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艳 《时代教育》2012,(21):260
《国语》正文中保存了一些训诂材料,这些材料采用了据形索义、直陈语义、据境索义等多种训诂方法。对《国语》中所采用的训诂方法进行探讨,能够为训诂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训诂学以解释词义为首任,训诂方法多种多样,《春秋公羊传》正文训诂主要采用了据境索义和因声求义两种方法。据此认为,传统训诂学在先秦已经萌芽,在《春秋公羊传》时期已经基本成熟。穷尽性地整理与研究古籍中的训诂资料对于新时期训诂学的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奉唐太宗诏命编撰的《五经正义》之一,“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通过声音来探求词义的传统训诂方法.《毛诗正义》中孔颖达“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实际是对东汉郑玄“因声求义”训诂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又为清人“因声求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孔颖达“因声求义”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传统训诂学关于音义关系的研究,促进了传统训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正文中保存了一些宝贵的训诂材料,从训诂用语和训诂方法两个方面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阐明其体例,有助于探求《韩非子》在训诂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文训诂是文献本身所舍有的解释形式,在训诂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训诂用语、训诂方法和训诂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尸子》正文中的训诂特点,总结规则.阐明条例,探求《尸子》正文训诂对训诂学的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黄生的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和声义同源论,在当时来说,是最可贵的特见和创获.在我国古代汉语语源研究史上,黄生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对黄生其人的生平、著述及《字诂》的成书、训诂理论及训诂实践和局限,都作了简要的评价和介绍。并着重对《字诂》中[奄弁掩拚阉]、[亏亏兮曾]二景作了肤浅的考证和说明,希望以此窥豹,介绍黄生及其训诂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黄生的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和声义同源论,在当时来说,是最可贵的特见和创获,在我国古代汉语语源研究史上,黄生是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对黄生其人的生平,著述及《字诂》的成书,训诂理论及训诂实践和局限,都作了简要的评价和介绍,并着重对《字诂》中[厚 掩 阉],[亏 曰兮曾》二条作了肤浅的考证和说明,希望以此窥豹,介绍黄生及其训诂思想。  相似文献   

8.
《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训诂内容、方法及其训诂术语的总结,以显现正文训诂在《管子》词义训诂中的作用以及在整个训诂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荀子》的思想前继孔孟之余绪,后开儒家之新风,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我国的训诂学史上,《荀子》也同样具有开创之功。本文对《荀子》正文训诂进行了探讨,它在训诂内容、方法和术语方面都为训诂学的日臻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在《诗经》训诂研究中点燃火炬,开辟新路:突破了“以古证古”的局限,把《诗经》放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进行释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训诂资源;把《诗经》训诂与美学,心理学,民俗学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从而使传统训诂学焕发出新的生机,总结出许多新鲜的训诂理论,为录代《诗经》训诂学的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他的贡献不仅有利于当代训诂学,也利于中国阐释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汉语中的疑难字句的学问,训诂学能够有助于正确理解古典文献。通过实证性地探讨六个训诂学的具体问题,解决六个语言学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殷海光早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激烈地反对和批判,到晚年转而反思并重估传统,且试图整合中西、融贯宗教与道德,以期在自由主义的框架下实现中国文化的重建.考察殷海光前后期文化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剖析其转变原因,对于当代文化事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穆旦不仅是九叶派中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当然,说他的诗最具现代主义倾向,这是就其整体主导的倾向而言,并不是说他一概排斥中国古典诗歌和现实主义的传统。他毕竟生活在中国,生长在这片具有悠久古典诗歌传统和深厚现实主义的土壤上,不可能不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深刻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在他的诗中并非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现,而显得较为含蓄和曲折。也就是说,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溶入了现实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鲁迅眼中的阿Q应该是晚清时代的中国人的代表,鸦片战争与宋明理学对产生阿Q精神有很大影响。《阿Q正传》的前后断裂隐含了鲁迅的精神矛盾,鲁迅大体是在理智方面选择西方价值,而在情感方面丢不开中国旧传统。  相似文献   

15.
叶维廉的作品,其风格总的说来是传统与现代熔于一炉,雄浑和婉约交相辉映。叶维廉长期居住海外,却始终不渝地坚守民族诗歌的传统,又不囿于传统,而能借鉴西方现代诗为我所用,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16.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先锋小说是中国先锋小说的巅峰之作。先锋与传统看似两个相悖世界,其实不然。我们试从余华小说所表达的“性恶论”与“神秘主义”中探寻传统性在余华小说中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蔓延性和无孔不入的穿透性。余华的小说创作之路正是他反抗传统又皈依传统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70年代,余英时先生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文中提出法家是反智论者,“反智论”在法家的系统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三十年后,周炽成先生于本世纪初撰文《略论法家的智性传统——兼与余英时先生商榷》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法家不仅不反智,而且“扬智、崇智,开启了智性传统”。而实际上,法家确如余英时先生所言,反智而非崇智。周先生之所以得出法家崇智之结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全面地解读法家原始文献。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的中国皈信者杨廷筠遵循其传教士教师的耶儒综合途径,在其著述中表达了一个被称为儒家一神论的神哲学体系。儒家一神论在宇宙观及价值观的根本点上背离了新儒家道统,它与传教士输入的西方神哲学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思想统绪,但这个新的思想统绪在中国哲学史上至今未得到恰当的定位。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总是在儒家道统的视野里估价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史上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最彻底、最深刻的诗歌流派,由于中国所积淀的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使中国现代诗人在追求新诗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始终无法避开的问题,即探索新诗自身的艺术创造与现实生活和民族命运的关系,即诗人的现实关注与审美追求的关系.九叶诗派在反传统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继承了传统,从而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最深刻的叛逆者和传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