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使小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他们在读中去体会,去领悟。事实说明学生只有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才能感悟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如果不是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常见的阅读训练要求就难以落实。那么究竟该怎样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呢?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文艺用形象反映生活、传达思想感情。文艺作品的审美特征和价值内容,决定了文艺鉴赏伴随着“情”与“理”的活动。“情”与“理”的融合构成了审美鉴赏过程的主客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中,人的思想是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但又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生活在集体当中的大中专生,也是“理性”和“情感”的化身。这种“理性”和“情感”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能从“情”和“理”出发,紧紧抓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三个环节,就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坚持以情感人 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感情是丰富的,因此,切不可忽视情感因素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情”是传输思想的纽带,思想教育工作如果缺乏“情”的传导,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说教。只有在“情”的感染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学生要倾注爱心。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只有教育者对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在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体现出真情和热情,学生才会产生温暖和愉快的情感体验。教育者对学生爱得有多深,责任心就会有多强,这是教育者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养情”说是荀子美学的重要观点之一。“养情”是礼义借助于艺术 ,通过对人“气”的影响而作用于人心的过程。“养情”说是对“化性起伪”思想的具体化 ,是沟通荀子关于人性、礼义、艺术三大思想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情教思想,有其产生的特殊语境。在探寻救世良方的普遍人文关怀中,冯梦龙既不同意异端之学的欲人鳏旷以求清净,也不赞同宋明理学思潮的从道理上做者、理为情之范伦理实践观,同时也否定了主情文化思潮对情之非完满状态认识的不足。在冯梦龙看来,生在而情在,情为理之维,只有以情为本,慎待人情,情、理兼容,才能最终实现救世的人文关怀。从先秦至晚明情、理关系认知发展过程来看,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既体现了对久已断绝的重情文化精神的接续,对理为情之范伦理实践观的纠偏,对情之偏至发展的积极校正,也标志着秦汉以来长期分裂、二元对立的情、理关系认知,在新的时代情势下出现了融合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语》曾慨乎言之:“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确是一语道中了实质。人具有独特的思维本领。大千世界,茫茫万物。人能够反映它们,认识它们,而且能够在外在的客观世界里改造它们,同时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塑造它们。所以,自然界的一切景  相似文献   

7.
“诗言志”与“诗缘情”——古文论笔札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典》中“诗言志”的命题,应当是战国史官对前代观点和理论命题的追记。“诗言志”说中的“志”,其原初内涵应包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后来,受“政教”观念的影响,才每每被解释为与“政教”相关、并符合其要求的思想或情感。“诗缘情”从“诗言志”而来,二者相客而非时立关系。但是,也不能认为“诗缘情”等于“诗言志”。“诗缘情”说既让人们重新看到了“诗言志”的原初内涵;更在“诗言志”说的基础上,使文学的“情感性”特征得到了明确。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教育者应将情感教育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以情生情、以形育情、以行导情、以理动情",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情感教育的方法,实现情理通达的目的,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对于提升高职思政课效果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以"弘扬爱国主义"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引导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实现以情导行。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又是促进和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高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情感态度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和尝试有效的以情促教、以情优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两课”互动式教学中的四大共鸣效应———乐情、融情、冶情和导情效应,对于优化“两课”教学效果,提高“两课”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发挥乐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突破口;发挥融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发挥冶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重点;发挥导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这就使教学必然打上情感烙印.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是有情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文章情、师生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弹奏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回归“情感”因素的激发。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景;充分调动教师自我的教学情感,以情带情;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全方位营造情感氛围;注重实施对学生激励性评价手段,满足学生追求成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建构真情流动的汉语言文学课堂,老师要行为人师,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用心品读,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注重教学中的语言魅力,教师生动的语言更能提高情感效果。真情流动的课堂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给学生精神的亮色,应当折射出生命的精神光芒,充满生命的灵动与飞扬。  相似文献   

15.
《太史公书》即《史记》,是历史化的结果,然而其本身却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书中体现了因情生事的创作原则,反映了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理想。从这个方面来说,《史记》实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徐继立 《阅读》2015,(Z2):34-35
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一个个优美的句子去构成。在阅读的时候,如果我们学会了“赏析”这些精美的语句,就能看透句子背后要表达的内容,有助于正确理解句意,进而准确把握文意,理解全文主旨,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在阅读中,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准确抓住句意,读懂文章呢?  相似文献   

17.
“情”即激情、渴望、执着;“感”即感受、感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与感是改变传统的油画教学课程设置呆板、教学方式教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盖叫天的《粉墨春秋》看旧时科班的戏曲人才培养方式,对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办学机制的完善,尤其是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启示颇多。科班教学,在艺术职业人的艺术技能、艺术素养、职业操守、人格情感的综合养成方面,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和做法。它注重“融合”式教学,符合现代美育特征。唯有德艺“双育”才能结出德艺“双馨”之果,融于情感,内化于心,心悦于理,才能诚服于业,这正是美育的方法。美育即以美化育,以美养德,它有别于“课程思政”,能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成效,并不能以艺术职业技能教育来取代。作为一种“无用”之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器乐教学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思想,以“乐听”“乐情”“乐创”为教学方法,在教学与生活的双向观照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体会音乐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各科都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教学,表现尤为突出。要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情感教育这一中心环节,即以情育人。从教学实践看,说理远不如动情,要号召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情,让教师的情与学生的情与教材相互沟通,互相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先进的思想和美好的道德。”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