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通过对改革中学体育课考试方法的实验证明,考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个性培养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力.体育考试应成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体育考试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有利于发展个性,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实验法对“合作学习”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跆拳道技术技能: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交往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培养综合性、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考试舞弊是对考试中以欺骗的方式进行各种违纪活动的称谓。体育考试中学生舞弊行为不仅对实现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考试舞弊这种由来已久的恶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一、体育考试中学生舞弊行为的表现形式体育考试大致可划分为理论考试与术科考试两大类。术科考试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技术技能测评与身体素质达标二种类型。体育知识考试与其它文化课知识考试一样,通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体育除了完成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根本任务外,还提出了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培养运动能力的基本任务。作为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体育考试,其目的应服从《条例》规定的基本任务,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运动能力。在目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态度、奖惩依据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考试的方法及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材内容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重视学校体育教学考试的方法、内容,形式的探讨。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考试常包括体育理  相似文献   

5.
耿顺华 《精武》2012,(18):59-59,85
创新能力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在经济、科学、教育等各领域不断提供具有经济、社会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优秀技术人才的重任。因而在五年制的高职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地释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提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通过对高校体育普修课教学的研究,提出了在教学中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改进体育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军 《体育师友》2014,(1):23-24
递进式教学是在遵循学生体育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理、体能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教学实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高尔夫球选项课中运用自主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自主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交往与合作精神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校专项健身课考试改革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对高校男生专项健身课的考试方法作初步改革的尝试。专项课的考试采取以知识、技术、能力与达标的综合考评,考试方法主要以现场公开口答及技术演示。结果显示这一试验方案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考试氛围,有利于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利于知识、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有助于引导课外锻炼。从学生综合考评和达标测试的结果看,体育专项课综合考评有其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19,(3):59-60
为提高学生课堂练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意识,增强体质,同时与中考体育考试模式衔接,通过了解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材配备、师资配备、学生各项目选报人数等情况;巧设计考试流程,合理安排考试班级;妙安排考试场地,考试时由指挥员使用引导用语、口令统一指挥,以达到高效地按照中考体育考试模式完成期末统一考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时间、空间,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内容去活动,我们把这种方法称其为“个性空间”。这种“个性空间”教学模式是我们在探索“如何在小学体 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尝试。 一、“个性空间”教学模式 二、“个性空间”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利于因地制宜,实现场地。器材、师资资源共享。 2.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学习体育兴趣,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体育爱好。 3.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发挥体育特长。 4.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自主学练的能力。 5…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学生成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在考核内容、形式和方法上进行改革。结果表明,新的考核办法使学生在观念、时空、学习方法和心态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理论课程考核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课程教学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求,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意识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学部门和教务部门对教学过程实行指导和监督,对教学效果科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改革体育考试制度和方法,重过程,轻考试,从“应试教育”向“健康第一”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健美操专选课的"分组合作学习法"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分组合作学习法"在高校健美操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试现状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学生体育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传统4大模块。男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学生课下总体锻炼次数较少,体育成绩与身体健康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了过分注重成绩量化测试的弊端。为了切实培养与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体育考试应该包括课内和课外考试内容,课内包括传统4大模块内容,课外包括体质健康测试、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爱好活动、自我学习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基础课术科考试大多数尚未实施标准化管理。本文对浙江工业大学一年级体育基础课术科考试进行标准化管理的研究,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和评分标准进行信度、效度、难度和鉴别力检验。我们认为,实施考试标准化管理方法,能提高检验教学效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同行之间相互比较,相互学习;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体育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学生体育考试焦虑的形成,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和学生生活学习的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可能导致体育考试焦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没面子,怕取笑。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自尊的敏感期。考试考得好可以得到同学的尊重和信赖,或者成为偶像;考试考得不好便觉得没面子。其原因有二,其一,体育成绩较接近的同学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升中体育考试从92年5月开始至今已试行了二年时间。二年的体育考试从项目、标准、考试程序以及考试的组织、规范等问题是值得大家进一步研究探讨的。 (一) 关于考试项目的设置我认为考试可以分三组项目,于每年体育考试的同时以电脑抽选的方法或人工抽选法抽出下年度的体育考试项目公布,这样做有利于各校早期有计划地贯彻落实做好试前各项准备工作。①项目的分组设想如下: 第一组50m,立定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我国60年来学校体育课程考试变化的历史背景、主要动因,总结学校体育课程考试变化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升学体育考试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学的理论意义。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考试的主要变化特点是考试由阶段性向选拔性发展,考试的规模由小变大,考试的级别由低变高。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体育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学校体育考试由成就考试到升学考试,将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生锻炼身体,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依据“个性差异”实施高校体育特长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是均一的,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锻炼身体的方法也是多元化的。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目的的实施体育特长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用其兴趣倾向性的体育项目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主体需要得以实现,灵活的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为培养发展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