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敢于大胆地质疑。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或"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1.教师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有误,有  相似文献   

2.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变得热闹了,课堂上看到的都是林立的手,这说明我们的孩子胆子大了,敢说了,会说了。但是,我们同时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得高高的,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这些学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老师,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3.
我在听课时常看到这种现象:当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的手还举着,特别是听到同学的发言中有一点儿错误,或者有些噜嗦、结巴、语言上遇到障碍讲不下去时,下面的同学心急如火,把手越举越高,有的屁股也离开了座位,恨不得马上站起来取而代之。面对这种情况,正在发言的学生心里越来越紧张,更不知道怎样说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以为,站起来发言的同学,由于问题考虑得不周密,语  相似文献   

4.
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发言,必须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在语文课堂中主动地发言。一、以低姿态赢得和谐说起来夸张,但是在学生眼中的老师往往真的就如同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一般,和老师打交道的时候,学生们怎么都存在着一道心理阴影。有了这个隔阂,想要营造  相似文献   

5.
杨丽 《四川教育》2014,(2):81-81
怎样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尝试从建立课堂学习规则人手,助力学生主动、真实地参与课堂学习。“不破则无立。”首先我以“自主起立发言”代替了“举手发言”制。这是因为:日常教学中不乏这样的情景,老师抛出问题后下面举起了手,但老师往往或犹豫着究竟该抽哪个,或按自己的偏好局限于抽几个学生,往往有失公允,缺乏针对性和激励性。我一提出把举手发言改为自主起立发言,同学们都很支持:“我们有了把握就可以自己站起来说了。”“就不用担心老师为难我们不会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求知、学有所获,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其一,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非常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主要抓好三个方面:(1)指导学生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有谦虚好学的态度;(2)指导学生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边听边想,思考发言内容的价值;(3)指导学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感受。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的标志是“热闹、气氛活跃”。但是,有些课堂虽然轰轰烈烈,细加观察却是“静不足,闹有余,冷热不调,效益不高”,尤其是形式上的观摩课,热闹的气氛往往是教师刻意包装的。考察课堂中有没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可以从外部表现和内心体验去分析。外部表现 1.发言积极。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距离和思维空间,但学生的发言依然很积极。发言的学生要广泛,发言中即要有循规蹈矩的规范答案,也要有奇思妙想的意外收获,还可以是离题的高谈阔论,几个错误的答案也在情理之中。一时的众说不一,或几个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激活英语英语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每位英语教师永远的追求。那么,如何来激活自己英语课堂,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结合我自身的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活课堂愉悦学习的前提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1.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给学生营造坦诚交流的空间,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真实的思维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坦诚交流,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换角色,由"传道授业者"转为"指导者"和"促进者";也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一切为了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形成"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在这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因此,本文从设置悬念、运用多媒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理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0.
一、质疑问难的开放性 质疑问难层面上的开放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二是教师应提倡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言,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或发出质疑,不必征得教师同意。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发出一声声“我有问题”“我还可以这样”等形式的问答,好似  相似文献   

11.
王迎 《广西教育》2007,(7B):77-77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建立信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体现和发展。为此教师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入手,在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处处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标新立异,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预设与生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点。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处于积极的状态,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识字兴趣,感受识字的魅力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其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如在入学教育中,我就这样向学生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季老师,  相似文献   

14.
陈大伟 《班主任》2013,(5):12-14
在一堂公开课上,有个男生十分喜欢表现自己,同学发言时,他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嚷着要回答。授课老师对他说:“你只有学会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了,老师才会叫你起来回答。”因为刚讨论过“让学生经历美好快乐的课堂生活”,所以有的听课老师看不下去了,认为授课老师不能这样处理,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就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形成课堂学习认真,发言踊跃;课间讨论积极,敢于交流;课后自觉预习,敢于提出问题。就如何打造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氛围的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有人断言: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学会”到“会学”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要使学生会学习,首要问题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无过于让学生“生疑”。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营造氛围,敢于质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切…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识字兴趣,感受识字的魅力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计其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课堂发言踊跃,教师问题尚未说完,几十只小手就举了起来。初一、二也还不错,我常常发现学生右手越举越高,屁股离开板凳,几乎站了起来,有的学生还用左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迫不及待地暗示教师:“赶快喊我!”随着年级的增长,情况逐渐发生变化,尤其到了高二,高三,学生显得老成起来,很少有人  相似文献   

19.
<正>一、营造"敢于表达"的氛围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提高,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因此,营造敢于表达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说话,是快乐表达的前提。1.构建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尊严、个性特点、思维与说话方式,要在学生心里种下信任的种子,让它们开出自信的花朵。学生在表达时,教师应是真诚的听众,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隔离于学生  相似文献   

20.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的核心,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且决定教学的成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技校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学习困难生,而这些同学更需要别人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使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则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学习过程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