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它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心性的精神之学,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传统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的首倡者李炳亭先生,曾提出高效课堂应该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特征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特征要求语文教学要传递知识、方法和能力,成为"知识的超市";人文性的特征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完成"生命的狂欢"。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结与提高阶段,语文  相似文献   

3.
人文教育是精神的、智慧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应关注的是充分挖掘人文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真正让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在培养人的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袁振国教授提出“要以人文精神进行文科教学”。他特别指出,文科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因此,在语文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理念、人文情感、人文情操、人文情趣、人文情理等,合理地加以阐发,有效地加以渗透,适时“呐喊”,适度“灌注”,使人生得以充实,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无疑是语文教学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晗 《现代语文》2005,(9):43-44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新课标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悟其精神,有助于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语文教师准确把握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就是作者、编者、教者、学生四方的心灵交汇,作者的情思,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激情,学生的感悟,在教与学中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命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小学阶段是人文教育的启蒙阶段,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  相似文献   

8.
鲁迅曾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与“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该树立起大语文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毫无疑问,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能反映其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说,多元解读体现的是语文教学最为本质的一面,是语文特性和人文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这方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应该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色彩。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深厚情感,塑造学生健全而独立的人格与气质。  相似文献   

13.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天然具有深厚、鲜明的人文特征,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语文成了应试的工具;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精神培养割裂开来,以致学生思想苍白,情感贫乏。杨东平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培养人文精神,就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舍弃了人文精神,就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一、…  相似文献   

16.
肖瑜 《陕西教育》2009,(4):53-53
大家知道“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的灵魂。我们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因此,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起源。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实施语文教学,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我们当今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有待于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论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正式颁布的新误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观念、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从教师、教材、学生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这种人的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动态关系中,应该具有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并体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的灵魂。我们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因此,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起源。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实施语文教学,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我们当今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有待于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住,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含一个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感悟能力,而且还包括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语文,作为母语,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和精神。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天然乳汁。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