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承德晚报》两会报道不仅受到人大政协领导肯定,也深受读者好评。众所周知,两会报道规定动作多,要想出新出彩不容易。《承德晚报》近几年两会报道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华彩叠出要归功于对新媒体的成功借势,利用新媒体快捷、互动、亲民方便等优势,让两会报道从较为俗套的传统模式中"突围"。与通讯公司合作畅通百姓参政渠道2012年,《承德晚报》与承德联通公司牵手,设立了"联通两会.民声通道",利用短信、电子邮件等  相似文献   

2.
成就报道是地方党委政府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它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而作为以服务市民为己任的晚报,如何在成就报道中既让政府满意,又让老百姓满意,做到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是晚报需要认真探索的题目。近年来,《河源晚报》每年都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成就报道。作为一名基层记者,笔者就自己在参与成就报道采访中的体会,浅谈一下如何让成就报道既同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不少都市报、晚报都在进行大规模改版,更注重新闻的温度、读者的感受。这种变化,代表了未来纸媒的走向,这也是在新闻战线进行"走、转、改"大背景下,新闻媒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具体体现,即坚持"走、转、改",形成正能量舆论氛围。提升报纸的温度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报、晚报意识到,在当下,报纸要"为百姓谋利益",就在做好传统的新闻宣传、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4.
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如何突破既定模式,在履行好党报基本职能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出新出彩?《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改革创新产生的四个效应,给出了有借鉴意义的回答。突破盲区报道中,有很多内容和形式,被认为是传统经典,因而不能改、不敢改。在改革创新中这些地方就成为盲区。在《人民日报》以往的两会特刊  相似文献   

5.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6.
地方"两会"报道如何出彩,是很多媒体一直探索求解的难题. 全国"两会",高官云集,精英群聚,人才荟萃,再加全国人大独特的立法职能,新闻报道自然夺人耳目.与此不同,地方"两会"程序色彩重于新闻看点,读者、观众对"两会"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不高.笔者在近三年的山东省"两会"报道中,着力寻找新闻点,在报道的新与巧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晚报宣传人大、政协“两会”,是每年年初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两会”报道既要让领导满意,又让群众满意,难度确实很大,需要采编人员齐心协力,讲政治,也讲技巧;讲原则,也讲灵活;讲传统,也讲创新,那么,晚报怎样改革“两会”报道呢?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0):53-56
"两会"历来被看作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衡量,"两会"具有政治性强、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节奏紧凑的特点,这也意味着,"两会"上的哪怕极小的信息一旦经由媒体误读而传播出去,都有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本文依据笔者连续10年参加了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两会"报道中"禁"与"忌"的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不仅是方法论的需要,也是价值观需求。  相似文献   

9.
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新民晚报实现了对两会新闻的全方位报道,给读者、用户以立体、交互式的阅读体验,提升了两会报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每年3月,大量记者齐聚北京,对于全国两会的报道,已然成了常规动作。但面对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今年的报道如何突破,是晚报同仁在两会之前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两会的开放度透明度越来越大,报道越来越充分,尤其对于晚报都市报来说,由于报道的"规定性"比较少,对两会报道基本上可以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对新闻价值判断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这为评论的选题和写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是基于此,晚报的两会报道计划突出了评论的作用,事实证明,评论在两会报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更加完善了两会报道的信息结构,也为今后评论的编辑和写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8):38-42
<正>每年三月前后,新闻界会显得格外忙碌,各大媒体的"开年大戏"——"两会"报道拉开帷幕。今年春季,全国甚至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次换届两会上,各方媒体也掀起了一场"新闻大战",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报道。2013年的两会报道中,可以看到媒体在不少方面的创新,而其中十分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对信息图表的使用。在对两会的报道中,最受欢迎的传播思  相似文献   

12.
每年省里的人大、政协"两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两会"的宣传报道,对媒体来说,既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宣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做好"两会"报道是各大媒体的重头戏。综观今年媒体的"两会"报道,有个特征就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与媒体之间良好的互动。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热情,更能促使媒体有效反思自身报道方式,以期充分发挥新闻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今年的两会报道紧扣"走转改"活动,深入基层民众、关注民意民愿、突出反映基层民众和基层代表的声音,综合运用各种报道形式,打通各种媒介平台,凸显出非常强烈的"走基层"特色。仅从栏目名称看",走基层"成为今年两会报道栏目设置的重要抓手,在栏目名称中涵盖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闻报道里,有一种题材叫做"周期性题材",每年都有,比如省"两会"、省委全会、全国"两会"等等。这些报道怎么能让大家看了有新意,很难,因为它们看似每一次的基本程序都差不多,在新闻界里,这也是同行们努力探索的。2016年全国"两会",又一个周期性的题材到来。今年,我们的解法是"全媒体",用媒体融合带来形式和内容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每年三月,全国两会与您相见,典型的"周期性"新闻题材。一年又一年,新闻报道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不!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我们发力,打通"大小屏"。打通"大小屏",打造"两会集结号"。今年,新闻中心在微信、微博端推出"两会集结号",设置《建设新福建》、《央媒看福建》和《两会小知识》三个小栏目。《建设新福建》集纳了北京报道团队采写制作的丰富视频素材,200多条1700多分钟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两会新闻出现了"抓大放小"的现象:全国两会报道,热闹异常,新闻不断,雷语不断;而省市两会报道,官气有余新闻不足,和谐有余火辣不足.究其原因,其实与舆论监督"灯下黑"是一样的.全国的事,外地的事,大报特报大批特批;而本地的事,则"家丑不外扬",想扬也障碍重重、顾虑重重.其实,媒体面对的主要是本地公众,本该更关注本地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9.
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是摆在当今媒体业内的严峻课题,也是各传统媒体必须直面的问题。传统媒体转型,并非是和新媒体的简单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融过程。全国两会是各路媒体展现融媒传播的"练兵场",本文通过今年全国两会的融媒传播呈现的"技术新、创意新、报道模式新"等三方面特点入手,展现了一些传统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采用的新媒体手段和融媒传播路径,分析阐释了融媒传播从"相加"走向"相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都市生活类报纸,晚报在市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不仅成为广大城市居民每天的"必修课",而且很多富裕起来、想了解更多社会信息的农村居民,逐渐把阅读晚报当作每天生活的"时尚课"。晚报周刊是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全国晚报界纷纷把办好周刊作为吸引读者、扩大影响、打造品牌、提升内涵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周刊同样是读者的文化大餐,广大读者对周刊的喜爱和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