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蜀地区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经济化中心,巴蜀化在中华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长江上游开发史和西部经济化发展史上影响十分深刻而巨大,长盛而不衰。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巴蜀化,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现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化研究中心制订的《巴蜀化研究课题规划》(讨论稿)发表,诚请海内外有志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开创巴蜀化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巴蜀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地区是中华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明中心,巴蜀化是中华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秀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8日至20日,“巴蜀化研究新趋势国际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省属高校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化论坛》编辑部协办。  相似文献   

4.
《巴蜀学史稿》系四川省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的2001—2005国家重点出版计划的“巴蜀化系列丛书”十种之一。《史稿》是巴蜀第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地方学史,对巴蜀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全书论述范围广泛,挖掘深刻,主线分明,评议确当精到,新论迭出,对巴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中华文化论坛》在今后的办刊宗旨中,在面向全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同时,更应加重对区域文化中之巴蜀文化的研究。所谓“巴蜀文化”,其实是巴蜀地域文化不断与包括中原文化在内的邻近周边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交流、菩草的产物。巴蜀文化既有着属于中华文化共性的一面,亦有着区别于中华文化圈内的其他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研究巴蜀文化也是研究中华文化。巴蜀文化虽然处于祖国的西南腹心,并且被崇山峻岭所环抱所阻塞,以致于有“蜀道难,难于…  相似文献   

6.
巴蜀文化源流、内涵的新探索──《三星堆与巴蜀文化》评述范勇巴蜀文化瑰丽奇诡、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征,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瞩目。近年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群的发现,使巴蜀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海内外研究三星堆遗址的学者众多,而且研究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巴蜀文化研究概述文玉如果以1931年四川广汉真武官出土古蜀文化遗存,1934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前往主持发掘清理和研究为开端,巴蜀文化研究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而1942年"巴蜀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和古代文化史的新命题问世以来,也经历了50多个春秋...  相似文献   

8.
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对四川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对于未来世纪把四川省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尤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为了继承和弘扬巴蜀文化传统,使巴蜀文化对四川省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巴蜀文化,深入开展对巴蜀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一、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而又璀璨多彩巴蜀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其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起源之时。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惊中外…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化论坛》编辑部协办的“巴蜀化与中国明起源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10.
2001-2005年国家重点出版计划之巴蜀化系列丛书(十种),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