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欣闻珠海市作出规定,对批评报道“免检”。规定云,批评报道刊播前,任何被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身为报人,对批评报道在珠海获“解放”振臂欢呼! 批评和自我枇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勇于利用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这一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舆论监督也是生产力,有效运用可以收到免费疗疾、治病救人的奇效。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诚恳欢迎舆论监督是党风正的表现。但是,目前批评报道处境不容乐观,叫做“上边放,下边望。中间一道顶  相似文献   

2.
批评报道要写,这是记者的社会责任;批评报道写好,这是记者的写作艺术。但批评报道不仅采访难而且写稿难,弄不好还会“吃官司”。因此,许多记者特别是驻站记者大都不愿涉足这个方面的报道。今年4月,《湖北日报》特意推出了两组批评报道,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被报社内外称之为“成功的舆论监督”。现在回想起来深深体会到,舆论监督的成功在于成功的策划。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的各种丑态和劣行公开揭露,进行曝光,是深受读者欢迎、社会效果强烈的一种新闻形式。在邪恶面前,敢讲真话,敢揭露实情,敢主持正义,这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与正义感,需要有勇气和锐气。但是,舆论监督又是一件担风险的事,一不小心,麻烦便惹上身,它常常弄得记者、编辑自己好尴尬。 一、虎头蛇尾的批评报道。批评报道常常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千辛万苦采访写稿,却一朝“胎死腹中”;二是本应“打连发”的,射出一粒子弹后就没了下文;三是登场时唱“黑脸”,收场时无奈唱“红脸”。特别是第三种情况使记者尴尬,此时言…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媒,总少不了舆论监督这块阵地,但谈及如何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有效作用时,同仁们特别是地市报的同仁们,普遍感到守好这块阵地不容易,动辄得咎或是吃上新闻官司。因而出现监督难,难监督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目前舆论监督的内外部环境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自身综合素质,取决于人们对舆论监督全面、系统、正确的理解。 舆论监督的记者是专搞批评报道的记者? 记得在一次采访途中,有一林业部门负责人问道:你们搞舆论监督的记者是不是只写批评的报道。因为此次采访是根据一封群众来信反映该部门一个下属单位有关乱…  相似文献   

5.
电视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利器,其常以深度调查、质疑精神和视觉冲击力,在传播过程中激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批评报道深受群众欢迎,另一方面,记者采访受阻甚至被打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新闻单位被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6.
积极开展批评,是新闻传媒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扶正祛邪的有效手段。作为记者,既要坚持正面宣传,鼓励先进,弘扬正气,也要善于向那些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 做记者工作的人都知道,正面宣传普遍受到欢迎,被采访对象大都能主动配合,在采访过程中,基本上是有问必答,一路绿灯。而批评报道呢?恰恰相反,记者在批评报道采访中,轻则受到冷遇和阻拦,严重时,记者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近年来,记者在批评报道采访中被殴事件已屡见不鲜。这说明,搞好批评报道,并非易事,为了批评报道这朵带刺…  相似文献   

7.
暗访莫侵权     
暗访即隐性采访,《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年新华出版社出版)对其下的定义为:“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 暗访可以采集到公开采访了解不到的新闻事实,是进行批评报道的重要手段。批评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对违纪行为和不良现象实施舆论监督,如果记者公开采访,亮明身份,说明采访意图,一般很难了解到事实真  相似文献   

8.
批评报道难,舆论监督难,这是所有进行舆论监督的传媒和记者的共同体味。 一是采访关。搞新闻批评,遭冷面孔,坐冷板凳。被批评者拒绝照面,知情者三缄其口,当地领导“无可奉告”。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小团体利益掩护,各种关系网纵横交错,记者采访起来千难万难。许多时候都是精疲力竭,无功而返。甚至一个简单的事件,记者也必须得花比平常采访多几倍的气力。至于在采访中记者受恐吓,被洗劫,挨打骂,更是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9.
何本昌 《新闻界》2001,(1):28-29
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中,不时碰到一种现象,即某些单位的个别人,一旦被媒体曝光了,受到批评,便一触即跳,或抓住批评报道中个别字句与新闻单位纠缠不休,或开口就以“名誉侵权”、“打官司”相威胁。每每如此,一些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和采编人员便大发感慨:“舆论监督何其难 !”“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太差了 !”   毋庸置疑,舆论监督的顺利实施,以及舆论监督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是等不来的。面对舆论监督普遍难这一情势,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己任,依…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官司:舆论监督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且强调在实施这一方略中,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作为舆论监督主要形式的批评报道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报道题材之一,近年来,各新闻媒体虽然加大了批评报道的分量,但读者仍嫌力度不够。与此同时,由批评报道引起的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却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我国共发生1000多起新闻官司,其中绝大多数由批评报道引起,新闻界败诉率达30%。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舆论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监察器。被舆论贬斥的对象怕舆论监督,恨舆论行为人。因此,近年来新闻官司呈迅速增加趋势。新闻媒体在应付新闻官司之余,产生了“厌讼心理”,导致舆论监督的异化。 一、栽刺难,栽花亦难,新闻官司迭起 近年来,新闻官司不断增加。新闻媒体的头头脑脑们作为“法人代表”,每每受到舆论监督行为人的牵连。在应付迭起的新闻官司中,许多人感慨:栽刺难,栽花亦难。 新闻官司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 1、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运用法律对滥用舆论监督权者进行监督。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少数新闻从业人员经不起金钱和享乐的诱惑,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公民或法人对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提请诉讼,可以纠正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督促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因此,对这样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体不必讳疾忌医。 2、被批评者强词夺理,想通过打官司挽回面子。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是写作发表批评报道。尽管传媒批评的人和事“完全属实”,可少数单位、部门和个人,仍会百般抵赖,狡辩,甚至利用职权刁难、报复传媒和编辑、记者。以“打官司”为要挟,往往是被批评者强词夺理,企图挽回面子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繁杂艰辛的新闻工作中,可以说舆论监督工作最难,常常使记者、编辑精疲力尽。 一是采访难。舆论监督,被采访单位怕“曝光”,往往对记者不予接待,不安排采访,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前年,江苏连云港某乡派出所发生一起非法拘禁村民的事件,几家新闻单位记者前去调查采访,竟被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作为新闻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谈到舆论监督,新闻界许多人都认为"难"。当前,批评报道面对的主要有"五难":采访对象配合难、部门领导支持难、报道分寸把握难、说情之风抵挡难、批评报道刊出之后记者工作难。  相似文献   

14.
近期,笔者发现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莫以“无冕之王”自居──谈舆论监督中的媒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属于广义的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 然而,毋庸讳言,现在,有少数新闻工作者却借用手中的权力,打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旗号,为自己、为小团体谋私利,或者借用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其它方面的目的,给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造成不良影响,以至于人民群众对某些以“无冕之王”自居的记者很是反感和不满,对某些媒体上刊登的“批评报道”也不屑一顾。综合起来看,目前不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有以下几种现象: 以舆论监…  相似文献   

16.
开展舆论监督,是张扬社会良知的需要,是树立媒体威信的需要,它既是记者的职业责任,也是记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勇于拿起“批评”这个武器。驻站记者这个特殊群体应该怎样开展批评报道?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批评报道不能过多过滥。我们的新闻工作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力求“少而精”,力求“帮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党报宣传的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尽管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的环境逐渐好转,但开展舆论监督仍有诸多困难。所监督的对象大部是身边权力部门和社会不良现象,就难免经常要惹麻烦,小则挨骂受气“穿小鞋”,大则吃官司上法庭,有时还威胁到记者的人身安全。要切实搞好地方党报的舆论监督工作,真正通过对身边人、身边事的批评监督,并随时掌握舆论事件的动态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对社会公共政策、社会事态中的偏差行为进行披露,建议和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新闻媒介的基本职能之一。而新闻采访受阻的情形也时有发生,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受到种种的限制,这一方面反映出了舆  相似文献   

19.
加强舆论监督和报纸批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搞好正面报道的同时,注意运用好新闻批评的武器,是我们党报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5年前,河南日报、许昌日报分别刊登的关于对许昌市邮电局服务质量问题的连续批评报道,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批评报道要找好结合点要想写出好的、有分量的、受到各个方面欢迎、对工作有推动作用而又不带来副作用的批评报道,一般说来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批评的问题是社会突出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又是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应该是党和…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