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农村信息传播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通过主要接受对象农民来实现。米利肯和布莱克默曾说:"任何社会变革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必须改变。"所以,农民的主体意识、主体素养及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农村信息传播致效的关键,也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陈薇 《新闻传播》2010,(2):108-109
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网络建设及信息传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农村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农民的媒介素养不高及网络信息服务队伍建设滞后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最深层的基础在农民。农民的生存,发展与农村现代化问题,成为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问题,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新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现代传播技术与革新的传播观念和区域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对信息资源的不平等占有必然导致对其他资源的财富的不平等占有。中国西部农村长期处于信息资源弱势地位,西部农村区域社会经济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必先进行一大众媒体传播观念的“超常规革命”。  相似文献   

4.
孙明河 《新闻三昧》2008,(10):42-43
农村科技信息的“梗阻”,会使农民的“头脑”得不到更新,满足不了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也对农村旧有的技术推广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运用农村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呢?本文以东营市农业科技传播情况为例,对当前农村的科技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新媒体的农村信息传播策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界》2014,(23):48-54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日渐普及,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信息服务,变革了农村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本文通过考察新媒体在西部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优势和现状,分析以新媒体为接收终端以农民为中心对象的农村信息传播新模式,并就农村信息传播策略等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16):49-53
高风险社会中,社会救助成为对整个社会及公民个体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价值的社会话题。而信息传播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神经系统。从对"贵州毕节流浪儿死亡"事件"谁来发现流浪儿"信息传播链条的考察可以发现,要把握信息传播问题,重点是要考察社会救助的参与主体。从社会救助体系的参与主体求助者、施助者、关注者三类社会角色进行考量,可以发现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存在的传播主体缺失、社会动员不足、信息过量等诸多问题。这为解决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问题、建立公益传播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闵阳 《新闻界》2012,(13):36-40
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农民的信息生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点,深刻影响着西部农村的历史进程。本文以陕南农村为个案,探讨分析了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变化和特点,以及当前对农传播的诸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正从传统模式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中,科技信息的传播在指导农业生产、开拓农业发展新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组织传播的缺位、大众传播的错位等因素影响了农村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村政策信息传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4,(11)
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民政策信息的接触途径、政策需求及态度的调查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和人际传播成为农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组织传播弱化、大众媒介传播错位、体制内外传播的交织与抵消等因素影响了国家农村政策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乡村传播作为现代化的信息载体,具有传递政策、科技、文化、市场信息的功能,是提高农民政治、文化等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和实现农村文化大繁荣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22):53-60
农村信息传播有效性是以农村信息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农民需要为依据的价值判断。其测评从传播者、信息渠道、信息内容、受众、信息传播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评价标准,在实证调查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进行多级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政府组织(村委会)、亲朋熟人这六类信息渠道传播有效性的测评中,电视、亲朋熟人、政府组织(村委会)、网络传播效果相对较好,报纸和广播较差。  相似文献   

12.
王胜源 《青年记者》2007,(20):56-56
"愿你拥有健康、财富和享用它们的时间",一句西方流行的的祝辞,表达出了人类对自身健康的永恒关爱。毋庸讳言,这种关爱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即人类对健康信息的获取。那么,健康信息从何而来?当下,作为保健知识传播主体渠道的大众传媒,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信息传播之主客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信息传播过程中,图书馆员处于主体的地位,读者处于客体的地位。影响图书馆信息传播效果的主体因素包括馆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客体因素包括读者的个体差异和诸者的图书馆意识。所以培养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和读者的图书馆意识,沟通馆员和读者的关系,保证传播渠道畅通将有助于提高图书馆信息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灾害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灾害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多元化转变: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合作共赢,非职业传播主体的多面化信息视角,公众个人传播主体成为突发灾害事件第一时间的传播者。灾害信息随灾害事件发生而同步发布、时时更新、专业全面,满足受众更多需求。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不断缩小传播时滞,及时引导舆论,新闻推送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受众到达率。  相似文献   

15.
余人 《出版广角》2012,(8):61-63
从传播学"五要素"来看,中国儿童文学的传播主体是政府、组织、个人;传播内容是优秀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信息;传播的渠道是,不同主体选择或大众媒体或专业媒体;传播的对象是真正喜欢和阅读中国儿童文学的目标人群;传播的效果是兼顾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中国儿童文学传播与推广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播意识与传播技巧欠缺,导致传播效果不理想。只有提高了原创力与传播力,中国儿童文学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立足嘉善农村专业农户的媒介接触行为调查,从实践与理论层面深入思考三农传播的研究深化问题,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得失,提出适合中国农村三农事业发展的信息传播路径与四大传播原则,分别是:农村传播的政府主导原则、接近性布局原则、网络多元多样原则、适度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17.
冯广圣 《新闻界》2013,(17):11-15
乡村传播"场域"中的主要行动者是农民,转型期的农民身份发生了分化,农民在乡村社会传播中的行动直接影响着村庄社区的社会传播网络建构。借用社会传播网络分析工具考察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传播网络结构是本文的旨归。经田野考察发现,现代中国乡村传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循环的网状模式:日常生活中人们选择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介传播等不同传播方式来编织他们的信息传播网络,这些信息传播网络从不同层面推动着乡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岳琳  衡猛 《报刊之友》2013,(10):62-63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信息传播扩展广度的一个瓶颈,文章从陕南农村传播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村信息传播困难的原因,并从政府宏观调控、媒体自身、农村信息传播环境等方面探讨了解决息传播缺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岳琳  衡猛 《今传媒》2013,(10):62-63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信息传播扩展广度的一个瓶颈,文章从陕南农村传播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村信息传播困难的原因,并从政府宏观调控、媒体自身、农村信息传播环境等方面探讨了解决息传播缺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民精神文化与知识的建设,农村出版传播肩负着这样的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媒介化"时代,在农民群体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得到广泛普及,中国农村出版传播需要积极适应建立新的传播平台,同时整合传统的"三农"读物在新的媒介平台上,深入有效地做到文化知识上的惠农、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