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马》是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之一。这首短小凝练的咏物诗,自问世以来,被不少论者当作写农民的诗章。有的说:“这里歌咏的是老马轭下的生活,却象征地概括了多少年来农民背上的苦难重荷”;有的认为“这匹忍辱负重低头拉车的老马,象征着在阶级重压下的中国苦难农民”“用马头的一俯一仰,既概括了某种类型的农民的特征,又能鲜明地表现一种人生观。”然而作者在谈到这首诗时,却一再表白  相似文献   

2.
初一课文《老哥哥》是一篇佳作。文章通过对老哥哥深情的回忆,融入同情、怀念的思想感情,对旧中国地主阶级无情盘剥雇工进行了有力控诉。老哥哥在地主家里做了五十几年活,到七十多岁“没用了”,“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一步一步地、艰难地移动着老迈的双腿,走上往焦家庄子去的小土径……”读到这里,不禁使我潸然泪下。遗憾的是,当我读到“从来没听说老哥哥有家”一句  相似文献   

3.
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共七节,其中第一节是这样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教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节诗提供了带有权威性的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诚然,《有的人》全诗是通过“反动家伙们”与“无产阶级的代表鲁迅”(臧克家语)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功名荣誉…  相似文献   

4.
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有这样几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两种人。诗人臧克家将“活”与“死”放在一起进行鲜明的对比,又将它们集中于同一个人身上,看似矛盾,实则一致,含义深刻隽永,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此例属于对比和矛盾两种修辞格的兼用。  相似文献   

5.
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与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哥萨克》均塑造了阿乐哥、奥列宁这样的上流社会叛逆者形象,两人都具有追求、反叛而最终失落的同质基因,但阿乐哥的亢奋性与奥列宁的内省性又使他们大异其趣。《茨冈》与《哥萨克》均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们早期思想探索的结晶,两部作品均体现了两位大师思想探索中的清醒与迷惘。  相似文献   

6.
《看球记》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近作。文章记叙了作者和家人一起观看“中国排球队迎战南朝鲜劲敌”的电视转播情况,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教学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原诗] 老  马 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赏析] 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东诸城。他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新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十八岁以前,诗人从未离开过乡村,所以农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以后创作的坚实基础,也因此有了“农民诗人”的雅称。1929年,臧克家开始发表新诗,在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帮助和鼓励,受《死水》的影响颇大。1933年出版了诗集《烙印》,这之后又相继出版了《罪恶的…  相似文献   

8.
银元小史     
银元在课文中有很多名称。如在《老哥哥》中叫“现大洋”,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又叫“现洋钱”和“袁世凯”,在《包身工》中又叫“大洋”或“洋”,在《药》中则叫“洋钱”,而在《祝福》中又叫“鹰洋”。只有在《一面》中才称其本名为“银元”。银元为什么有这样多的名称而又总带一个“洋”字呢?原来它来自国外。中国过去又习惯于把来自国外的东西都称为“洋”。银元在15世纪末开铸于欧洲。16世纪时,西班牙  相似文献   

9.
老哥其实是一个挺没劲的家伙。他既不高大,也不英俊,甚至连幽默都不会。怎么说呢,反正一句话“没劲”。至于我,则是他的标准“反义词”。爱说爱笑,没个正经,跟沉默的家伙在一起一分钟能闷死的那种。不过,上天的一个失误,让那个沉默没劲的男生成为了我的老哥。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五年八月,毛主席对《水浒》有过评论。万恶的“四人帮”是一伙惯于“打着别人的旗号,偷运自己的货色”的职业反革命。他们借评论《水浒》为名,丧心病狂地将罪恶矛头指向周总理和邓付主席以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同时又在《水浒》评论上造成极大的混乱。“四人帮”及其御用写作班子片面截取和任意歪曲毛主席说的《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句话,作为他们全盘否定《水浒》的重要理论依据;他们又胡说《水浒》是程朱理学的形象“图解”和“传声筒”,一笔抹煞了这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现实主义巨著的伟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初,正当“现代派”诗歌风靡一时之际,诗人臧克家带着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登上了诗坛。他的诗主要取材于他所熟悉和热爱的农村生活,刻划了被压迫被奴役的贫苦农民的形象,对他们悲惨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对黑暗的旧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他的诗在内容上具有丰富的血肉,充满真情实感;在艺术上具有朴素严谨的风格。坚持从生活出发写诗,写出“具有一种顶真的生活的意义”的诗,这种特点在选自《烙印》的短诗《老马》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此后,诗人紧跟时代的步伐,置身民族革命战争的激流,生活的视野更加扩大,他的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日益深化,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向“博大雄健”境地前进。写于抗战期间的《春鸟》就是这一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快活两兄弟     
老哥和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因为他抢先两分钟从妈妈的肚子里跑了出来,害得我这一辈子都得喊他哥。双胞胎嘛,长得自然是一模一样,但不同的是老哥1.70米,而我1.72米。这倒使我心里平衡了不少,时常嘲笑老哥比我多吃二分钟的奶,却没我高,真是白痴(白吃)。老哥长得真是帅呆了,酷毙了,  相似文献   

13.
师: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的一切牵动着我的心。风调雨顺,我就会为农民高兴;旱涝灾害,我又为农民捏一把汗。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时,我看到扛着大包小包的民工像鸵鸟一般地行走在大街上,看到他们与这个城市是如此的不协调,我就忍不住为他们的卑微、为他们的坚强而感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晓声的农村题材小说之一《陈奂生上城》,仍然运用“解文—论世—知人—察己”的阅读模式,一起来解读文本,解读农民,审视我们自己。(幻灯:阅读模式:解文—论世—知人—察己解读文本—了解背景—解读作者—审视自我)师:“解文”,就是解开文本的篇章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史把臧克家描述为一心关注现实的“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本文发掘出被臧克家有意遮蔽的佚诗五首,它们对个体主观消极情愫的表现、视艺术为宗教的艺术至上观,展示了诗人的另一面。它们的发现,可加深对臧克家作为诗人复杂性的认识。本文还发掘了臧克家两篇诗论佚文。  相似文献   

15.
不应忽视有关银元的教学雷从海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银元,作为旧中国重要的流通货币,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多处出现,而且出现时不只一种名称。如在《一面》中叫“银元”,在《茶馆》《老哥哥》中叫“现大洋”,在《包身工》中叫“大洋”、“洋”,在《多收了三五斗》中...  相似文献   

16.
《老年教育》2009,(9):29-29
让六十多岁的“小弟弟”照顾八十来岁的“老哥哥”,这种全新的“以老助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正在浙江省余姚市鹿亭乡全面展开。该乡39个自然村全部成立了老年人互助会。常去独居老人的家中看看、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买买东西……老年人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7.
陈渡风在中学时代便以“寻梦”为笔名,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诗文150多篇,高中即出版诗集,曾被臧克家老先生誉为“幻想男孩”。2002年8月,他的诗集《幻想男  相似文献   

18.
俄国文学在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中,步入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有独特的社会意义与艺术特色的作品——萨尔蒂柯夫(笔名谢德林)的长篇小说《哥略夫里奥夫家族》问世了。十九世纪末的俄国处在这样一种政治气候中:1861年的沙皇农奴制改革,非但没有给农民带来丝毫利益,而且把农民推入更深的灾难之中,到八十年代初,农奴制思想又有所抬头。资产阶级满足于既得利益,与农奴制残余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农奴制的观念不但在贵族之中盛行,也残留在当时的许多农夫思想深处,农民们仍处于农奴地位上,这样,反对资本  相似文献   

19.
三代臧克家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赏析】臧克家的诗是酝酿于抒情之中的哲学,是哲学的诗。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辟的结论,“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极其顶真”正是来自诗人关照生活本质,把握生活本质的哲理性总结。《三代》这首“极其顶真”的抒情短诗就具有质朴、简洁、冷峻、深刻的艺术特色。《三代》这首诗二十一个字,三个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祖孙三代与泥土打交道的生活画面。诗句看似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实则意味无穷,言简意丰。全诗运用了一组排比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20.
臧克家从小生长在农村,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破败的农村和穷苦的农民有着深切的了解,于是他描绘出一幅因天灾人祸而致凋敝、破败、恐怖的农村图景。《村夜》一诗正是这类诗的代表。这首短诗不仅是“有血有肉”,其描摹的精微、传神,简直可以说是让读者在“显微镜”下,见到了旧中国农村的“神经丛”和“微血管”。它描绘的是一幅30年代恐怖、阴森的农村寒夜图,提示的却是旧中国的黑暗现实。诗人在《学诗断想》中提到:生活像一棵大树,可以写它的枝干,可以写它的绿叶,可以写它地下的盘根错节。写全景固然好,写它的一个侧影,以小见大又何尝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