新闻娱乐化是传媒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总体来说,学界对新闻娱乐化褒贬参半.笔者认为,对新闻娱乐化的探讨,应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开始. 最早对新闻娱乐化进行定义的是复旦大学的李良荣教授.2000年10月,在<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一文中,李良荣教授认为"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1]这个含义与当时美国"用来形容传媒提供没有实质的家长里短的消息"[2]的"娱乐信息"的含义接近.  相似文献   

14.
"新闻娱乐化"现象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要把握好"度"的问题,积极引导,为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觅得一条正确发展方向,推动我国新闻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闻娱乐化"是指伴随大众化报纸的兴起而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新闻与娱乐合流的趋势,即为了迎合受众娱乐的需求,一些媒介在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上过分注重新闻的娱乐功能,形式上追求新闻的故事性、吸引力,以致模糊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它是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也是整个传播环境泛娱乐化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6.
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是一档起步较迟的民生新闻类栏目。由于创办者总结了民生新闻栏目先行者的得与失,在民生新闻的样式上敢于创新,在“俗”的外壳、“俗”的内容中散发出雅的清香。  相似文献   

17.
娱乐化:媒介产业边界拓展的主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笑 《视听界》2006,(2):41-43
一、娱乐的泛产业化与其花费许多精力去探讨“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和适当尺度,倒不如客观地来分析一下娱乐本身的合理性,进而理解包括新闻娱乐化在内的媒介产业娱乐化的必然趋势。当我们把娱乐不仅仅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同时也作为一个经济现象来看待时,我们会发现:不仅媒介产业如此,众多产业的娱乐化取向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娱乐是人类的普遍意愿,这一意愿本身就可以直接转化为“愉快情绪体验”的特殊商品,同时也可以作为任何其他现有商品的附加价值而存在,具有极其广泛的文化和经济适应性。最重要的是,娱乐所提供的“独特附加值”是以价值共…  相似文献   

18.
徐健 《青年记者》2009,(24):50-51
什么是娱乐化 “娱乐化”从其诞生之初就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在争论新闻娱乐化现象时经常进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以新闻娱乐化为例,人们普遍认为,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娱乐化是新闻在报道方式上的一个转变,即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挖掘出娱乐的价值,吸引受众眼球。新闻娱乐化中的"娱乐",主要是强调一种传播叙事角度的转变,即将新闻材料的发掘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新闻娱乐化倾向也呈现进一步发展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三贴近",使得新闻媒体进一步走向市场、走向大众。但在新闻娱乐化发展过程中,新闻传播呈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追求目标受众的最大化,时下的电视节目普遍有一种娱乐化倾向。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渴望媒体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 我台大型人文类谈话节目《开坛》,以人文精神的张扬之地、知识才骏的精神大餐为自己的传播理念。由于它是一种窄播化的节目.因此受众范围相对较窄,成为屏幕上的“阳春白雪”,是一种雅文化。依托《开坛》栏目的大型文化活动金庸“华山论剑”,在雅与俗的统一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使文化和娱乐实现了一次成功的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