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在历史学科体系上的最大变化是将原来的通史体例改成了专题史体例。新体例的学习是以初中通史体例的学习为基础的,由于目前多数初中并不重视历史,因此学生基础较差,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专题史学习。这样,便有必要对初、高中的教材知识作适当的整合和优化,以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以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目3“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谈谈我们衔接、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没有时间概念,历史无从谈起。高中历史新课程采取专题体例,打乱了历史的时序性,但是,时序性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专题教学虽然以专题为轴心,但任何一个专题都不能忽略时序概念。专题是从通史中提炼出来的。在学习专题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时间概念,是高中新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应对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现行历史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有了较大的调整,初中采用了主题式的通史课程体系,兼顾历史发现的时序性,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倾向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教材粗线条的表述形式,学习内容的大大简化,所以仅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不可能构建全面而整体的历史体系。高中采用了专题模块体例,但是,同一个时期的历史内容被分割到三个学期学习,其实学生很难形成对历史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陈晓玲 《教师》2012,(27):91-92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教材创立了模块专题体例,取代了原来的通史体例。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新教材的模块专题式体例与原来的通史体例的巨大不同:模块专题式体例按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科技文明三个模块进行编排,淡化了通史体系,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历史学科特殊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学生学完之后头脑中只有零散的知识点和知识块,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而学习和掌握历史学科最重要、最基础的素养就是要有准确的时间线索。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会严重影响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一方面运用政史结合、史地结合、文史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努力探索着新的课堂教学辅助方法,即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时间线索,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这几年对新教材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尝试着借用数学学科中常用的线段来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时问线索,效果很好,我姑且称之为“线段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以通史体例编写,以历史发生的时间为序记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貌,相比专题史体例教科书而言,更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全面整体认识。不过,对于宋明理学部分而言,通史的编写体例使相关内容散见于不同的章节,无疑为教师教学的连贯性与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课程标准单元知识整合的要求出发,立足教科书通史编写体例,以时间与空间维度对宋明理学内容加以整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宽地域两个视角展开学习,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宋颂 《教学月刊》2011,(4):10-12
学生从初中步人高中,学业上了一个台阶,本身就存在着一个衔接的问题,而本次高中课程改革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例变为专题史体例,使得衔接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正高三阶段的复习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一轮复习之后,仍有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仍然存在解题能力、解题技巧上的不足。接下来在二至四月进行的二轮复习主要是以贯通古今的通史体例进行,通过二轮复习,不但要解决一轮专题复习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复习效果得到巩固和提升。一、巧设专题,让知识融会贯通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针对这一问题,二轮复习采用通史体例,按照通史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遵循古代、  相似文献   

8.
从本学期起,新编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在全国学校使用。作为这本课本的编者之一,我愿意对课本作一些介绍,以便增加教师同志们对课本的了解,同时希望借此得到大家更多的教益。一编写的意图初中过去三个学期使用的历史课本,都是采用通史体例编写的。为了给学生全面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认识历史发展的全貌,第四册历史课本同样应该采用通史的体例来编写。但是,我国史学界对现代史(现代史一词的科学涵义,我们暂时不加论列)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成熟的、完整的通史著作还在孕育之中,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历史教材按照专题体例编排,打破了原有的通史体系,带来了时序上的混乱,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时序观念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以往相比:一是改变了以往通史的编排体例,采用专题形式来构建课程体系,既强调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尽量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之外,更多地强调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技能。二是设置了选修课,选修模块是在对众多历史内容进行反复筛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X历史专业特色进行设置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例变为专题史体例,其中,必修的三个模块专题分别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与科技发展史。与原有的课程内容相比,思想文化与科学技  相似文献   

12.
陈建《通纪》是第一部明前“九朝”通史著作。本专题“陈建史学研究”的撰作,有两大意义,一则可以填补陈建史学研究的空白,二则它是了解明代史学发展脉胳的钥匙。本文是该专题系列文章之一,着重对《通纪》的前身——《皇明启运录》一书的成书、体例、取材、宗旨及历史地位诸问题作了系统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中高考的考察侧重点不同、学生年龄特点造成的教法差距,在课程内容上,初高中历史课程脱节现象很明显。在初中阶段历史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弱化、基础知识大量减少的前提下,高中课程却出现专题化和学术化的迹象。从教材编排结构来看,初中为通史框架,高中开专题课提高。与老教学大纲相比,初中新课标已经将教学难度大大降低,而高中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历史教科书一改通史体例,采取模块+专题的形式编写,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和选修六个模块,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的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就专题教学如何增进学生历史理解,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谈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例变为专题史体例,其中,必修的三个模块专题分别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与科技发展史。与原有的课程内容相比,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呈现出重分析能力、淡化基本史实的倾向,这也是目前课改的一个共性,具体体现在高中历史教材一改以前的编年体通史体例,改用以专题知识为独立单元的体系来编排内容.这些变化固然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对历史学科的要求,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一些史实被删除,编年体体例被废弃,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体系被割裂成一个个板块,历史最基本的时间观念被淡化,使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学生感到历史越来越难学,逐渐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编写的教科书都采取专题体例。很多教师对高考复习时的专题教学并不陌生,但那种教学是按照一种版本的内容和思维模式展开的,目的是应试,从教育的角度看是很糟糕的。高中新课程采用专题形式,很多教师埋怨学生的基础太差,根本适应不了。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假设教科书恢复为通史的章节体,学生就爱看、爱学了吗?未必。关键是内容及其写法。写法是教科书编写者与出版者的事,我们讨论也不起作用。内容选择的讨论则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科书的体裁主要有章节体、课题体和主题体,历史教科书的体例主要有通史体例、断代史体例和专题史体例。厘清历史教科书体裁、体例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丰富历史教科书的理论研究,创新历史教科书体裁和体例。  相似文献   

19.
我对采用专题方式建构历史教学体系的方法一直抱有期待,见于文字的东西是在1997年。当时的想法是,历史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让学生把握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才是最重要的。专题体例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甚至说,专题体例还是提升学生历史意识的前提条件。总之,专题这种教学或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课本是按时间顺序、用章节体例编撰而成的综合型通史。通史中有许多同类或相近的事件、人物、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战争战役、科技文化、党派关系、多国之间的关系等等。凡是突破章节切割,把若干相同或相关的历史内容归集在一起时,就可形成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