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 《湖北档案》2005,(1):67-68
希特勒是个种族狂人,极力鼓吹“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而纳粹的“理论家”们也不遗余力地为之摇旗呐喊。他们编造了这样一个弥天大谎:说古代的雅利安人是一个法力无边的神族,在地球万物被洪水淹没前,这个神族的一批祭司躲过劫难来到西藏,后来远涉北欧成了日耳曼人。可见,日耳曼人的祖先就是神族的雅利安人,而雅利安人的祖先就在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海因里希&;#183;希姆莱作为纳粹党的第三号人物,是“日耳曼种族优越论”的坚定信徒,  相似文献   

2.
1936年8月1日至16日,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奥运会会址选在柏林,是个历史错误.德国纳粹十分仇视和反对奥运会,认为这是"犹太人和和平主义者搞的花样",认为德国运动员与黑人一起比赛有损日耳曼民族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竞争     
小肖 《出版参考》2008,(3):50-50
1936年,在柏林体育场,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第11届奥运会开幕。那正是法西斯猖獗的年代.别有用心的希特勒要借助世人瞩目的奥运会来证明:雅利安人种是最优越的人种。  相似文献   

4.
文化根源     
傅佩荣 《出版参考》2005,(6S):25-25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神话,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或者自己的祖先是神特别创造的,能够得到神的眷顾。这种神话可以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认同。举例来说,欧洲有一个小国叫奥地利,其人民跟德国同文同种,属于日耳曼民族。那么我们可以问:“德国如此强盛,而奥地利这么小,经济也不算富裕,那么奥地利人为什么还愿意做奥地利人呢?  相似文献   

5.
阿伦特两论     
汉娜·阿伦特有好几重角色,她试图从这些角色中摆脱出来,或与之保持一种本雅明所说的“批评的距离”,而这就决定了其思想的一般特征,即作为局外人的局内人的反思。这赋予了其思想以非同一般的洞见。她曾是没有犹太人意识的犹太人,也一度是曾没有种族意识的海德格尔的情人(海德格尔有不少犹太人朋友和弟子,如雅斯贝尔斯的夫人、马尔库塞和阿伦特)。实际上,在纳粹将已淡忘的反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动员策略重新提出来之前,德国的日尔曼人和犹太人大多都把自己看作德国人。尽管在纳粹反犹主义浪潮中阿伦特被迫流亡美国,但这种经历并没有使她变成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作为纳粹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她并没有在思想上认同受害者的哲学。她太清楚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的角色转换。纳粹当初不也正是以西方受害者(巴黎和会对战败的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剥夺)自居,以唤起受害者的道德优势并进而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施害的正当理由吗?阿伦特追求的是公正。她既分析专制主义的起源神话,又批评以色列的政策,这就使她既见斥于施害者,又见斥于当初的受害者。她两面都不讨好,也无意于讨好什么人。她站立在中间,而这个位置,恰恰是使一切真正的批评成为可能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文化根源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神话,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或者自己的祖先是神特别创造的,能够得到神的眷顾。这种神话可以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认同。举例来说,欧洲有一个小国叫奥地利,其人民跟德国同文同种,属于日耳曼民族。那么我们可以问“:德国如此强盛,而奥地利这么小,经济也不算富裕,那么奥地利人为什么还愿意做奥地利人呢?他们为什么不干脆移民到德国?”这是因为奥地利人很重视教育,他们教导小孩每天在睡前聆听国家广播。广播中总会有一句话“:没有奥地利,就没有欧洲;没有欧洲,就没有世界。”所以奥地利人能够以身为奥国人为荣。这句广播词的…  相似文献   

7.
犯罪到底是什么?在圣西门看来,人类种族的黄金时代不是在我们的后面(过去),而是在我们的前面(将来),它在于社会秩序的日臻完善,我们的祖先从未见过,但我们的子孙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到达这一境界,而我们的任务是为他们铺平道路.[1](p3)言下之意即研究犯罪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侯希文  李祝喜 《档案》2015,(4):12-16
西藏岩画作为西藏地方的"准文字档案",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文字产生前西藏地方社会生活的各种世相,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瑰宝,是档案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考论西藏岩画的档案属性、载体构成、损坏原因和保护对策,以期引发学界对西藏岩画保护的进一步研究,促进政府机构强化对西藏岩画的实体保护和管理,从而使西藏岩画这一"准文字档案"在藏族历史文化研究和西藏地方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纳粹期间的德国,大部分教授公开表态支持纳粹政府。大师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发表校长就职演讲时说:"任何教条和思想,将不再是你们生活的法则。元首本人,而且只有他,才是德国现在和未来的现实中的法则。"爱因斯坦认为,"德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0.
朱昭华 《历史档案》2013,(1):96-104
1887年藏人在隆吐山设卡,引发了中英之间藏锡边界纠纷,迁延多年,英国以此为借口两次发动侵藏战争,并最终撇开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直接谈判,签订《拉萨条约》。在中、英藏锡边界纠纷中,驻藏大臣无力说服西藏地方政府履行条约,反过来又使英国开始质疑清政府的治藏主权,在日后的西藏问题上提出所谓的"宗主权"概念、"西藏独立论"等。同时,从中英有关西藏问题的交涉中可以看到,英国政府不仅在藏锡边界问题上攫取利益,同时对打开西藏贸易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亦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11.
出卖捷克的人: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外长齐亚诺。时间:1938年9月30日地点:德国慕尼黑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不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德国对它早就垂涎三尺。捷克境内有300万日耳曼人.大多居住在苏台德区。1938年4月,以汉伦为首领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区从捷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前,日耳曼地区的档案工作由于缺少标准规范的统一管理,文档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日耳曼地区的学者围绕"档案权"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在此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了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构想。在"档案权"概念的影响下日耳曼地区也在欧洲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集中式的档案管理体制。梳理"档案权"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与影响,并从文档真实性问题的角度对"档案权"概念与古文献学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讨论"档案权"概念特殊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航空档案》2009,(10):54-67
纳粹时代的科学,如果单纯以科学的标准来看可能是令人惊叹的,但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却是极端恶劣的,对此有些人以嘲讽的态度指出,后者乃是前者的后果。那么当我们翻阅浩如烟海的纳粹末日计划,掩卷而思之余就会产生这样一个念头:这些1946年的纳粹战争机器,哪怕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成为了现实,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种担心实际上并不是子无虚有的,甚至于这个庞大计划最具战略意义的那部分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现实!谁能想到,整个世界在万劫不复的边缘曾经徘徊得那么近……  相似文献   

14.
画中有话     
"迟了,但还不算太迟。"近日,德国街头出现了近2000张海报,悬赏最高2.5万欧元,征求在世纳粹战犯的线索。在世的纳粹犯基本是90以上的耄耋老人了,有人质疑,将这些年事已高的纳粹战犯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5.
摄影报道是西藏分社各项报道中一张耀眼的名片,一图胜千言。摄影报道一直是西藏分社讲好西藏故事、传递西藏声音的出彩点。今天我想用几个问题与大家分享践行"四力"的体会。第一个问题是:土生土长的西藏人会"高反"吗?在西藏,每上升一米,渺小的身体就要更艰难地对抗巨大的自然。高寒缺氧是锁住你双脚的枷锁,而打破枷锁,敢于到更高的地方采访拍摄,是高原新华人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16.
1942年8月,波兰的彼得库夫,德军集中营. 一天早上,我仿佛听见妈妈温柔而清晰地对我说:"儿子,我要送一个天使给你."然后,我醒了.这是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我的妈妈已经惨死在纳粹的枪下,而这个地方只有苦役、饥饿和恐惧.  相似文献   

17.
堕民是我国旧社会的一个贱民阶层,他们在逢年过节时上平民家讨彩头,红白喜事时充当吹鼓手和喜娘等,不准科考捐纳,平民不与其通婚杂居.堕民在有些地区又称"轿夫".关于"堕民"的起源,众说纷纭,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堕民是政治或民族压迫的产物;而在兰溪女埠镇,则流传着奴才起源说.传说堕民的祖先为奴才,当地堕民有王、陈两姓,王氏的祖先为童澄①的奴才,陈氏的祖先为方太古②的奴才.  相似文献   

18.
对于当今的传媒人,我有一个"论",叫做"一重三有"."一重"是重人格;"三有"是有作品、有理论、有影响.人的素质,要而言之分为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那么,"一重三有"我想就大体可以概而括之了.  相似文献   

19.
在血雨腥风12年间,纳粹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掠夺和破坏欧洲的艺术珍品。但是,有一个人却胆大妄为:他将伪画卖给了国会纵火案和组建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元凶戈林!这个人就是仿画奇才米格伦。戏弄纳粹,会使他的命运遭受怎样的曲折?137副画换来的赝品一份德国官方的秘密报告显示,到1944年7月为止,单从西欧运到德国的文物就装了137列铁路货车,计有4174箱,21903件,其中10890件绘画幅皆为罕见杰作。隆美尔、戈林等纳粹高级将领也借  相似文献   

20.
飞翔的猜想     
金元浦 《出版参考》2005,(11):27-28
最近,一位叫苏三的文化学者发出惊人之言:三星堆文明属于古犹太文明,中华文明实际上是一种"转载"文明,它的真正源头在中东.来到中国的以色列人主要构成了中国的夏、商、周文化,中国文明脱胎于红海文明,而古犹太人是中国人的祖先-这一惊世骇俗论调已经引起了业界"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