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回放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一提到唐诗,我们不能不想到大诗人李白;一提到李白,我们不能不想到他的"诗仙"英名;一提到诗仙,我们不能不想到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篇.  相似文献   

2.
李白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年来为人们所激赏。对诗中梦游仙境的理解,则至今存在分歧。如最近出版的《李白大辞典》,提要、鉴赏两个部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辞条,解释梦游仙境,便是各执一词。前者说,“今天多谓此段象征诗人天宝初供奉翰林时朝廷中诱人而可怖之...  相似文献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本文通过对岱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解读,折射出大诗人李白的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4.
先看一道习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梦游/天姥吟/留别B梦/游天姥/吟留别C梦游/天姥/吟留别D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5.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借山水、神仙以抒情寄怀的浪漫主义著名诗篇。  相似文献   

6.
余卫东 《学语文》2006,(3):34-3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见卷首)所创造的神奇梦幻的意境,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倾倒。纵观这首浪漫主义诗篇,从诸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神来之笔中。流露出诗人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诗篇中那瑰丽多彩的梦境更是活化了诗人奋力抗争、昂扬向上的诗情。  相似文献   

7.
是“乐土”,还是“恶梦”?──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梦境江苏省姜堰中学陈章明关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神仙洞府的描写,人教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这便是诗人所梦寐以求的乐土”,在“思考和练习”参考答案中又说:“诗人所以把这些幻想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该诗叙及梦中游历,依次呈示梦中危景,梦中奇景,梦中所遇,因梦生意。同时,它也深深地刻着道家文化思想的印迹。最为明显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对游仙诗“梦游”模式的传承,道家文化意象的运用,以及诗人李白对道教文化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纯然的记梦诗,绝无想象或虚构的成分。又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客观。“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乃一首纯然的记梦诗,是不确的。  相似文献   

10.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还是对宫廷痛苦生活的回忆,学界意见不一。“天姥”梦境雄浑壮伟,代表了诗人极度丰富的生命体验;诗人从梦境中苏醒,获得了超越世俗的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李白的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梦境诗。诗人借助想象和夸张,由瀛州引出天姥,由梦游天姥山引出仙境,再由梦醒引出感慨,使得具体现实与虚构景象,历史人物与神话境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虚和实”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2.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盛唐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这首诗写于天宝四年(745),是诗人行前书赠友人的一首乐府古诗。全诗意境雄伟,离奇惝恍,艺术形象缤纷多采,表现手法新巧奇特.向来为人所传诵。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中缔造了奇妙瑰丽的意境。诗中梦境节节展开,景物步步变化,越变越奇,把人带入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由于诗中思想感情大波大澜,意境恢宏壮阔,形象博大新奇,给人一种真力弥满的感觉,使人感到诗人仿佛可以傍日月而摘星辰、舞鬼斧而展神工。其中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跌宕的感情,朴素清新的语言,纵横不羁的笔势,长短错落、富有节奏的诗句,都使这首浪漫主义诗篇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于李白44岁,全诗以景为开篇,以梦为主题,以情为贯穿,将精神层面的享受融汇于一烹小鲜之中,本论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为抓手,以精神分析文艺学为原理,试图从另一角度分析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情思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天姥山,位于浙江新昌东面,并不能“势拔五岳”,也不能盖过赤城山,也不能超出天台山,但它在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俨然是世界上第一高山。“这种夸张不是简单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第27页,人教版2006年)  相似文献   

16.
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作家 ,尤善于古体诗的创作。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其古诗的代表作。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年 ) ,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被放出京。第二年 ,他将由东鲁 (现在山东 )南游吴越 ,故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天姥山的诗 ,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但这又不仅仅是一首赠别诗。清人陈沅 :“题曰留别 ,寄去国离都之思 ,非徒酬赠握手之作。”(《诗比兴笺》)诗人在这里是托梦游天姥山以寄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无比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也不仅是其古诗…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作,常常借助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以及排山倒海式的抒情手法,有力地彰显诗人那种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华。读者所熟知的《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无疑都是此类诗篇的代表作,诗人那种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激情及其浪漫主义风格,都在诗中得到了集中而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张永军 《山东教育》2013,(11):56-57
游记诗,大多皆先游而后记,然亦有未游而预作想象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之类?七月十六日,余将赴西藏,亦前瞻拟作歌咏也。  相似文献   

19.
自“庄生晓梦迷蝴蝶”肇始,以浪漫主义手法来描写梦幻的文学作品,不绝如缕,源远流长。在数不胜数的“梦幻”作品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堪称扛鼎之作,被选入多种教材。如何把握其主题,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题作一剖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遭权贵谗毁,被赐金放还,开始再次漫游。他离鲁南游吴越,临行时留此诗向朋友们表白心情。《梦游天姥吟留别》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问世以来,对其主题的探讨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传统观点把梦境当做李白追求的无限…  相似文献   

20.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借山水、神仙以抒情寄怀的浪漫主义著名诗篇。这首诗写于天宝四载 (74 4年 ) ,名为“留别” ,实为寄怀。通过梦游仙境 ,曲折地抒发了诗人多年积郁于心的政治苦闷 ,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渴求光明、自由 ,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性格与叛逆精神。从这首诗的内容结构看 ,全诗分三大段。第一段从起句“海客谈瀛洲”至“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用夸张、衬托的手法 ,从不同角度极写天姥山的高大 ,点出入梦的缘由。先写“烟涛微茫”的“瀛洲”神秘难寻。这显然是用的以海托山的陪衬写法。“瀛洲”本属古代传说中的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