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大利体育事业很发达,体育报刊也很发展,全国有三家专业性报纸:罗马《体育邮报》、都灵《体育报》和米兰《体育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各个项目的专业性报刊。这三家体育报都是面向全国发行的日报。罗马《体育邮报》平时发行40万份,因星期天足球比赛多,星期一发行增加一倍。其他两家报纸  相似文献   

2.
体育报刊是传播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信息的重要媒介,体育报刊在普及、推广体育知识和提高运动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报刊和体育运动相辅相成,应运而生。因此,体育报刊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事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体育报刊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但体育报刊的质量一般,没有充分的吸引力吸引读者,本文就分析近现代体育报刊出版状况,提出体育报刊出版良好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南方体育》曾经一度被看好,但在5年的时间内几经改版后,终于宣告停刊,所为者何?此前,也有几份体育报刊宣告停刊,莫非体育报刊的末日来了?然而,病树前头万木春,就在《南方体育》将要退出这一是非之地前,仍有一份名叫《扬子体育报》的报纸“勇敢”问世。作为一份极具个性色彩的专业报纸,《南方体育》的得失值得总结,其他专业类媒体也宜引以为鉴。《南方体育》停刊反思  相似文献   

4.
世界报业协会连续几年公布的“世界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报业大国日本不但牢牢占据这个榜单前几名位置,而且很多体育类报纸也拥有可观的发行量,跻身于世界前100位,在全球报业形成独特的“日本体育报现象”。世界报业协会刚刚公布的“2007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上,就有《东京体育报》、《体育日本报》、《日本体育报》、《产经体育报》、《体育日报》和《中日体育报》等人选,其中《东京体育报》日发行达242.5万份,排在第11位。  相似文献   

5.
何颖 《新闻界》2003,(4):11-12
2002年7月,由新华社主办、中国证券报出资300万元,云集新华社体育精英,曾在20个中心城市同时分印的《体育快报》宣布停刊;同年9—10月,两份由省级报业集团打造的专业性体育报纸———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1世纪体育报》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体育报》也相继宣布停刊,业内人士对此颇感震惊。而2000年3月创刊的《南方体育》虽仅用一年时间,便挤进中国体育报三强之列,但在随后的日子里,《南方体育》左冲右突,却总是摆脱不了中国体育报业老大《体坛周报》的阻击,除在广东影响较大外,在其它地区的推进并不顺利。此外,原先上海专业体育…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一般都是综合性报刊,《勤奋体育月报》作为专业性体育期刊,其诞生足以证明当时体育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勤奋体育月报》的概况,并重点分析了其对女子体育的宣传,旨在为民国时期女子体育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许红 《青年记者》2001,(5):40-40
近两年山东省报刊不断出现新面孔。其原因大多数是原报刊更名而致,并非新创办。归纳近两年我省报刊变更资料,可以将更名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种:适应市场需求而更名。许多报刊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求更名。一种情况就是取消报刊名称中的地名。如《山东体育报》更名为《体育晨报》;据了解,这类报刊更名后,全国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际体育赛事的频繁,中国的体育传媒也频频在困际赛场上与海外同行同台竞争.国内专业的体育报刊面对这种竞争与挑战,在人力资源、发行机制、广告机制卜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化运作机制.除了国家体育总局的机关报<中固体育报>外,体育类报刊发行量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个人购买实现的.因此,体育报刊无疑是目前中国传媒领域中市场化最高,也是发展最充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贺遐 《传媒》2014,(17)
正1958年9月1日,《中国体育报》的前身《体育报》创刊,在发刊词上,明确提出了《体育报》的使命就是"提倡体育"。作为中国体育事业宣传的主力军和主渠道,自创刊以来,《中国体育报》一直忠实记录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倡导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发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代呐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身兼两特性市场化难行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大众对体育活动的日益关注,体育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随着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拚搏,勇攀世界体育运动高峰,摘取一个又一个桂冠,一个前所未有的“体育宣传热”也出现了。但在体育宣传中,有的时候,有的文章也有些“热”得过火,与其说给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群众带来动力,还不如说带来了“心理压力”。致使不少教练员发出“不能输”的唉叹。国家女排教练邓若曾在上海国际女排邀  相似文献   

11.
日本报纸十分重视体育报道,几乎每家报纸都是这样。日本有专门的体育报,如1946年创刊的《体育日刊》、1949年创刊的《日本体育》,1949年创刊的《东京体育》是日本最早的体育晚报,还有《东京中日体育》、《中京体育》、《产经体育》、《北海道体育日报》、《九洲体育》等。据1980年统计,体育报共15家,总销数超过490万份。197'6年统计,体育报在全国性的报纸中占7.7%,在区域报纸中占8.6%,占地方报纸的9.8%。  相似文献   

12.
杜江静 《传媒》2015,(22):38-39
近年来报业主体业务下滑加剧,传统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网络广告收入始终无法弥补实体广告下滑的现状,融合发展成为突破困境的重要选择. 《扬子体育报》创办于2005年,是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牵头,联合地方相关体育部门,利用《扬子晚报》品牌促进发行.目前,《扬子体育报》每期的发行量高达20万,不仅成为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体育报,也成为体育品牌拓展江苏市场的最佳平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扬子体育报》同样面临危机.为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扬子体育报》成立了扬狮体育数字传媒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本文以《扬子体育报》为例,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以期为传统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去年夏天,在体育媒体中较有影响力的《球报》、《南方体育》相继停刊之后,一时,专业体育报纸的生存成为一个颇受人关注的问题? 专业体育报的格局衍变 1、从只此一家到群雄并起1958年,《体育报》(《中国体育报》的前身)创刊,这是新中国第一家真正的体育专业报纸。这是国家体育总局的机关报。作为机关报,在我国的体制下,它有着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2001年曾经是中国体育报刊的黄金年,那么,2005年就是让它们不寒而栗的“黑洞”年。这一年,残酷的市场吞噬了一家又一家体育类报刊,与往年不同的是,被吞掉的不是“虾米”“小鱼”,而是曾经在市场大潮中游刃有余的“大鱼”。今年7月辛酸告别读者的《球报》发行量最高纪录曾经高达100多万份,而8月份黯然退出市场的《南方体育》尽管背靠财大气粗的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但最终也难逃厄运。几年前曾经对体育报刊抱有复杂情感的中国足协“掌门人”阎世铎曾说:“现在全国有7000多名足球记者,如果一味要把中国足球扒光、搞臭,你们将来也面临着再就业的危险。”尽管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阎世铎把中国足球搞得无法让人恭维,但是他对中国体育报刊前景的评价却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须知,那个时候全国体育报刊正得意洋洋、踌躇满志。而短短几年过去,体育报刊的生存状况已被阎世铎不幸言中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体育赛事频繁,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注重国民的综合素质,国际体育赛事、国内体育赛事、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社区体育活动等都属于体育传媒关注的范畴。这导致我国体育传媒呈现出竞争的趋势,国内十分专业的体育报刊争先报道体育赛事,在发行机制、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和广告机制方面都趋向市场化运作机制。因此,体育报刊的业内人士越来越注重研究新媒体视角下体育传媒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今全球较有影响的专业体育报纸大多分布在西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专业体育报纸如法国的《队报》、西班牙的《马卡报》、意大利的《米兰体育报》、德国的“踢球》、日本的《东京体育报》历经百年而不衰,并在与广播、电视、综合性报纸和网络的长期竞争与合作中得到发展和壮大。其中隐含的经验和发展规律,对我国年轻的专业体育报纸的发展应有借鉴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英文体育报刊中有大量与体育相关的词语,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这些词语轻松活泼,其中不少用词另类独特,对体育报道起到很好的解读作用,增强了英文体育报刊的可读性,对体育推广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体育的现代化和职业化发展以及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体育运动在大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专业的体育媒体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的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非体育报业(晚报、日报)都将体育新闻作为吸引受众的一个热点和卖点。和政治类、经济类、娱乐类等其他类别的新闻相比,体育新闻因其特有的专业性、高情感性(伴随竞技成败而产生)和大众性而独具特色。从语义连贯性、结构衔接性和交际目的性来看,一则体育新闻也就是一个独立的语篇,  相似文献   

19.
早在100年前,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就把体育作为传媒吸引受众接触的三大法宝之一(另外两个是诽闻和犯罪)。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美国这个世界上体育最普及、职业化最高的国家,却没有一份能长久存在的全国性专业体育报纸。1990年创办的《国家体育报》如昙花一现,18个月后就难觅其  相似文献   

20.
生于3月4目的《21世纪体育报》在9月28日死掉了,刚过半岁生日,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由《足球》报著名记者李承鹏和全兴俱乐部总经理许勇担纲的这份新生体育报在创刊之初也进行了一系列时兴的市场化操作,由全兴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签约组建21世纪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