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向世人公开申明:“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列宁同志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一、消灭三大差别是无产阶级专政最艰巨最深刻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必须实行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呢?列宁说得很清楚:“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要最终消灭阶级,使阶级不能再存在,不仅要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如地主、资产阶级,也要使各个劳动阶级,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消亡,还要消灭作为阶级差别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城乡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以  相似文献   

3.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了我国内部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为了进一步学习和领会华国锋同志的报告精神,这里就有关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为什么说在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作为阶级的资本家阶级不存在了? 三大改造是一场消灭资产阶级的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列宁选集》,第4卷,第89页)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要消灭阶级,第一步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消灭剥削阶级,建立公有制经济,进入社会主义;第二步要在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三大差别,为完全消灭阶级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进行三大改造,就是为了完成消灭阶级的第一步任务。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作斗争中,总是反复地从不同角度论述和强调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重要性。《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是列宁在一九一九年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两周年而写的。这篇著作,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等问题上“最重要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著明论断,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公布以后,学术界展开了关于过渡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热烈探讨,当时发表的不少文章,大都是就过渡时期有无阶级和阶级斗争方面来论述的。有的文章也曾就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阶级斗争起伏的原因,区分两类矛盾的标准等问题进行过讨论。近一年来,较为集中地讨论了划分阶级的标准问题。现将这个问题的不同意见介绍如下:(一)一种意见认为,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就是人们的经济地位。更明确地说,划分阶级的标准只能依据人们的经济地位,而不能把政治思想也算作划分阶级的标准(尽管是次要的)。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说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他的功劳。他说:“我的新东西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的贡献在于揭示了阶级存在的社会根源、阶级斗争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正如列宁指出的,“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敌对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利害冲突,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它们之间的斗争,由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关系,有时会显得缓和一些,但不可  相似文献   

7.
自六十年代以来,在我国理论工作和宣传工作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见解:马克思和列宁所讲的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指的是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历史时期,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处于这种过渡时期的过渡性社会。这种见解,在理论上离开了马、列的原意,在实践上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根据这种见解,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一切论述,都被加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上面。比如,列宁讲过:“机会主义恰巧在最主要之点不承认有阶级斗争,即不承认  相似文献   

8.
一八五二年,马克思在总结他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成果时,深刻地阐明了阶级、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他说:“(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学说,了解原始公社解体以来阶级斗争的历史,对于学好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有直接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在有的哲学教材和论述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文章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对立的阶级是“同生同灭”的;现在既然资本家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了,无产阶级也就同时不复存在。他们从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来说明这个道理:失去矛盾的一方,对方也不复存在。“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这种看法对不对呢?从哲学范畴上谈论这两个阶级的相互依存,当然是可以的。把“同生同灭”理解为对立阶级既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最终也都要消灭,原则上也是对的。但这只是对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来来社会国家的设想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不仅消灭了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也就不需要国家这种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了,即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仍存在的“国家”,不是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国家),而是“非政治国家”,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特征不复存在。实践经验已证明,马克思对政治国家的消亡进程设想过于急速,没有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一八五二年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讲到自己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时说:“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革命的深入,我在思想上逐渐明确了历史教学应为无产阶级培养革命的接班人.但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在做法上自己还不太明确,所以在准备"抗日战争"一编时,就带着这个问题精读了毛主席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毛主席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从毛主席这一指示中,我体会到历史科学的基础是阶级斗争,首先有阶级斗争,然后才有历史科学.脱离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解释历史,历史就不能成为科学.因此,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战斗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  相似文献   

13.
阶级分析理论是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重要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用生产的发展来解释阶级起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认为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阶级问题,民族斗争的实质是阶级斗争,消灭阶级对立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保证。必须摆脱传统的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的话语.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做出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过渡时期”问题,最近理论界提出了一些新的探讨,我们也谈点看法。马克思、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论述,在十月革命后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分析和科学的预见上,而是受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社会实践的检验。一九三六年,当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国家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斯大林在全国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在苏联,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和资产阶级已经消灭了,过渡时期已经基本结束,从此苏联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斯大林的这一观点载入了全国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宪法。我国建国以来,围绕“过渡时期”问题,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和争论。最初,肯定斯大林关于过渡时期的论点和苏联的社会实践。一九五三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以这种观点作为指导思想的。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第三节讲社会主义阶段时,说国家正在衰亡,因为阶级没有了,已经没有什么阶级需要镇压了。过去有不少人对这句译文表示怀疑,认为译文的提法不符合列宁的思想,因为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明确讲到,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而那里的共产主义在一些辅导材料里大都理解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根据我的理解,译文是符合列宁的思想(的译文正确无误),因为二、五两章所说的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就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过渡时期。关于这个问题,列宁在第五章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思想。第五章的标题是《国家衰亡的经济基础》,在这一章里,列宁根据马克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未来社会国家的设想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不仅消灭了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也就不需要国家这种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了,即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仍存在的“国家”,不是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国家),而是“非政治国家”,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特征不复存在。实践经验已证明,马克  相似文献   

17.
列宁<论国家>一文围绕"什么是国家.它是怎样产生的,为彻底推翻资本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对国家的态度基本上应当是怎样的"这一中心,通俗地阐释了国家问题"是全部政治的根本问题",研究国家问题必须把握基本的历史联系和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国家的实质是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器,要注意国家形式的多样性与国家阶级实质的关系.他在评析历史上三种类型的剥削阶级国家的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夺取并掌握国家机器,利用国家机器去"消灭一切剥削",创造条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进而消灭国家.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一在形成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的世界观方面,在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历史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任何历史课都能起这样的教育作用,只有能“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切实地学习祖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件,从而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的历史课才能起到这样的教育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迄今存在过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的规律,这个规律在一切由彼此对抗的阶级构成的社会中发生作用。阶级斗争贯串着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来指导历史教学,历史课才能发挥教育作用,才能引导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领导被压迫和被剥削的羣众去为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现象而斗争的阶级,是唯一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最近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长期的全面的专政,才能最后战胜资产阶级,实现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限制、缩小、直至最后消灭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