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陈洪茂 《语文知识》2006,(12):22-22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也称堞、女垣、埤蚬、睥睨,如李贺《石城晓》:“月落大堤上。女垣楼乌起。”《说文》:“堞,城上女垣也。”《水经注·毂水》:“城上西面列观。五十步一睥睨。”傅若金《登岳阳楼》:“阑干映水迥。埤垸与云连。”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盂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五律,都是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按:指盂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瀛奎律髓》卷一)可见,二诗皆美,且同中有异,各有千秋;含英咀华,启人良多。  相似文献   

3.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相似文献   

4.
许多诗人面对岳阳楼吐露心声.历古常新,至今广泛传诵的首推杜甫的五律《登岳阳楼》。现将它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作一比较,以飨读。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的单元话题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包括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个部分。阅读文本包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岳阳楼》、韦庄《菩萨蛮》和包括从王维到纳兰性德等诗人的五首推荐诗词。  相似文献   

6.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唐诗中赋咏洞庭湖壮阔景观的名作就不少,而其中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嗣庭》)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尤为后人所传诵。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登岳阳楼》既是爱国主义的名篇,也是五言律诗的杰作。唐庚《子西文录》说:“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能逮。”又方回《瀛奎律髓》记载:“尝登岳阳楼,左予球门壁间大书孟诗(即《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似文献   

8.
杜甫《登岳阳楼》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以意境的开阔宏丽历来为人激赏。殊不知,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尤有令人咀嚼之处,一“无”一“有”,词淡蕴意丰,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名胜古迹自古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咏叹它们的诗文更是多如牛毛,而在众多咏叹岳阳楼的诗文中,至今仍广泛传诵的当首推杜甫的《登岳阳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就是所谓的“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笔者只就“范记”谈点薄见:  相似文献   

10.
何林福是一位公文写作、学术著作和散文创作的“多面手”。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利用“八小时之外”读书和写作,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在学术领域中呕心沥血,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果,以研究岳阳历史地理而出名。现已出版《君山纪胜》、《岳阳楼史话》、《洞庭湖》、《江南三大名楼》等著作8  相似文献   

11.
《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注解(13)注为“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笔者以为,“坼”不应译为“划分”,而应直接译为“分裂”或“裂开”。如果译为“分裂”或“裂开”。那么,“吴楚东南坼”就可译为:吴楚两地裂开。一东一南。笔者认为,这样翻译与下面的诗句联系更紧。语意更连贯。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0,(5):25-25
当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把酒吟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它从范仲淹的面前穿梭而过,于是便有了《岳阳楼记》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正是因为这神采之风,使得范前辈“喜洋洋者矣”,才会有这千古名作《岳阳楼记))o而如今岳阳楼如此出名,恐怕也与《岳阳楼记》不无关系。归根究底,还应该归功于那神来之风。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选入了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该诗是“诗圣”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登楼咏怀诗,曾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诗人与世长辞的前一年,也就是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这一年,杜甫携家眷由夔州出峡,沿江经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江湘一带,并在暮冬时节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赋此诗.  相似文献   

14.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历官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早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体验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陈与义是一位尤钟于雨的诗人,更不乏写雨的佳作,以致于后人评价他有雨就有诗,可以说“雨”是陈与义诗学成就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折射,本文选取诗人同题的七首《雨》诗为着手点,试图结合诗人感情、经历的不同来分析其中“雨”之不同意境.  相似文献   

15.
以“非”为声符的字,有的具有“飞”义;有的具有“违背”义;有的具有“交错”义;有的具有“成双成对”义;有的具有“隐藏”义;有的具有“赤色”义.本文首先引用《说文解字》系列文献解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翡、痱、菲、绯”.其次,引用梁启超、沈兼士、张舜徽等学者的论述,探析了“非”声符字含有“赤色”义的来源应是:“其语根当为火,语转为燬,本书火部‘燬,火也.’非毁古声通.火之色赤,故翡从非声,训赤羽雀也.”又,“勿”具有“杂色”义,非、勿读音相近,音转,同音假借义,非、勿共有“赤色”义.最后,解析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  相似文献   

16.
美术有留白艺术,音乐有以无声代有声,文学有言有尽意无穷。文章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例剖析文学作品的留白效应,阐述了怎样从有形的"网"中捕到无形的"鱼"。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在解释《岳阳楼记》一文的题目时说:“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为‘岳阳楼’。”这里说“岳阳楼”之名始于张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近思录》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为结构基础,内容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对《大学》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与扩展,体现出宋代理学教育的理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二分的人性论构成宋代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基石。“仁”“义”“诚”等道德概念贯穿《近思录》全书,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教育语汇;与此同时,《近思录》对齐家之道、出处进退辞受之义、治国平天下之道等问题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体现出“大教育”的视野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并深刻改变了此后的中国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  相似文献   

20.
"圭"族字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以“圭”为母文的70个族字为分析对象,依据母文表意将这些字分为7个意义组,分别是:具有“上圆下方、上尖下方”义;与“土地”相关义;“高、大”义;“深、洼、空”义;与“玉”相关义;“美、好”义;“不好、不正”义。并论析这些族字在词义引申推动下分化孳乳的规律,以及母文“圭”和以“圭”为母文的族字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为古今探求同族字的目的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