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衡哲是江苏常州人,是民国第一批庚款留美女生,是中国第一个女教授。陈衡哲在美国留学时结识了任鸿隽、胡适等,开始响应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陈衡哲率先开始用白话文写小说,开白话文风气之先;陈衡哲的白话文充满自由豪迈之情,鼓舞人心,具有思想启蒙作用;陈衡哲"五四"时期发表的诗歌、散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开山鼻祖的意义。陈衡哲是白话文运动主要干将之一,是《新青年》的主要投稿人之一,对推动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的中国语文政策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第一位女作家陈衡哲,以其时代知识女性的独特视角,感受自然景物之美,书写奋斗不息的人生观,表现关怀现实人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先于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她是早巳超越了男女两性的差异而以一位知识精荚的姿态步入“五四”文坛的,因而使现代女性文学有了一个独特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先生笔下的文字总是幽默中带些犀利的讽刺,在谈笑风生中揭露旧社会黑暗的一面。许多文章从他写作的背景及目的出发,我们不难理解、判断出他想要讽刺的是什么,但他写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的“吃人”,  相似文献   

4.
陈衡哲是中国现代进入女作家创作之林的第一人。她于1917年在任叔永、胡适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白话小说《一日》,而现代文学史公认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年才公开登载。本文认为,陈衡哲《一日》的价值并不仅仅限于线性时间维度上的最早。从中国小说流变史的视角看,这篇作品在取消情节、刷新语言、文体间的渗透等几个方面对古典小说体式进行了尝试性的颠覆。  相似文献   

5.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用白话文写的第一篇小说、是一篇对封建主义充满了义勇和正气的宣战书。《狂人日记》的发表,在中国文学创作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它被公认为现代新文学的奠基石。茅盾曾高度评价了它在思想上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认为《狂人日记》使“中国人一向自诩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陈衡哲(笔名莎菲)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第一位女小说家,也是《新青年》杂志上仅有的两位白话小说家之一。如果说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一九一八年的《狂人日记》,那么在文学革命讨论初期最早用白话写作的第一篇小说应该是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著名学者林纾曾从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提倡白话文学。他创作了一篇小说《妖梦》,恶毒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小说写一白话学堂,到处充满鬼影。校长元绪是白话文学的积极提倡者,学校门口贴着一幅对联:“《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8.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取学名周树人。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  相似文献   

9.
一 如果说,“五四”时期整个大陆已处于新文化运动浪潮之中,“文学革命”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诞生了以《狂人日记》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启蒙意义的新作品,那么,“五四”时期的香港文学还是“隐逸派人士的怀古时期”。一些不满共和政体的清末遗老避居香港,“流连山海,吊古伤怀”,反对新文化,抵制新文学。遗老们与香港原有的旧文学相勾结,阻碍文学发展,文学革命影响甚微。他们否定白话文,以文学做为消闲娱乐的工具。香港最早的文学期刊《小说世界》(1907.1)《新小说丛》(1907.12)也曾发表过一些以反帝反清为内容的浅近的文言小说,以及翻译的欧美小说。创作小说只有邱菽园(新加坡)写的历史小说《两岁星》,叙述乾隆与安南王之间的交往。这些刊物均视旧文学为正统,文言文为国粹,章行严认为白话文不是什么新事物,只不过文字中加了“的”、“吗”而已。这种观念影响后来,以为把文言转换为白话,把对话分开行写,就是新文艺。1921年创刊的《文学研究录》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用白话文写的第一篇小说,是一篇对封建主义充满了义勇和正气的宣战书。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它被公认为现代新文学的奠基石,并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但是,《狂人日记》作为语文教材,我认为却不大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三)内蒙古草原小说反映内蒙古草原生活的古典章回小说肇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的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白话文小说,则是在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方在内蒙古产生.那时,内蒙古西部地区(即绥远省)的进步文学青年创作和发表过若干白话文短篇小说,不过许非草原文学,不在我们论述的范围.真正的草原小说,乃是立十年代初以玛拉沁夫的《科尔沁草原的人们》为标志的.这就是说,草原小说的出观是同当代内蒙古草原文学的形成相一致的;换句话说,草原小说堪可作为当代草原文学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文学文坛上的第一个女作家是陈衡哲,湖南人,出身于清末一个带有封建色彩的官吏家庭。一九一四年进入美国著名女子高等学府瓦沙大学,学习历史。一九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授教,讲授西洋史。 陈衡哲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日》发表于一九一七年《留美学生季报》第二号上。她的第一首白话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九月十五日出版的《新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笔锋直逼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在这种制度之下麻木的民众,揭示了救人先救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不是写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反封建反腐败的政治小说,也不是写新兴商人悲剧的经济小说。《金瓶梅》是一部性小说,是全方位揭示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的性小说。它在中国性文化史上、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小说艺术发展史上、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坚定的文化启蒙者和中国白话文小说的开创者,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呐喊》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其译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鲁迅文学"走出去"及其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力。本文对鲁迅小说集《呐喊》的英译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从文化负载词翻译、隐喻翻译和语料库翻译研究等方面对其英译研究进行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和沈从文作为现当代作家,在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迟子建的小说《采浆果的人》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作一比较,发现这两篇作品在写景、写人以及思想情感表达上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的语篇分析理论中的及物性结构衔接,对小说的文本内部的语篇连贯,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陈衡哲小说的女性觉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认为,陈衡哲坚持的是非“女性化”的写作立场。本人认为这一结论不确,陈衡哲的小说创作实则体现了“五四”早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女性自身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19.
陈衡哲对于中国女性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出了贡献,她的《小雨点》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第一篇童话。  相似文献   

20.
最早采用新式标点的杂志是《新青年》,该刊在1918年5月号上,除了全部改用白话文外,还采用新式标点,造成很大影响。倡导新式标点的人首推陈望道。他曾用文言文写了《标点文革新》及《新式标点的用法》。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