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魂",医书《四圣心源》有云:"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魂者,神之初气……"可见,"魂"在"神"之前,泛指一切思想、精神之本源。什么是媒体品牌之"魂"?在媒体品牌产生的过程中有哪些本源思想可供借鉴?笔者以为,凤凰卫视是一个绝好的"解剖标本"。从1996年至2011年,凤凰卫视已经有了15年的历史。15年的发展应该可以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本文以"凤凰之路"为"史鉴",竭力厘清打造媒体品牌的一般规律和本源思想,希冀对当下中国主流媒体以及海外华语媒体进军"国际传播"市场的战略和策略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读完沈峥嵘的人物通讯,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这种人物通讯报道的时代感。也就是说,作为省委机关报的人物报道,在奏响时代主旋律的同时,其节奏与旋律又与这个时代是合拍的。这就是这些人物通讯的特色。从这些人物通讯的选题上看,沈文找到了上与下的较好结合点。即上符合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下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大众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农村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王乐义》,曾引起较大反响。先后获得多个奖项,回忆采写过程,我们的体会是,贴近、贴紧人物才能写出人物的魂。人物通讯,如果依靠大量的参考资料,写起来可能很顺。但很容易写得干干巴巴,令人生厌。用句行话说就是:无魂的人物不活。所以,依靠材料写成(或者凑成)的人物是扁平的,而不是立体的、丰满的。  相似文献   

4.
读完沈峥嵘的人物通讯,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这种人物通讯报道的时代感。 也就是说,作为省委机关报的人物报道,在奏响时代主旋律的同时,其节奏与旋律又与这个时代是合拍的。这就是这些人物通讯的特色。从这些人物通讯的选题上看,沈文找到了“上”与“下”的较好结合点。即“上”符合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下”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传媒小语     
人物通讯绝不可有任何虚构。一篇人物通讯,哪怕只有很微小的一点虚构,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为读者一旦知道有假,必然会对整个通讯产生怀疑,这将是一种可怕的"信任危机"。读者看待  相似文献   

6.
在人物通讯的采写中,善于用"情"感动人是其核心要素,有利于丰富人物形象,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立体的人物印象。本文就从人物通讯中"情"的作用出发,进一步探索其中的情感表现和表达方法,为新闻工作人物通讯的采写提供理论指导,使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人物通讯作品。  相似文献   

7.
人物通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体裁。它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感染和教育读者。 人物通讯的写法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写“全人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如长篇人物通讯《伟大的战士》就是这样,它鲜明而又重点突出地记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一生;二是写人物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事迹,为人物重点“素描”,如人物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下简称《孔繁森通讯》)就是这样,重点记述了孔繁森两次进藏的先进模范事迹。这两种写法比较而言,后一种更为常见。 人物通讯在文体上属于记叙文,其写作要求与记叙文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人物通讯既然是一种独立的通讯体裁,其写作上也就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般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事写人,以事托人  相似文献   

8.
人物通讯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失真"、"失情"、"失血"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人物通讯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畅 《新闻三昧》2009,(1):39-40
新闻通讯写作中的人物通讯,作为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及时向社会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具体说来,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因为文体的需要和体载的限制,读者对人物通讯中人物个性的鲜活,具有更强烈的渴求和兴趣.一篇人物通讯的社会影响,也会因对人物个性描写的上乘与平庸,而有高低之别.撰写人物通讯,要特别注意突出刻画人物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刘畅 《新闻三昧》2009,(2):39-40
新闻通讯写作中的人物通讯,作为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及时向社会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具体说来,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因为文体的需要和体载的限制,读者对人物通讯中人物个性的鲜活,具有更强烈的渴求和兴趣.一篇人物通讯的社会影响,也会因对人物个性描写的上乘与平庸,而有高低之别.撰写人物通讯,要特别注意突出刻画人物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人物通讯是时代的需要、读者的需要,也是新闻人的责任。当下人物通讯如何契合时代发展、写出特色、引发读者共鸣,是每一个新闻人面临的挑战。中国新闻奖是国内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其获奖作品反映了相关领域的最高水平,具有示范意义和引导作用。本文从近几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人物通讯类作品入手,从选材、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分析比较其共性与特色,探寻当下人物通讯写作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亚东 《青年记者》2016,(16):45-48
科技常常蒙着神秘的面纱,科技人物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所以,要想写好科技人物通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远离俗套 科技人物通讯是人物通讯的一种.一方面,人物通讯的所有采写要求对它来说都是适用的.作为一种最常见的通讯形式,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启迪读者的目的.具体说来,比如人物通讯要有动听的故事、精彩的细节以及鲜活的语言等,而所有这些都是科技人物通讯必备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每一个典型人物都有其不同寻常的个人经历,都有一系列闪光的事迹,但如果不能把海量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来.笔者认为,人物通讯写作贵在有“神”.  相似文献   

14.
刘雪红 《新闻窗》2011,(5):32-33
相对于消息而言,通讯是新闻体裁中的"重武器"。通讯按报道题材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工作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四大类。人物通讯,顾名思义就是写人,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一群人。一般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记录历史的进程中,人物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意义和作用重大。由于改革浪潮和平民化思潮的冲击,曾经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和媒体格局有所转变,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难以像以前一样产生轰动效应。与此同时,非典型人物报道愈来愈被重视。《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的人物通讯作为非典型人物通讯的代表之一,以其用精彩故事承载人物、突出表现人物个性、在场景中刻画人物等写作手法,在社会转型期的剧烈变化中,通过普通百姓"不普通"的命运来反映人性的真善美及社会变迁,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赞誉。作为长期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的一名记者,笔者长期学习和研究《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并在编辑指导下采写了一些人物通讯。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习体会和采写感悟,浅谈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6.
人物通讯是反映新闻人物的事迹及成长过程的通讯报道,是通讯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人物通讯究竟如何写,似乎很难回答。世界之大,千人千面,怎可能用一种形式去套呢?在这里只想谈谈近年来写人物通讯与接触人物通讯稿件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媒体的各类通讯中,人物通讯占据着突出位置.人物通讯的核心是写人.如何写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独特的"这一个"的确很难.笔者认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它是一种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在报道人、事的基础上着眼于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分析。人物通讯则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往往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典型事例或情节,新闻工作者大量地挖掘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  相似文献   

19.
一篇人物通讯,通过报道特定人物的先进事迹,宣扬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讴歌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推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或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一篇人物通讯的主题,像一根红线,把各种素材串连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主题,是记者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经过反复酝酿,逐步形成的。写人物通讯,提炼好主题,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把人物通讯写好,那就要在提炼主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是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也是较难创作好的。好的人物通讯不光要有事迹,还要有思想,让人物有灵魂、生命。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躯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人物通讯的精髓。有了生动、精彩的细节,才能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才能让人物"活"起来,从而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那么在电视人物通讯中如何用细节来展现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去教育人、感染人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