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从理论上看有其必然性,从实践上看有其可行性。但是创造性叛逆并不是要否定“忠实”的翻译标准。而是要通过对“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的阐释来认识和协调“忠实”与“叛逆”的矛盾,以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忠实”标准,把握“创造性叛逆”限度。  相似文献   

2.
忠实是翻译研究中最重要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个概念。文章与现实的距离动摇了译文必须要忠实于原作的理论基础。译者不能仅仅根据原文来理解原文,而是把它放在社会文化语境背景下,让文本在其历史语境下显露真意。翻译不是一一对等和忠实再现,而是一种跳过字面去寻找某种顿悟,是创新发明、重新创作、重新构思、捕获意向的过程,翻译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原文,而是某种意义上敞开了的原文。  相似文献   

3.
论翻译的忠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性”是所有翻译中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但“忠实”的应该是原文的内容意旨和风格效果,而不是原文的语言表达形态。因此在跨文化背景下翻译经典实质上是一种包括语言翻译在内的文化翻译。而做好文化翻译的关键就是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化时,既要考虑汉语表达时要忠实原文,又要着力在英文中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以便英文读者较容易接受。一些基本方法的运用,将有助于读者和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论翻译“忠实”标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6.
<正>一、翻译简史提起“翻译”,你想到了什么?是不卑不亢、立场鲜明的外交官,是看外语电影不需要汉语字幕提示的“大神”,是口若悬河、反应机敏的同声传译员,还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翻译”的解释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们也可以说,翻译是把一种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言形式不同、语言文化差异、译者主体的客观局限性使得语际翻译过程中叛逆成为必然的并且是必要的手段.译者必须认识到这种叛逆现象的双重性质,富有创造性地适应并利用叛逆手段才能成功地实现翻译的目的,为人类语言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当然,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并不是要否定“忠实”的翻译标准,而是要在忠实与叛逆两极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即译者正确地把握“创造性叛逆”的度.  相似文献   

8.
张元进 《湖南教育》2008,(11):29-30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含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意。“语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而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语文味”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从“方法”向“方式”  相似文献   

9.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不同语言之间达成"相解"。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就特别要注意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思维表达上的特点与差异,注意翻译的忠实与统一性原则。好的翻译是能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一门艺术,是理解、分析和表达多种步骤的综合,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在英译汉翻译中应特别注意,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构词和语法等方面差异甚大,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特征才能确保他们的译文忠实于原文,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化境说”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对原作的“忠实”,忽视译者的创新。钱钟书的“化境说”则强调译者的创新意识。在钱钟书先生看来 ,译笔无妨出原著头地。“化境说”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它对翻译的性质与任务的严格限定 ;其次是肯定译者的创造性 ,以“笔补造化”、“得意忘言”来揭示文学翻译的艺术规律。根据钱钟书先生的美学原则 ,造艺中人的能动作用直接影响译作的质量。译者忠实于原作并不是依样画葫芦 ,而是根据他个人的审美原则 ,对原作的内容与形式作出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与其说是一种语言活动,不如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不是机械的转换和简单的变更,而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传统“忠实论”作为一项翻译标准历来在指导中国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践中,许多译者仍把忠实于原文句式当作最高“忠实”标准。其本质原因在于对“忠实论”的两种用法的混淆,即对“忠实”作为策略的第一义及作为伦理概念的第二义不加区分。文章从动态意义观的视角为“忠实”的两种意义做出合理的阐释,同时以许渊冲古典诗词翻译为例,对翻译策略选择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终得出动态意义观下的“忠实论”对于诗词翻译的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5.
信即忠实,是合格翻译的第一大标准,但绝对忠实乃不可能之事,任何翻译都会与原文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译者需要发挥再创造。忠实是再创造的基础。“再”就表明翻译毕竞不是独立创作,原文本是翻译的出发点和基础。再创造是为了能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创造出美的文章,是实现忠实译文的手段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翻译家们对衡量翻泽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概括来说,翻译标准以“忠实”“通顺”为核心。散文是抒发作者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散文翻译不仅要“忠实”,“通顺”,还要“传递原作的思想感情”。张培基先生凭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透彻理解和熟练驾驭,在翻译散文《巷》中力求做到内容忠实,译文通达顺畅,充分传达原文作者感情,实属一篇佳译。  相似文献   

17.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18.
翻译功能理论的可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功能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翻译功能理论注重的不是译与原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应该在分析原的基础上,以译预期功能为目的,坚持“功能 忠实”的标准。在翻译标题、广告及谚语等时,翻译功能理论对所运用的译改写、融合、删除等方法具有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9.
从一首英文诗的翻译来谈诗歌翻译中的"忠实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性”原则是诗歌翻译中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一首英文诗“On Monsieur‘s Departure”入手,选取了黄果炘先生和吕志鲁先生的两种翻译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吕译优于黄译,其原因在于黄译只忠实于原诗的形式,而吕译忠实的是原诗的神韵,由此笔者得出结论: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忠实”并非亦步亦趋,追求“形似”应以“神似”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这种转换要以忠实“原作”为前提。因此,翻译中,特别是以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基本原则的科技翻译中,“信”是第一性的、本质的标准。但总观林业文献翻译现状,违背这一标准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势必会影响我国林业的对外交流。因此,译者既要认识到“忠实”、“准确”是改善林业文献翻译现状的根本,又要有意识地培养严谨的翻译态度、提高自身的双语水平,进行林业文献研究,厚实林业知识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