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作原则与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赵本山喜剧小品的灵魂。运用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对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部分对话进行语用分析,可以见出赵本山喜剧小品会话中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同时,违反合作原则也是形成幽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赵本山表演的喜剧,其成功之处在于努力对通俗艺术的优势加以发挥,突出喜剧的消遣娱乐功能,将讽喻同娱乐有机结合,突出情爱因素,贴近现实生活。其不足主要有二:过分倚重喜剧的搞笑功能,使喜剧显得甜俗甚至粗鄙,又隐含着对男性世界的极端不信任。赵本山喜剧的发展之路,应该是在保持其优点的同时,努力走雅俗共赏之路。  相似文献   

3.
宋亮 《教育》2011,(19):31
在前不久的一场儿童选秀比赛中,来自济南赛区的三口之家,对赵本山的喜剧小品《钟点工》进行了一番精彩演绎。小孩神气地扮起大人,模仿喜剧大王赵本山。这些模仿大人的儿童表演,被媒体称为"小大人"。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中国,尤其是东北,"小沈阳"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一说起这个喜剧新星,人们都会提起赵本山,因为他是赵本山最看好的徒弟。少年辍学外出学唱"二人转"  相似文献   

5.
喜剧小品因篇幅限制一般不正面表现重大题材,但是它能反映社会心理变迁。黄宏的小品渗透着国家意识形态引导下的“良民”心理,因此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润滑剂。赵本山的小品则具有喜剧萌芽期的狂欢性质,颠覆了惯常大众传媒中被扭曲的农民形象,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相似文献   

6.
赵本山小品,可以说是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与代表.小品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语言的艺术.赵本山小品别具一格、特殊的语言风格,是其小品深受广大现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赵本山小品的语言风格的形成,有着其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因而可以结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对其进行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喜剧小品为代表的赵本山表演艺术即赵本山小品在国内赢得了大众的追捧与偏爱,而其在国外的演出却遭遇冷落与抨击.本文从此现象出发,在简单分析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这两种互为矛盾的译界观点,以及彼此所依赖的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在赵本山小品语言运用这一层面,对赵本山幽默语言的可译性限度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赵本山成为社会公众人物进入大众视野时,赵本山的身份开始变得复杂与暧昧起来,随之形成的赵本山现象也开始进入文化艺术研究领域,并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以赵本山的影视、小品为载体,围绕着"雅俗之争"、"农村题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喜剧的语言艺术与表演风格"、"春晚之于赵本山的意义"、"农村影视的叙事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无论是媒介批评还是学术批评,都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于赵本山的高度关注,而恰似这些关注与阐释,无不证明赵本山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丰富性所在。对赵本山现象研究现状的梳理,不仅是对一个文化现象的再认识,更是对当代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9.
谢春艳 《文教资料》2010,(33):21-23
赵本山喜剧小品在当今的艺术舞台独领风骚,独特的表演方式、娴熟的表演技巧、幽默诙谐的艺术语言使得其魅力一直不减。本文以赵本山经典春晚小品语言为素材.旨在运用框架迁移理论寻找笑声背后的语言规律和人类的认知机制,并找出引起框架迁移的触发器。  相似文献   

10.
赵本山是我国当今喜剧小品表演舞台上一个难得的天才,他的表演亦庄亦谐,具有以下审美特征:一是真,高度生活化;二是俗,大俗之中见大美;三是逗,“包袱”接连不断;四是深,以小见大,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88):15-16
幽默源于生活,幽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欢声笑语。当下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生活中人们渐渐失去笑容,而幽默总是让人们开怀一笑。幽默是赵本山喜剧小品的灵魂。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依据Grice的合作原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对赵本山小品中的部分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从中可以发现赵本山小品会话中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逻辑偏离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对形式逻辑的超越或背离,表现在对四大逻辑规律的偏离。这种偏离能产生幽默,并且是赵本山喜剧小品幽默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赵本山小品意味深长,家喻户晓,打造了一张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被誉为赵氏小品,幽默是赵氏小品的灵魂。赵氏小品中存在着大量的对逻辑规律的进行违反的现象,使其语言获得了深沉的幽默,逻辑规律的违反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对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超越或背离,通过对逻辑规律的变异而又辩证的妙用,能产生幽默,既令人发笑,又耐人寻味,这是赵本山喜剧小品幽默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赵本山喜剧小品,在当今艺坛独树一帜,颇具吸引力。语言修辞艺术是赵氏小品的真正魅力所在,从语音修辞,语汇修辞,修辞格的运用三个层面探讨了赵氏小品的语言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5.
王亭 《语文知识》2006,(11):12-13
近年来,赵本山的小品在国内一路走红.愈演愈爆。这些小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心,打造了一张喜剧小品的“王牌”。纵观赵氏小品,押韵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它可以把零散的语句串联成一个整体.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收到了渲染气氛、强调主题的良好效果。下面我们略举数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论赵本山喜剧小品表演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本山是我国当今喜剧小品表演舞台上一个难得的天才 ,他的表演亦庄亦谐 ,具有以下审美特征 :一是真 ,高度生活化 ;二是俗 ,大俗之中见大美 ;三是逗 ,“包袱”接连不断 ;四是深 ,以小见大 ,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7.
《三块钱国币》是独幕喜剧。喜剧免不了笑声,笑声大多源自幽默。可许多学生却看不出《三块钱国币》有什么幽默色彩。这一点也不奇怪。被赵本山逗得哈哈大笑的观众,读赵本山的剧本,未必会乐得合不拢嘴。读剧本与看演出是两回事,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之外,还得具备舞台在场感。所谓舞台在场感,就是在读台词的时候,要能够联想到人物形象,联想到舞台场面,有一种身临其境、观看表演的感觉。有了这样的在场感,读杨长雄模仿吴太太的口吻讲话,就会忍俊不禁。吴太太原来是这样讲的:“穷人,穷人,这个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  相似文献   

18.
张蕾磊 《大学生》2014,(13):10-13
直播间里的海阳很“癫狂”,经常一人分饰多角,模仿马三立、赵本山、周星驰、小沈阳等,以幽默讽刺的脱口秀呈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场景。2012年,他获得“金话筒”奖,这是国内播音界最高奖项。他还是获此奖的首位喜剧脱口秀主持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赵本山系列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中国荧屏上占据了重要一隅。它以其特有的娱乐性、平民化以及精彩的剧情和人物获得了农村题材剧喜剧创作的巨大成功,但同时,模式化的创作和产业化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农村题材剧难以为继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小品《不差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剧小品,是幽默的荟萃。以往对于幽默的研究,主要从语用学方面,研究对象主要是多个简短的幽默语篇,也很少有对某个小品的分析,而本文将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中的幽默话语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促成其幽默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