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学生肥胖发生率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肥胖发病率原因及肥胖知识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学习效率。方法:对本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1、中学生肥胖发病率较高;2、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社会观念和环境的不良影响;3、中学生肥胖知识知晓率低。结论: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调整膳食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降低肥胖发生率和减少肥胖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了预防中学生肥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了解中学生的膳食与运动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采用随即抽样的方法,对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四中学600名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膳食、运动的知识比较缺乏,应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中学生对膳食、运动以及肥胖与健康的认识,并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正确饮食习惯和良好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3.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州市732名3-7岁儿童进行肥胖症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肥胖发生率为5.7%,引起肥胖的原因主要与能量入超、遗传、缺乏运动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指出肥胖不仅影响儿童身体的发育与健康,而且降低活动、生活、学习能力,影响将来工作。儿童肥胖甚至可延续至成年肥胖,导致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体质和营养膳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赛跑速度、耐力等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大学和营养知识匮乏、膳食结构不合理、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建议对寄宿大学生加强管理,体育健康教育中应加大营养知识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儿童单纯性肥胖人数不断增加,已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学龄前儿童是肥胖发生的敏感期,应将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放在学龄前期。作者对某幼儿园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发现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长。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家庭生活方式和育儿观念。  相似文献   

6.
况自然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6):97-98,128
目的:调查某中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为更好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但有一定的健康饮食意识。女生的营养知识及行为优于男生;县城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正确指导中学生改善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学生便秘发生率、原因及便秘知识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院一年级部分班级6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 (1)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女生)便秘发生率较高;(2)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膳食结构不合理、排便习惯不良、心理精神紧张等。(3)大学生便秘知识知晓率低。结论 应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调整学生食堂膳食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改善公共卫生设施,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和便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试验目的:探讨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对本市肥胖初中生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肥胖中学生48人,随机分成对照组、极限有氧运动组、平衡膳食组、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对照组饮食既不调整也不运动,平衡膳食组进行饮食调整,但不运动;运动组侧重于极限有氧运动,饮食不做调整;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在运动的同时给予饮食调整。第六个月底测试男生1000m、女生800m、立定跳远、座位体前屈、50m。结果:至试验结束,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的1000m(男生)800m(女生)、座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男生50m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对肥胖中学生运动成绩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学生环境知识教育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湖南永兴第一中学、衡东欧阳遇中学的环境知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初步了解当前农村中学生环境知识教育的现状:农村中学生环境知识欠缺;环境意识不强;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没到位;尤其是环境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佳、质量不高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有结合实际,本着“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理念,才能探索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而增加教育资金.营造良好的环境知识教育体系、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等,是其重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采取“调查-干预-效果评价”模式对中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渗透与健康行为培养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营养健康渗透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态度的转变,但营养健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些健康行为形成还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干预;目前单一的获得健康营养知识的渠道,系统有效的方法和过程的缺少成为制约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获得、营养健康态度转变和营养健康行为形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张春花 《成才之路》2021,(15):28-29
对初中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文章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指出教师要渗透成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开展合作交流,培养与学生的感情;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综合运用各类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西安市中小学校运动场地设施进行全面调查和实证描述,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建议大力推进学校体育的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学校的体育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在城市学校比较集中的地方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社会体育场馆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否会形塑学生身体?为回答这一问题,基于"中小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调查(2020)"数据,通过"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运用潜在剖面分析、多层次次序Logistic回归,探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层面的校际差异与个体层面的时间分配模式是否对中小学生的肥胖程度产生影响。研究发现:(1)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校评级与学校性质分别会对小学生与初中生的肥胖程度造成影响;高中阶段学校因素的影响不显著。(2)肥胖程度在时间分配模式上呈现出两种不同表征并随学段发生变化。在小学与初中阶段,作业型、均衡型与游戏型3种较多静态时间分配模式的学生更容易发胖。(3)中小学生肥胖的时间分配随着校际差异存在异质性表征,初中阶段尤为明显。相较于民办初中,公办初中的学生更容易因时间分配的不均衡而"致胖"。因此,在学校及学生健康政策制定中应当充分考虑中小学生肥胖的结构性特征,通过对作业、手机(游戏)、运动以及睡眠的时间进行政策性干预,进而从影响肥胖的外部因素角度有效遏制超重、肥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特别是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职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采用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乌鲁木齐市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的500名学生,并对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部分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自责情绪等方面;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高中生的自我情绪管理、父母的管教方式、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与老师及同学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准备活动是中学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准备活动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基本部分任务的完成,它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以我校高中三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中学的准备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提出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李玉成 《成才之路》2020,(5):122-123
自从体育被纳入中考之后,提升学生中考体育成绩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对中考体育项目训练方法进行探研,能使训练更加科学和高效,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考体育部分项目训练方法进行探研。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提出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技能,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实现上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摆正体育课中教与学的关系;打破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而取得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中在校学生的调查与对领导的访谈,发现学生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教育有极大的关系,同时也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及学校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还有待学校进一步加强,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城镇和乡村两类高中的课堂教学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的分析,争取为学校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讨论可能的原因。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量化的依据和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浙江大学心理系郑全全教授修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沧州市不同层次的6所中学的近10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理健康状况中自责倾向显著高于常模水平;(2)心理健康水平城乡差异显著;(3)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差异;(5)父母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结论: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年级、市区和城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