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技法指导】在选材作文时,我们可以选取正面的材料来直接表现中心。但想要让自己的作文出新出奇,就要尝试变换一下角度,在选材上动脑筋——从反面切入,从别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及的领域切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弹琵琶"。例如,题目要求同学们以"尊重"为题作文,如果同学们从正面取材,一般会选择正面描述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尊重的故事,那么材料  相似文献   

2.
议论文论据的分析,也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同样的论据,分析方法不同,说理效果也会有差异。在一般论述中,正面事例往往从正面进行阐述,反面事例往往从反面进行剖析。如果正面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追根溯源;反面事例从正面寻找原因,比较分析,往往能够使论述更加透彻、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客观存在的正面反面的各种现象和事件,对论点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和说服力,因而常被作为议论文论据引入论证过程中,用以阐述某种道理,佐证作者观点。如何选用恰当的论据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呢?以下技巧,供同学们借鉴。一、选择论据时要做到三点:1、真实性作为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客观存在正面反面的各种现象和事件,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和说服力,因而,常被作为论据引入论证过程中,用以阐述某种道理,佐证作者观点。如何选用恰当的论据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呢?以下技巧,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使论点清晰、突出,具有说服力,就像记叙文写作中,需要调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把主题表现得鲜明突出一样。好的论证应当是严密有力的,即论据与论点紧密相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论点很好地统领着论据。初中生议论文写作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相关事例或材料叙述完之后,就直接阐述结论,而缺少对材料的剖析,这样就不能达到说服读者,论证论点的目的。所以,今天我们介绍几种推理方法,借助这些方法让材料与论点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使论证严密有力,产生强有力的说服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松海 《初中生》2005,(18):16-17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客观存在的正面或反面的各种现象和事件,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和说服力,因而常被作者当作事实论据引入文章的论证过程中,用以阐述某种道理,佐证作者观点.如何选用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呢?以下技巧,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客观存在的正面反面的各种现象和事件,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和说服力,因而,常被作为议论文论据引入论证过程中,用以阐述某种道理,佐证作者观点.如何使选用恰当的论据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呢?以下技巧,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松海 《初中生》2005,(6M):16-17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客观存在的正面或反面的各种现象和事件,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和说服力,因而常被作当作事实论据引入章的论证过程中,用以阐述某种道理,佐证作观点。如何选用恰当的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呢?以下技巧,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高考考场作文要求考生能针对所提供的材料,在写议论文时选择恰当的事例并准确运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举例论证是最常见的论证方法,它要求以事实为论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恰当地运用举例论证,可以使我们的观点具有不可辩驳的论证力量。平时精心积累事例,应考中选"真"选"对"。举例要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客观存在的正面反面的各种现象和事件,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和说服力,因而,常被作为议论文论据引入论证过程中,用以阐述某种道理,佐证作者观点。如何选用恰当的论据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呢?一、选择论据时要做到三点1.真实性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现实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必须真实,不能臆造或虚构,建立在虚假事实基础上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为了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引用的材料要有出处,要检查核对,要准确可靠。作为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应该是公认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定律…  相似文献   

11.
胜似亲人     
这篇满分作文采用议论文写法,将重点放到“交流的语言”上,审题准确,切入巧妙,总分总布局,条理清晰。总的来说,有两大亮点最为吸引人:一是论据丰富。文中三个事实论据新颖恰当。二是语言美丽。开篇与结尾均用比喻与排比,语言精美而气势充沛。反面论证时,诗词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2.
例证法是议论文讲道理时常用的方法。成功的议论文应该把事例和道理相结合,将事实作为论据,通过分析事例,揭示其中蕴涵的道理,说明它与论点的联系,使论据与论点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有力地论证论点。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研究就事说理的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分析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一、假设说理在证明一篇文章的论点时,如果举的事例是正面的,那么还可以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反之,如果所举的事例是反面的,也可以从正面来假设分析。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例如,在论证“任人唯贤,不可感情用事”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举了“华容道”和“失…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论证类型,权衡论证的性质、结构、图解等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争辩激烈、讨论深入.围绕正反理由之间"胜过"关系的认识与刻画、正反理由在权衡论证中作用的解读、将权衡论证图解为组合、收敛抑或其他结构的合理性三个难题,探讨学界关于权衡论证重构与图解中的现有解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权衡论证中,正反理由既可以组合方式,又可以收敛方式支持或反对结论.(2)反面理由不等于反驳,但从其表达质疑的方式上看,完全可以表现为削弱性反驳而不仅仅是一些学者所主张的否定性反驳.(3)反面理由虽然具有破坏力,但权衡的结果显示,其并未减弱正面理由对结论的支持力,而只可能影响正面理由对听众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一﹑如何选择材料?在议论文中,材料是用来证明观点的事实和道理,包括事实材料和理论依据,统称为论据。事实材料又包括正面和反面的事实材料,数据材料也是其中之一。那么,选择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相似文献   

15.
考查学生写作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作为高中阶段写作重点的议论文,学生无论是在平时写作或者是考场作文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用例古板,毫无新意就是问题之一。无论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只会一味地援引论据手册中的既定事例,完全照搬,而置“观点要新颖.材料要新鲜”等写作要求于不顾,写出的文章毫无新意,毫无生气,毫无别致之处,甚至时常有“江郎才尽”之感.这很难让学生写出高水准的文章,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对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论据进行巧妙地改造,化腐朽为神奇,然后运用到写作之中,使之成为证明论点的鲜活有力、新颖别致的论据呢?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对论据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这是指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的一致,即议论文所运用的材料要能够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观点。材料包括理论论据材料和事实论据材料,理论论据材料多是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它本身就是一种见解和主张,但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或历史的证明,运用它可以省去分析和论证的环节,只要它与自己的观点相同即可。而要做到事实论据材料和观点一致,就比较困难,因为反映同一问题时。有的材料显得典型,而有的材料仅是一般反映,不很典型,而即使是同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选取事实材料时,就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选取具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最能证明自己论点的材料;二是对选取的材料,要选择一个准确的角度,加以分析,使之能支撑自己的论点。  相似文献   

17.
把辩论适时适量地引进语文课中 ,将被动变主动 ,化沉默为活跃 ,其作用不可低估。笔者教学议论文时 ,大胆引进辩论形式 ,轻松愉快地组织教学。其作法是 :先把整个班级划分为正方和反方 ,各推选四名成员当辩手 ,在自由辩论中其他同学作补充发言。然后将辩题即论点告诉大家 ,围绕论点 ,正方找出文中正面论据材料 ,反方找出文中反面论据材料。接着双方离开课本 ,从生活和资料库中找出新的能用来证明本论点的若干论据材料 ,同时还要说明其理由。最后双方就各自材料选择的准确性、典型性展开辩论。这种辩论方法增加了教与学的交流 ,教学效果事半功…  相似文献   

18.
考查学生写作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作为高中阶段写作重点的议论文,学生无论是在平时写作或者是考场作文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用例古板,毫无新意就是问题之一。无论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只会一味地援引论据手册中的既定事例,完全照搬,而置“观点要新颖,材料要新鲜”等写作要求于不顾,写出的文章毫无新意,毫无生气,毫无别致之处,甚至时常有“江郎才尽”之感,这很难让学生写出高水准的文章,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对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论据进行巧妙地改造,化腐朽为神奇,然后运用到写作之中,使之成为证明论点的鲜活有力、新颖别致…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蔡宏心难点指津事实胜于雄辩。客观存在的正面反面的各种现象和事件,具有较强的支撑刀和说服力,故而常被作为论据引入论证过程之中,用以阐述其某种道理,佐证作者的观点。让事实说话,在写作理论中被称为“事例论证”,这是议论中经常运...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发问的精神》的自读提示有这样的句子:文章既从正面论证了自己的论点正确,又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论点不正确。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的第274页在段落层次提纲中又有“正面论点”和“反面论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