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饮食 易造成中毒的食物——这里所说的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致病细菌污染了的食品,常见易中毒的食品如螃蟹、蘑菇、野菜以及腐败变质的肉类、淀汾粉类食物以及罐头类食品. 食物中毒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中毒初期食物刚刚进人胃部,这时有毒食物刚刚被吸收,中毒症状刚刚表现出来,大部分有毒元素还停留在胃内。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食品应该是吃新鲜的,否则色香味会变差,严重的还会因腐败变质而丧失食用价值,甚至引起食物中毒。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食物也不例外。有的食品如果吃得太新鲜,反而会对健康不利,甚至还有可能使人得病,下面这些食品就是其中的代表哦!  相似文献   

3.
莫辞 《快乐阅读》2020,(2):17-23
作者有话说我曾偶然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视频,记录的是食物在室温条件下慢慢被细菌和微生物腐蚀、变质的全过程。视频画面里,不论是水灵剔透的草莓,还是香酵甜糯的蛋糕,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质、发霉、烂成一摊,最终被处理掉。好像世间万物都是这样,变质是唯一的宿命。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2010,(3)
缘起《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课中有一个哪个先变质的活动,即将3份食物分别进行3种不同的加工,看哪个先变质,以此对比说明食物的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其具体的做法为:一份食物高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的防腐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食品防腐的重要性 食品腐败的原因包括物理、化学、酶及微生物等多方面,其中微生物作用最为严重.食物存放时间长了,微生物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分解营养物质,产生气体和一些有害成分,使食物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6.
秋平  安希存 《宁夏教育》2007,(11):17-18
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学生食物中毒现象屡见不鲜,有些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面对这一问题,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迫在眉睫。1.向学生介绍食品污染问题,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食品污染就是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在生长到成熟过程中,从加工、贮藏、运输到销售、烹饪,直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由于各种  相似文献   

7.
夏秋季,儿童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因为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繁殖活跃,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同时,夏秋季儿童消化道抵抗力减弱,一旦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很容易发生中毒。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此菌主要污染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蛋类。儿童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后,12~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排出黄绿色水样便或脓血便。多数患儿体温在38℃以上,重症患儿会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肉类、蛋类被污染后其外观并没有变色,也没变味,因此,容易误食而导致发病。同时,活鸡也易感染沙门氏…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教学》2010,(3):52-53
缘起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课中有一个“哪个先变质”的活动,即:将3份食物分别进行3种不同的加工,看哪个先变质,以此对比说明“食物的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其具体的做法为:一份食物高温蒸煮(杀灭食物中的细菌)后密封,另一份食物不加处理,第三份食物加入生水(也可加一份加入了酵母菌或已经变质的少量食物)。  相似文献   

9.
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深度融合,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创建课程微视频,用其来促进有效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已倍受人们的关注.为提高已建成的优质课程视频资源的使用价值,丰富微型学习资源,该文针对现有教学视频改造成微型资源的问题,设计与开发了视频微型化编辑与播放系统,在不破坏原有视频文件的前提下,实现了视频在任意时间段的分割和组合播放功能.同时,探索了经过视频微型化编辑与播放系统编辑后的微型视频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1、以生活为依据,对在假定条件下的某件事进行合理的推想。2、合理思考在假定条件下的事情具有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和结果。3、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作合理的表达。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对在假定条件下的某件事进行合理的、新奇的推想。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学设想:对在假定条件下的某件事进行合理的、新奇的推想,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借用电视剧《还珠格格》主题曲《当》导入,并由此激发学生对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创作由来及故事情节的设置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一、课初推想,形成阅读期待教学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或推想课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或推想课文可能会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或推想作者借课文可能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对课文的阅读起到一种导向作用.这样的推想,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于高校食堂来说,无论是自供模式还是外包模式的经营者,都有逐利的动机,但相对于自供模式而言,社会化背景下的外包经营风险因素更多。过去人们说,全国的安稳在北京,北京的安稳看高校,高校的安稳看食堂,原因就在于此。有报告显示:2007年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为117起,中毒3773人,死亡6人。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学校食物中毒总数的47.01%和59.42%。学校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主要是以食物污染或变质以及加工储存不当引起的中毒为主。可见,食堂管理的成效已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某些微生物对人类有害,可以使食物变质,传染疾病,然而有些种类的微生物却可以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4.
一、辅导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初一新生存在的不适应. 2.引导学生探讨适应新生活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掌握几种心理调节技能. 二、教学时间:45分钟. 三、教学方法:游戏、讨论、播放视频、音乐故事等.  相似文献   

15.
食物中毒是指人食用有毒食物后引起的一类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大类。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如沙门氏菌属、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等。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吃了混有毒物的食物或含毒素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它分为真菌毒素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中毒三类。下面谈谈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 1、河豚中毒 河豚卵巢、肝脏、皮肤、血液中含较多的毒素(主要是河豚毒素,河豚酸),毒性稳定,一般炒煮、盐腌日晒均不能破坏。毒素阻断神经元之间及神经肌肉之间的传导,抑制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随意肌。发病初期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若不及时抢救可能使口唇及全身麻木,语言不清,呼吸衰竭致死。要严禁鲜河豚上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吃剩的食物放入冰箱中储存起来以备下次食用。然而,食物即使是放在冰箱中,时间久了也会变质、腐败。那么食物在冰箱中究竟适宜放多久呢?这是一个实用而有趣的生活小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烹制食物在冰箱内存放期的实验”的生物科技活动。一、评判标准通常,食物品质的卫生评判有以下几个标准:1、细菌总数食品中细菌数量增多会加速腐败变质,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因此细菌总数常用作食品被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有关合格标准为<80,00O个/毫升(酱卤肉类)。2、大肠菌群数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存在暗…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教材内容的更新,现有教学器材常常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有些物理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视频或仿真实验来替代真实的课堂实验,但是虚拟的并不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师生共同创设条件,自制教具辅助物理课堂教学,以此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自制教具为抓手,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邵静 《中学教学参考》2014,(13):100-101
<正>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式活,则教学效能佳。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提高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效能的提升。一、播放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上新课之初,播放视频资料《北魏孝文帝改革》,用时约1分30秒,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资料。这个问题是北魏的建立:年,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资料片介绍了鲜卑族拓跋部  相似文献   

19.
1.细荫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病症分胃肠型和神经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食物中毒当你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除会腹痛、腹泻外,还伴有发烧和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料或盐水,也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吐出来。中暑当你感到有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多喝水和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