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静在无极中     
《太极拳经》(明·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这就是说只有无极才能生太极。所以后来的太极各门派都遵守:练太极拳必须从无极式开始。什么是无极呢? 无极就是无念、无象。古人论道说:“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未有天地就是在鸿蒙混沌阶段,没有意念,没有形象。这就是阴阳未分,清浊未判的世界。这就是无极。  相似文献   

2.
龚建新:讲到无极、太极的概念,除了太极拳这个名词,我们还经常见到无极桩、太极桩这些名词。有人说:“练拳必练桩。”认为只有站桩才能出功夫。更有人认为,社会上之所以出现了“太极操”,就是因为他们不站桩。康老师,请您谈谈无极桩和太极桩在练习太极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蓝晟 《精武》2006,(6):50-50
电影《无极》曾轰动一时,但很多人看后却有不知所云之感。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无极”本就是无法清晰划分的一种境界。《太极拳论》曰:“太极者, 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撇开《无极》这部电影不谈,从太极拳的角度来看,“无极”在太极拳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太极拳辞典》中认为,“无极”表示一种状态,即太极的阴阳相合、高度平衡状态,“无极状态”既无棱角,又无虚实,混元一气。  相似文献   

4.
龚建新:我们已经讲解了《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无极图和太极图的含义,明白了无极、太极、无极态、太极态、无极桩、太极桩等概念。我们继续往下看,书中的第二页还是图,这是河图。河图很神秘,从古到今解读"河图"的人很多。陈鑫把"河图"放入书中,他要讲述什么?河图和我们练太极拳有关系吗?(图1)康伟:当然是有关系的,只是我们现代人已经很难看懂"河图"表述的意义,也就很难理解"河图"与太极、与太极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应建 《武当》2013,(2):24-25
恩师冯志强教导我们,在明确认识什么是太极和太极拳、太极拳的渊源和特点功能等基本问题后,要练好太极拳,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三练三不练"1、练理不练力。"理"就是太极拳的原理、道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的阳极生  相似文献   

6.
"无极"本是上古先民对于宇宙大化流行的高度概括,"无极"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既是万物的终极归宿,又是万化的初始发端。"无极"是太极的"心",太极是"无极"的"意","无极"内含"无限循环"的往复,"无中生有"的生机,是万物的玄机点,爆发点,归宿点。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爱好者在太极拳的各种交流探讨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习练太极拳,获取内功真髓"。这确是一个值得重视与探讨的问题。太极内功异常深奥、极其复杂,抽象难懂。故而大多数人在太极功夫修炼上,"外练形式的多,内练秘要的少;杂练误练的多,精练专研的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源于自身,真于自心,只要人的真气本质清静,均能练好太极拳。不过,太极拳不仅要练,更在于悟,法无定法,式无定式正是太极拳的本质特征,身体平衡的自然运动才是太极拳的真源。忘掉它定式定形的套数活动,本着无极育化太极  相似文献   

9.
顾留馨 《武当》2013,(3):14-17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注:所谓太极,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实际上是指无极生太极,就是道家的"有生于无"的意思。从无到有,就是阴阳的根据。"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太极拳采用这个名称,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一阴一阳,刚柔相济的拳术。原文: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注:古人认为,太极是一个混圆体,包含阴阳两气。动时这个混圆体就起变化,一分为阴,一分为阳,  相似文献   

10.
姚菊卿 《武当》2013,(6):22-22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与对立统一,故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在人体结构中,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腰与四肢就是如此。太极拳尤为重视腰劲。拳论云:"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等等。一、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练功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主要流派有陈、杨、吴、武、孙,虽形式各异,但遵循共同的练功法则。为了进一步推动太极拳的发展,笔者在陈正雷老师提出的练"理"不练力、练"身"不练招、练"本"不练标的太极拳练功法则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旨在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练功依据。1.练"理"不练力"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是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根据导引吐纳和"太极""阴阳"学说创编的,所以,分析中医理  相似文献   

12.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3.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即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既统一,又对立。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太极拳的用劲也正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太极拳要求刚柔相济的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柔软无力难以长劲,坚刚过度则难养气血。故此必须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径练习方可得“太极劲”。 太极柔化劲难练,刚发劲练习也不易!怎样练习刚发劲呢?除拳架上规定的刚发劲之势外,还要抽出单式  相似文献   

14.
笔者酷爱太极拳,研练及传播太极拳多年。曾参加过祝先生1994年在香港的太极讲座,并购其《太极内功解》一书,认真研读后对其太极理论颇有保留及斟酌之处。再次看到祝大彤先生在《精武》的专访,愿就其中几个笔者认为偏颇、似是而非的观点提出讨论,以期抛砖引玉,树客观阐述传统武术之学风。其一:原文"传统太极拳心脑练注重内功修炼,简化太极拳肢体练,易学好练有不同的理念。"并著专文《太极拳肢体练与心脑练》深入阐述此观点。  相似文献   

15.
如何掌握听劲是学习太极拳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好比写字如何拿笔,笔不会拿,字怎么写?太极拳论说:"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问题是:不会"听劲",如何能"懂劲"呢?何谓太极"听劲"?太极"听劲"就是在老师或对方身体上触摸太极松柔之感,即感受人体因松柔所产生出来的力量。听劲分动态中听劲和静态中听劲,所  相似文献   

16.
李派太极拳四字密要(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子宇 《武当》2003,(4):10-12
张三丰祖师在《太极十要诀》中指出:“学太极拳为人道之基。”这就是说,太极修炼当以行拳练形起步,从练己练有开始,建立强固的命功基础。这样从动功而静功,从有为而无为尽修其性,方为动极归静、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活而不顽的真次序。欲得太极拳精髓,须明太极妙理。故三丰祖师又曰:“故传我太极  相似文献   

17.
刘元生 《武当》2013,(2):19-21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注:不动为无极,已动为太极。空气磨动而生太极,遂分阴阳。故练太极先讲阴阳,而内包罗万象,相生相克由此而变化矣。太极本无极生,而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注:练太极,心意一动,则分发四肢。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九宫,即拥、捋、挤、按、采、挒、肘、靠、进、  相似文献   

18.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是练太极拳求功遵则,也是评价太极功夫的标准。能达这样功夫者,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肤感极强、听劲准确、发劲迅猛、神态自若。但是,能达到此功者确实太少了。对"灵"的作用理解不深,导致太极功夫终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顾新法 《武当》2011,(5):34-35
我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民警练太极拳,部分学员掌握了太极推手的功夫,在突遭袭击时,采用了太极方式屡屡化险为夷,他们深有体会地讲:"遇到动手时,太极还真管用。"但是,社会上常有人讲,太极拳"慢腾腾,软绵绵",用于健身还可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练太极拳,每次必须练好预备式(又叫太极起式)呢? 答:太极拳是“动静相兼”、“身心双修”的功夫。太极拳要求在“静”的条件下进行运动。以达到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练拳开始,先练一个预备式,主要是排除杂念,使头脑安静下来;其次为的是作好周身松净,气沉丹田,以便于用意识引导动作。过去这个式子的站式叫“无极式”,就是指集中精神周身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