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人们对于达沃斯辩论的广泛兴趣中,卡西尔思想并没有获得充分的关注。在这场辩论中,卡西尔和海德格尔不仅代表着对于康德哲学和形而上学问题的不同理解,其观点差异也显示出对人类自由问题的不同回答。海德格尔主要以康德第一批判来讨论人的有限性,把哲学的任务视为恢复人的自由和解放。卡西尔并没有停留在第一批判,而强调理性在第二、三批判中的伦理、审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发展了康德“哥白尼革命”的方法论意义,把客观性问题和符号形式联系起来。在哲学人类学问题上,卡西尔继承了康德的先验方法,想要通过批判性的符号形式思想来克服“生命”与“精神”、“质料”与“形式”、“自然”与“自由”之间的种种对立。通过用符号的动物取代理性的动物,卡西尔指出人生活在符号世界之中,自由就不再只是康德意义上的理性的自律,而是一种对文化世界的开放、“生命”与“精神”之间的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2.
康德对启蒙的开创性阐述是对启蒙运动的概括和总结。启蒙意味着理性的成熟,理性成熟的标志是理性的自由运用和理性界限的确立,启蒙的工具是批判。朝向无限的“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是康德哲学对人之本质的论证达到的最高顶点。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康德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对人类理性进行批判的审查,以发现和规定人类理性的源流,范围和界限,建立一个有关理性主体的自身所具有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康德认为,哲学乃是“有关人类理性的终极目的的学科”;他的批判理性学说或者说“先验哲学”,乃是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理性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体系,这就是東德认识论中的本体论思想。这一本体论无疑是关于人的先验理性本质的理论,康德名之为“纯粹理性”。这个纯粹理性,作为人的本质,乃是一个不可知的超验本体,但这又并不妨碍它全面发挥先验主体性的功能。康德哲学的这个思想体系,是靠他的“思辨理性”作准备,立足于他的“实践理性”,最后在他的“判断力”中得以完成的,本文着重阐明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此外还要对康德这个独特的“纯粹理性”的功  相似文献   

4.
康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知识问题,它围绕着什么是知识,知识如何可能,人类理性的界限在哪里而展开。在康德之前,哲学家形成了关于知识来源的两类学说:经验论和唯理论。康德通过提出"先验感性论"对此实现了综合和超越,完成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康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知识问题,它围绕着什么是知识,知识如何可能,人类理性的界限在哪里而展开。在康德之前,哲学家形成了关于知识来源的两类学说:经验论和唯理论。康德通过提出"先验感性论"对此实现了综合和超越,完成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纯粹理性批判》解决了康德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但其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从认识论的角度阐发了能动的主体学说,强调人在认识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只有能动的主体才能真正正确地揭示人类认识的奥秘。能动的主体是认识的前提并贯穿在整个认识过程中,影响着认识的各个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知识的构成和形成,知识对象的建立以及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关系等方面;并且,认识的主体性根源于“自我意识”或“统觉”的先验统一性。康德的主体理论对以后的各派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道德哲学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在笔者看来,德性至上是康德人学思想的核心。从源于实践理性的自律出发,康德将德性、实践理性与意志自由有机统一,并为每一个有理性者提出了"以人性为目的"这一道德实践意义上的绝对律令。因此,强调德性至上的康德人学,其基础是实践理性,其目的则是人类自由,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人)由此成为道德王国的自我决断者。在这一意义上,康德人学正是西方启蒙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冯契先生的“智慧说”对“人能否获得智慧”这一20世纪的重大哲学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在这一学说中,“理性直觉”是主体能够获得智慧的核心环节。何为理性直觉?理性直觉能否得,如何得?其所得如何达,又如何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智慧说”能否证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试图以“生活世界”为“科学世界”奠基,但他的“生活世界”却是奠立在康德的先验哲学基础之上的.在胡塞尔那里,由各种“意识体验”构成的纯粹主观的生活世界能够为客观的科学世界“奠基”,而且也唯有以康德的先验哲学为出发点才不会滑向唯我论.康德把人类生存的世界奠定在理性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性的“自律”区分出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又通过理性的“再自律”区分出一个目的论世界.这些世界都不是自在之物的世界,而是由理性的诸要素构建出来的世界.胡塞尔生活世界中的各种认识体验、价值体验和情感体验与康德区分出的三个世界之间具有某种对应性.康德通过理性的自律与再自律,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作了双重的奠基.  相似文献   

10.
阿伦特通过研究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提出了理解康德“人是什么”一问的三种思路,即永久进步的人类总体,具有道德尊严的理性存在者(单数的人),以及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以相互交往为目的的人(复数的人)。这三种思路也可用于研究《康德论教育》。按照这一线索,《康德论教育》既是关于人类发展其自身的全部自然禀赋的教育设想.也通向成年人的自我教育或自我启蒙,最后又落脚到旨在将成长着的一代培养为“自由行动者”的集体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康德对自由观的阐释源自于当时经验论者对理性的解构所导致的自由的困境,康德通过对“人的自由是如何可能的”这一命题的论述,在先验的层面上说明了自由存在的可能性;通过对实践自由和道德观之间的互证,最终证实了自由存在的实在性,但是这种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的理念性只能在审美自由中才能找到感性的根基,康德自由观念的根基最终在美学中得以奠定.  相似文献   

12.
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康德建构了他的道德王国,提出了道德命令。并且,论证了道德命令的可能性。他认为处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人,由于具备了自由和理性,因此能够排除经验因素而获得道德价值。本文以自由和理性为切入点,试图分析康德的道德命令对于人如何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尊严和人权是法律中的核心概念,是权利来源的根基。康德被誉为尊严大师,他的学说为尊严进入法律文件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传统地位、神性、天赋权利尊严学说的批判,康德把尊严奠基在自在目的本身,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者而拥有尊严。然而,康德并没有对人类中认知能力欠缺的边缘群体是否享有尊严进行直接论述,后世因此对康德目的尊严学说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其学说再解释可知,康德的理论为每个个体尊严的享有提供了一个普遍、平等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康德在历史哲学中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大自然的意图。他通过这个核心概念来探讨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力的根本问题,并进一步考察人类如何从自然状态到法治社会,再到世界公民社会,最终实现永久和平。这一概念包含丰富的辩证思想,是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历史哲学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但是它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剩余价值学说以研究人的劳动为起点,以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为核心,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终极追求.剩余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基,揭露了人作为“类”的物化状态和个体的异化进程,指出了人自由发展的实现条件.文章探讨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视角下,探究人的本质、劳动、劳动力、异化劳动与人的发展进程,分析“人”对“物”由依赖到超越的转化,揭示异化劳动对人类自由存在方式的诉求,考察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新内涵、新发展,从而思考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初的、本源性的希腊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界的追问,“此在”在世界中如何敞开,如何显示其意义的智慧性探究,即是关注时间性界限中的有限个体的生命自由地实现其生命价值,而这也正是构成现代哲学的重要维度。本文认为,现代性哲学思想意味着三个方面:人活着,人实践着,人审美地生成。人的生命活动展开及其展开的形式探讨是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康德将自由最终确立为自由意志,认为真正自由的人是不受感性干扰的“理性人”,于是,康德自由观体现为一种唯意志论和禁欲主义的不自由。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和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开自由之谜的钥匙———劳动,从而使自由具有了现实性,开辟了人类通往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自在之物”既是指独立于意识之外 ,作为感性来源的客观存在 ,亦指作为理性的理念的思维存在 ;“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 ,这种不可认识是康德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考察而形成的 ,但是不能将其一概而论地斥责为不可知论 ;“自在之物”学说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伯林划分的两种自由概念是没有根据的.其学说内部也是歧义层出,消极自由并不优于积极自由,更谈不上是真正的自由,割裂两者无助于认识真正自由.这都是站在经验主义立场上看待自由问题,所以排斥理性和自由的关系.而不追求自由背后的超验价值,自由也是没有价值内涵的,也只是停留在最低级的形式中.康德的自律即自由使自由有了道德价值,凸显人类的尊严,虽然不太关心现实后果,但是大大拓宽对自由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