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志愿者队伍,来自南非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是其中的一位。2004年9月,他来中国支教。在期满送别的宴会上,他以恭维的口吻对中国官员说,在我访问的16个国家中,中国学校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中国孩子也是最懂礼貌、最好教育的。坐在他身旁的教育官员听了,感到非常骄傲。问他此话从何说起?尼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呼唤无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外国教育家说:“当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一位中国教育家也说:“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教育?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如何来实施无痕迹教育?  相似文献   

3.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思念家人之苦。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从小双目朱明,懂事后他深深烦恼,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感到一辈子完了。亲友、社会都来关怀他,照顾他,但他不愿在怜悯中度过一生。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因为上帝特别喜爱它的芬  相似文献   

5.
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著名的延世大学向韩国朋友介绍中国的廉政建设。首先,我想引用对当代中国廉政建设最有影响的两位领导人的话。一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他在1992年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指出: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他还指出: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有失败的危险。另一位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他在1997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  相似文献   

6.
朋友王童叫我回答一个同题: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幻片?其实,这问题该去问电影导演才对。我认得一两位电影导演,找到一位当面请教时,他就露出一种蒙娜丽莎的微笑来,笑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笑完了以后他朝我大喝一声:没的还多着哪!少跟我来这一套……吼得我莫名其妙,不知自己来了哪一套。搞电影的朋友近来脾气都不好,我也不知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军犬黑子     
佚名 《阅读与鉴赏》2003,(10):53-55
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位军犬训导员。我问他:最聪明的狗能达到什么程度?他说:除了不会说话,跟人没有差别。他的回答,令我一怔,随后我说:你准是掺进了许多感情色彩吧?不!他说。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横跨在小河上的桥断了。这天,来了一位画家,他看到这里的风景后,惊叹不已,便走一路。画一路,当他看到小桥后,便叹道:“真是一大缺憾!”说后便走了,留下很漂亮的画,可桥仍然是断的。几天后,来了一位数学家,当他看到断了的桥时,说道:“这座桥之所以会断是因为……”说着,他写下了一堆公式满意的离开了。  相似文献   

9.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老人,在退休之后一直无所事事。每天,他就靠跟几个棋友下棋来打发日子。那是在他刚过完80岁生日的一天,他约一位朋友到公园去下棋。然而,他的那位朋友因为遇到一件急事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坐在一条长椅上,百无聊赖地注视着前面那一条街道上的过往行人。此时一位身背画架的中年画家,也走过来歇息,俩人就互相攀谈了起来。临走时,画家建议老人到附近的画室走一走,通过学习绘画来消遣一下。老人说:“我连画笔怎么拿都不知道,怎么能作画呢?”画家就说:“你可以去试一试嘛。”待那个画家离开后,老人便思索起来:“或许绘画…  相似文献   

11.
龚光 《教育艺术》2004,(5):33-33
《远征新时期作品选集》就要出版了,为妻的我建议请一位名家为他写一篇荐介,可他执意要我来写,他说:“你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我是用心来写,你是用心来读。”当时,我好感动!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是现代作家中“西化”色彩极重的一位,他对西方明的谙熟和倾心赞美认同是不言而明的,因此,许多人相信。他是一位用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方块字来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理想化诗人。  相似文献   

13.
谭丕模教授是一位长期奋战在文化教育战线上的战士,一位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史的学者,一位忠诚而笃实的教育家。他从30年代起,便从事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勤勤恳恳地为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而奋斗。1944年秋至1949年春,他在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任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为了培育进步人才,不顾多病之躯,夜以继日地工作。他除掌管系务工作外,还讲授《中国文学史》,并以系主任身份,延揽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和进步人士来院任教,培养出一大批爱国有志、品学兼优的进步青年。同时,他积极投入…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我就“面临中考,你如何选择”的问题在临川一中初三年级作了个小型调查,同学们普遍认同了这一观点:“在当代,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在调查表中写下了这样的心声:“要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努力读书是惟一的出路!”这位同学根据对比资料,作出如下结论:农民的致富程度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高的,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文化程度低的,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一位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坦言,他很怕中考,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还是要在初中的最后阶…  相似文献   

15.
校园趣闻     
验算一位监考老师正纳闷地盯着一位学生在掷骰子,奇怪的是……那学生同一题掷好几次……于是便问那学生为什么?那学生无奈地回答道:“难到不用验算吗?”常识问答老师:“你脚上穿的鞋是什么做的?”学生:“是皮做的。”老师:“皮是从哪里来的?”学生:“牛身上来的。”老师:“那么,供给你皮鞋穿,又供给你肉吃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是爸爸。”哲学系某君是辅大哲学系毕业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直失业在家。某日,一位大学同学介绍他到木栅动物园打工,他很高兴地去了。原来动物园有只老虎临时生病送医,要他穿上虎皮暂代一下…  相似文献   

16.
随和是宝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分别多年,同学们重新相聚时,除了在外地或有特殊原因外,总有个别人不想参加聚会,或者组织者根本不想通知他参加。问问原因是什么?答曰:他不随和。同学在食堂用餐,甲、乙两位同学已经坐下吃饭。这时来了位丙同学,他想在吃饭的同时和甲同学商量一件事情,便和乙同学打了个招呼,看能否移个位置,让他和甲同学成邻座。这对乙同学来讲,是与人方便的事,何乐而不成人之美。再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也不损害自己一丝利益。乙同学当然乐意挪位,成全甲、丙两位同学。许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如乙同学那样去做的。…  相似文献   

17.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请同学们注意倾听,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他来天就亮,他走黑洞洞。(猜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师道》2004,(5):5-5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这一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完了。后来一位老师开导他:“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一位牧羊人     
一位牧羊人,在一株大树下,看守着一群羊。他衔着烟斗,身上背着一支猎枪。一位牧牛童子,牵着一头牛来了,一同休息在这株大树下,他手里拿着一根竹枝,做鞭子。牧羊人说:你拿着鞭子要打牛吗?你不该使用暴力呵。童子问他:那你为什么要背着猎枪?——我是怕万一有坏人来偷我的羊。不过,这劳什子,实在是没有的好。牧羊人把猎枪取下来,放在身边。童子便拿起猎枪来玩耍。忽然来了一只老虎。牧羊人骇慌了,赶快爬到大树上去。童子举起猎枪来便要打那老虎。牧羊人更骇慌了,在树上大叫:小伙计! 你不能开枪啊,老虎是要吃人的!童子已经开了枪…  相似文献   

20.
启明 《老年教育》2007,(8):20-20
一位农民朋友曾向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一天,我拉着沉重的板车走了很远的路,已是疲惫不堪。前面又是一段长长的上坡,我不禁望而生畏,心想:凭我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拖不上去了,必须要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来了一位过路人。他大概已看出我的窘境,笑着对我说:“没关系的,我来帮你推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