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出从文本的语言形态进入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步入近代,台湾受到列强的侵略。清廷高度重视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大力经营开发台湾。经过清廷20余年的经营,台湾成为当时全国洋务运动中的先进省份。台湾的近代化有自身显著的特点,而造成台湾近代化取得如此显著成效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收复台湾宣传运动,唤起大陆民众关注台湾问题,同时要求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复台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与光复台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谱写了两岸关系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4.
试题(一) 一、填空题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早在公元________年,吴国孙权就派大将__________等到达台湾,台湾当时称_________。隋朝时候,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当时台湾称___________。元朝时在澎湖设置了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当时称台湾为_______。______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的西南海岸安平湾一带,修筑了_________;后来进一步侵占了整个台湾。1662年,_________打败了盘踞台湾_____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84年,__________在台湾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867年,一只美国船在台湾海面触滩沉没,________借口船上的水手在台湾被杀,派军  相似文献   

5.
李诠林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15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台湾作家在岛外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岛外写作"(Exodus Taiwanese Writings)。这些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湾。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又可谓之"归岸文学"。这种"归岸文学"对台湾岛内留守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薪传、对台湾文学吸取其他地区进步文化而发展自身,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台湾目前青年失业问题加剧,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强烈。台湾青年希望提升职业竞争力,政府更期待促进青年就业。全文探究了台湾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的策略与趋势,首先说明面对社会变迁及生涯发展困境,台湾青年职业继续教育需求快速提升;其次探讨台湾提供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的方案,然后说明台湾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的相关策略;最后提出台湾青年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台湾“解严”前,汤志钧的戊戌变法研究著作即遭到台湾出版商翻印,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其研究的学术市场。他还有机会在境外参加学术会议之际与台湾学者接触。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台湾学者慕名访问了汤志钧并向台湾学界介绍了他的学术研究及其治学历程。1992年3月,他应邀担任台湾东海大学客座教授,成为两岸直接交流以来第一位于台湾高等学校讲学的大陆历史学家,在两岸史学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之后,他的多种著作在台湾获得出版,促使其于1997年再度赴台讲学。据1998至2021年台湾硕博学位论文中征引汤志钧著作情况显示,汤氏整理的康有为、章太炎等史料集和他的经学史、戊戌变法研究,最受台湾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8.
台湾著名爱国历史学家连横从小就以著台湾史为己任。他虽身处日本殖民统治的环境中,但却始终坚持信念,孜孜不倦,用十多年的时间著成台湾史学巨著《台湾通史》。《台湾通史》是连横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艰辛付出,也寄寓着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文章从《台湾通史》的写作动因、写作过程两方面对《台湾通史》的写作进行了考察,并就《台湾通史》的成就及连横撰述《台湾通史》的艰辛付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称台湾入联公投的行为是一项“挑衅的政策”。她声称华盛顿方面不支持台湾在2008年3月举行入联公投,并认为此举会造成台海“不必要”的紧张局势。她谴责台湾的举动“不会为台湾人民在国际舞台上带来真正的好处”。1971年前,台湾曾以“中华民国”的身份占有联合国席位,1971年后,台湾代表被逐出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合法席位。2007以“台湾”的身份申请席位失败是台湾第15次连遭联合国封杀。  相似文献   

10.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出从文本的语言形态进入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梁燕 《基础教育参考》2007,(2):38-40,47
1947年,台湾第一所专科学校台北工业专科学校改制成立:1974年台湾第一所技术学院台湾技术学院成立:1997年台湾第一所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成立。经过近60年的发展,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从层次上已经发展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占据技职教育的主体,并与中等技职教育共同构成一贯完整的台湾技职教育体系,成为台湾教育发展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之间弹性构架、相互贯通,是台湾技职教育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有关台湾的空间想象非常少。在台湾的叙述方面形成了"宝岛"与"魔窟"的并置,让大陆读者形成了对台湾的最初想象。文学中的台湾想象增强了大陆读者对台湾的认同感,减弱了大陆读者对台湾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13.
福建教育学院认真学习贯彻《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把开展台湾基础教育研究作为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服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托继续教育研究室,组织开展台湾基础教育研究工作,努力在海峡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上积极作为。研究课题包括台湾基础教育情况、台湾基础教育政策、台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台湾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台湾教师培训机构情况、闽台基础教育关系、台湾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教学情况研究等。为扩大台湾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学院专门编印《台湾基础教育研究》丛书,供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中小学校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中美关系发展的顺利与否同台湾问题处理的好坏息息相关。长期以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不断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历史证明,在由台湾问题引起的中美关系危机中,美国应承担主要责任。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5.
西川满台湾民俗题材文学中的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其中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断的反证.  相似文献   

16.
台湾群岛自古就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与福建地区密切相连,百余万年前华南的哺乳脊椎动物就从福建移入台湾。之后,大陆的智人约于五万年前徙入台湾。旧石器时代末与新石器时代,大陆的古越人又从福建或从迁入的南洋群岛徙入台湾,逐渐形成台湾地区的诸多氏族或部落。炎帝、黄帝的后裔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相继迁入台湾,以及建国前大陆大批汉人的迁入,形成今日台湾约2100余万同胞。同时,从三国起,大陆王朝就与台湾有了交往,宋、元已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又建立了尊奉明朝的郑氏王朝政权,清康熙帝统一台湾,建立了地方机构台湾府,派官员治理。其后,台湾省一直隶属于中国政府管辖。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23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见并宴请台湾高校校长京津参访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林智敏、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副总干事杨农陪同会见。台湾高校校长京津参访团由台湾前"教育部政务次长"、现台湾南华大学校长林聪明任团长,团员是来自台湾21所大学的39位院校长。榕明理事长对远道而来的台湾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说,通过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和中华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8.
台湾问题最终要解决,但如何解决,成为海峡两岸争论的焦点。本文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台湾的现状以及台湾的前途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对于台湾来说接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政府统一台湾。1684年,康熙已认识到台湾弃取所关重大,便命朝臣聚议具奏,并发布诏谕,宣布成立台湾府,隶福建省台湾厦门道。道下设台湾镇台和台湾府,府下分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1728年(雍正六年)增设澎湖厅,翌年改台厦巡道为台湾道。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根据沈葆桢建议决定:福建巡抚每年冬春驻台湾,夏秋驻福州。1885年垂帘听政的西太后发了圣旨,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是年,又决定将台湾建为省,并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从此,台湾成为中国当时第二十个行省。台湾建省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20.
陈创平 《文教资料》2011,(30):119-120
1885年10月清政府设立台湾省.刘铭传奉诏出任台湾巡抚。作为台湾的首任巡抚.刘铭传在抚台期间,在台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刘铭传在台湾推行洋务的优势所在,分析刘铭传在近代的洋务大潮中.在台湾推行影响深远的改革,奠定台湾近代化基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