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7年,我国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1997年,出版产业空前繁荣的1997年即将告别我们而去,我们迎来了继续前进的1998年。作为大学出版社之一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新的一年里将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在前进中开拓,在开拓中发展,向着新的目标前进。 要前进,要开拓,要发展,就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在体制方面有所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进一步发展出版产业,繁荣图书市场。  相似文献   

2.
在德国,行业协会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出版业内重要的协会分别是德国书业协会、德国期刊出版商协会(VDZ)和德国报纸出版商协会(BDZV).这些协会的宗旨之一就是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会员提供有关世界出版市场需求动向的信息.在德国出版界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这些行业协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他们不仅紧锣密鼓地组织和参加了一系列或在德国或在中国举办的业内会议,向会员企业介绍和推销中国的出版市场,而且积极鼓励他们进军中国.在时下的德国,媒体上也好,日常生活中也罢,人们到处都在说:"中国是未来."这句话尤其适合德国的出版界.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04,(1):1-1
随着中国书报刊市场的逐步放开,外资和其他行业的资本开始进军书报刊出版市场.在此之前,书报刊出版主体已经开始了其市场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4.
1997年,我国出版产业空前繁荣的一年已经告别我们而去,迎来了继续前进的1998年。在新的一年里,面临着出版物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出版产业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北大出版社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在前进中开拓,在开拓中发展,向着新的目标迈进。出版产业发展到今天,出版物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广大读者面对着千万种图书,选择余地大,可选择的品种多,他们对出版物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包装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扩大本社出版物在市场上的份额,吸引读者,提高本社出版物的市场占有率,这是对…  相似文献   

5.
金善男 《出版参考》2015,(19):20-23
最近文化产业世界化和包括政府主导在内的出版业界都积极地尝试进军海外市场.例如,重视海外市场的文化体育观光部门和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最近共同组成了“文化产业进军海外援助中心”,提供海外市场的信息(包括市场走势,企业开发,介绍进军海外市场的成功和失败事例),预约出口相关的法律咨询委员,提供海外市场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通讯员王菁)六月一日,中信出版社与美国金桃子出版公司正式签约,并推出四套世界级少儿名著,从此拉开了中信社全面进军少儿市场、开拓出版新领域的序幕。自2005年转型以来,中信社在社科、时尚、生活领域都进行了成功的开拓,此次与美国金桃子出版公司合作,强强联手进军少儿市场,是中信社充满自信、着眼于未来的全新探索。首批推出的四套丛书,有“鸡皮疙瘩”家族中最新、最酷、最具现代感的系列,国内第一套全面互动版纸介读物——《给你一身鸡皮疙瘩》,有与《哈利·波特》、《鸡皮疙瘩》并称为世界三大少儿图书品牌的大型少年科学奇幻系…  相似文献   

7.
夏静  张俊 《出版参考》2018,(1):59-61
2017年,整个出版领域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快步进军,新闻领域移动媒体优先发展、出版领域国家复合出版工程上线,出版大数据项目持续得到财政项目支持,等等.在众多融媒体出版物中、《全民经典朗读范本》融媒体出版平台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本文以其策划出版为例,将传统出版编辑工作的数字转型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网络出版及其编辑创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接触媒介的习惯.可以说,网络与出版相结合,为出版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网络出版已经成为出版界的热门话题.因此,合理运用视觉符号进行网络编辑创意,出版受众喜闻乐见的网络出版物,对开拓出版市场,推动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业界动向     
郝明义推出第一批英文书进军国际市场台湾大块文化出版公司创办人郝明义,在今年法兰克福书展上正式宣告进军国际市场,推出了第一批英文出版品。历经10个月准备,郝明义首度在法  相似文献   

10.
受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策法律和数字化浪潮的影响,2014-2015年国际出版业有喜有忧:喜的是新兴出版业态风生水起,电子书市场向好,自助出版渐成气候,众筹出版闪亮登场;忧的是传统出版市场发展艰难,生产规模压缩,销售数量下滑,实体书店遭遇唱衰,读者的阅读状况喜忧参半.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相继调整战略目标,纷纷进行资本重组,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着力开拓海外市场,以求在出版市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是Web2.0时代用户创造内容的典型应用,已经成为当下文学出版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网络文学出版,已不再局限于网络出版,而是涵盖实体出版、移动出版,以及影视、动漫、游戏改编等跨媒介的多元出版体系,并通过版权的多元化运营实现了内容商业价值的放大.网络文学产业的高度商业化,一方面,促成海量作品的涌现,推动网络文学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造成网络文学作品内容质量泥沙俱下、参差不齐.内容质量整体低下,成为影响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最大阻力.而拥有优质出版资源、专业编辑实力和丰富出版经验的传统出版单位,进军网络文学出版的市场机会依然存在.本文将从中国网络文学出版发展现状入手,对出版集团开展网络文学出版的市场机会、策略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锋 《今传媒》2007,(10):16-18
一、国内报刊出版发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背景 信息技术在提高报刊出版单位的市场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推进产品创新、流程再造、服务转型,实现传媒"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①,已成为报刊出版单位新一轮创新的制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出版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报刊出版采用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印刷环节告别了铅与火,这一过程被称为"印刷革命".  相似文献   

13.
杜都 《出版广角》2016,(6):17-19
现在的少儿群体从一出生就主动或通过家长被动接触互联网,是互联网的第一代原住民,他们对于数字出版物的需求是原生的.本文分析了国内主要的少儿出版社以什么样的产品形式进军数字出版,并结合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发展情况对少儿数字出版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580多家出版社超过半数都在进军大众出版。专业化和数字化是大众出版未来发展的方向,出版者需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对各类文化信息进行创意提炼与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5.
应对时基竞争的出版企业外包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倩 《编辑之友》2004,(5):26-28
出版企业应通过外包获得战略伙伴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实现自身难以完成的新图书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迅速地把握住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6.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1,(7):5
云南人民出版社进军手机出版市场云南人民出版社锐意革新改变发展方式,在地方出版社中率先开展手机出版无线阅读业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该社于2010年4月28日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签订了《手机阅  相似文献   

17.
金强 《编辑之友》2021,(1):60-65
随着技术进步与时代革新,出版产业升级与文创扩容提质相叠加.出版与文创的融合起于文思,终于消费,都要经受受众审视与市场检验.数字时代,传统出版面临重重挑战,需紧密结合已有优质内容资源加速实现新市场开拓,这必然要求出版模式更新.而文创产业已积累的发展经验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也成了天然伙伴.文创企业借力出版资源,实现了内容的精准化拓展和丰富化延伸,也盘活了部分出版资源.两者从相容到相融,互为对方的创新驱动力,其成功合作也为文化发展繁荣之策提供了新参考.  相似文献   

18.
袁丽娜 《出版参考》2010,(27):38-39
近来,全球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将目光瞄准中国市场,以其核心服务重点开拓区域市场.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快的社交网站,Facebook目前在全球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亿.Facebook此次拟推出特别版本进入中国市场,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我国出版产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韩阳  王玲 《出版参考》2007,(11S):14-14
一直以海外引进作品为特色的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下文简称世纪文景),最近传出涉足本土的青春文学市场,并出版作品《爱丽丝》系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通过《爱丽丝》系列作品进军青春文学市场,是对这块极具潜力市场的一次出击。世纪文景副总经理朱旗表示,此次对《爱丽丝》的看重,一是认同其团队创意理念,旨在共同打造青春文学品牌,更是借此机会开拓文景青春文学产品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郭瑞佳 《出版广角》2015,(14):34-37
在"一带一路"政策影响下,东南亚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新兴战略市场.地缘政治需求和东盟产业合作的前景、提升中国软实力、加强与该地区的文化交流等因素决定了开拓东南亚出版市场的必然性.针对东南亚市场的特殊性,中国出版企业在进入过程中必须克服市场不规范、翻译人才缺乏、需求量不足等问题,寻求有现实操作性、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