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人类学对儿童教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研究是儿童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人类学从多学科视角研究文化的个体生成与教育发生的可能性,揭示人类个体的成长特点与机制,从不同角度表达对文化的认识.同时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儿童教育及其研究富有方法论启示.从人类学角度审视儿童教育既有助于我们形成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对儿童教育中的文化选择及课程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体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育文化滞后、学校管理观念落后和大众个体意识尚未成熟等因素影响,使得主体教育发生偏差,流于形式.通过分析造成主体教育实施困境的深层原因,从文化层面为主体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提出了教育文化观念进一步转换,教育领导和管理民主化,以及主体意识的充分觉醒等相关时策.  相似文献   

3.
学校组织文化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组织通过文化选择功能建设自己的制度文化;通过文化建设、传播与内化功能,把制度文化转化为组织成员实际占有的素质文化。教育预测、规划和决策的失误,组织内非制度文化的存在,组织系统的封闭状态以及非正规教育的不良影响制约着学校文化功能的发挥。为促进学校文化功能的释放,必须提高宏观教育决策的准确度,加强组织成员的素质建设,转变教育观念,对非正规教育的负影响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实中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强调工具理性,研究从工具理性和表达理性的视角出发,对家庭教育观念及其"窄化"问题进行探讨.经过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民众家庭教育观念由子女发展观、子女特定能力观、家庭观、国家观等组成,并有内在运行机制,即子女观、家庭观、国家观是动态的、交互影响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产生顺应或偏离主流社会的可能.家庭教育观念表现出混合理性,"窄化"是指过于追逐工具理性,中下阶层家庭具有"窄化"的教育观念;精英阶层有较强的表达理性,且不具有明显的"窄化".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表达理性具有文化趋同性,相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工具理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中下阶层父母"窄化"的教育观念限制了教育选择,强化了工具价值.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善,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多边联动,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文化观,影响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影响了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确立,影响着学校定位和课程设置的创新,彰显出教育公平的真谛。启迪我们全社会要形成平等对待职业教育的文化观念,形成人人都能成才的文化观念和重视职业教育文化力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课堂行为,不完全是教师的个人选择,它是由许多相关因素组成的,有时是教师群体的一种无意识行为.它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制度的痕迹,源于社会影响和教育环境,当然也受制于教师个人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单位,班级文化是其中教育者所借助的重要载体.当前班级文化中对物质文化的狭隘理解、对制度文化的过度强化和观念文化的功利化,都对学生的社会化造成了诸多阻碍.由此,需要教师提升文化自觉,改变班级的组织与管理,改变功利化的过度竞争观念,以消弭负效应,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育这一体制性架构中,教师的自我认同无法脱离制度的影响而孤立存在。尤其是在系统性教育变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新旧制度的更替、制度与观念的矛盾、个体与制度的冲突,都使制度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日益密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职业的制度属性与教师个体的自主精神之间的矛盾也更加凸显,使教师的自我认同面临着危机和挑战。一、变革教育中教师自我认同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统对于教育有调控作用,它通过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等影响教育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来源于国外,我们不能照搬移植,要为我所用,必须尊重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教学法的嵌入。在信息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整合中,本着重视文化观念和教学法的作用、重视课程目标的实现、突出课程特点的指导思想,主要探讨了整合的关键因素,阐述了实践过程中教学模式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公民观念发展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全球化的进程加深了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并通过媒体、文化教育交流与援助及文化产品的渗透对我国公民观念构成了挑战:威胁我国党和政府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激化保护信息自由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冲突、挑战公民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因此,我国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文化例外原则、积极开展公民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历史积淀,它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教育法律文化是教育法制扎根的土壤,也是一切教育法律制度和思想不断创新的源泉.在当前的教育法律文化建设中,在不断完善以教育法律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法律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心理的培育,从而使观念性法律文化与制度性法律文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校园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要求.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道德观的下降、网络文化的冲击,加快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创新观念,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个性教育,弘扬校园精神文化,加强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以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公开课的主要问题有:教育官本位文化影响公开课的本色,教育观念文化影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行为文化下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功利主义文化下学生权益的受损,教育制度文化下教师的"被评价",传统教师文化下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等。为此,我们需要实现教育观念文化的转变,教师精神文化的形成,教师评价制度文化的改革,教师行为文化的重塑,教育家文化精神的形成,关注公开课的其他文化价值,从而促进公开课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能够从多方面制约和影响个体及社会的文化选择,同时,教育活动自身也在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选择。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的发挥,对促进文化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系统的结构对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有重要影响.中国、德国与美国的教育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差异带来了不同教育系统中的个体所面临的教育路径分化与选择的不同.在德国,个体教育路径选择的关键在于进入教育类型与层次中的哪个部分;在美国,个体教育路径选择的关键在于选择哪所学校;在中国,个体对学校和学校类型的选择都比较重要.这些差异分别对相应的教育体系构成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背景】性别角色刻板观念指人们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形成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或信念,受到家庭、社会期望、大众传播媒介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个体内部认同机制的作用。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会影响人们对玩具、课程、职业等的选择,也会影响家庭和个体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何楼 《江苏教育》2022,(87):54-56
劳动观念是劳动价值观的内化,只有经过个体的内化,且形成情感认同后,才能对个体的劳动行为产生持久的影响。劳动观念的培养不能简单地诉诸说教或训练,学校在劳动教育中要以真实场景和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选择具有较大教育价值的劳动实践活动,并辅以理性的认知加工活动,让学生获得形成劳动观念必需的关键经验,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教师持有怎样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选择。教师教育观念内隐于教师个体,其复杂性无法预先定义,需要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去探究它。本文借鉴N.Rescher关于复杂性的客观模型,从教师教育观念的内容复杂性、结构复杂性和作用机制复杂性三个方面来解读教师教育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师教育行为改善的前提.但教育变革中出现的问题仅抱怨教师是不公平的。本文从文化视角分析,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是社会文化传承的结果;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新旧文化融合的过程:首先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现代化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功能需要。其次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历史的延续过程。再次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社会文化适应与教师个体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应然路径是构建适宜变革生存与繁荣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终极责任是个体对与自己有关联的人和事所必须承担的终极性义务,是对个体行为的终极性约束,也是社会运行的必备条件.终极责任源于人的能力的规定、人性的规定、文化的规定和终极理念的规定.终极责任通过激活焦虑而促使个体的行为发生变化.终极责任既是一种神经性的焦虑,也是一种现实性的焦虑,更是一种道德性的焦虑.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人类社会既通过影响个体的知、情、意、行而使个体形成终极责任意识,又通过文化、制度、道德、法律和民俗的建设,使个体形成对于终极责任的文化自觉.在当前,加强终极责任教育,使人意识到自己的终极责任,提高履行终极责任的自觉性,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