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孙軼青同志今年二月二十日在中国青年报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这个讲话总结了中国青年报近几年来办报的主要经验,现在发表在这里供大家参考。这个讲话稿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是根据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徐祝庆同志最近在该报一次记者会议上的讲话整理而成的,讲话内容虽是针对中国青年报的具体情况而言,但对新闻界同仁亦不无启发,故征得作者同意,本刊摘要发表,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在着重阐述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时谈到,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的喉舌,它同其他报纸有许多差别,但这些差别并不影响、也不应当影响它作为党的喉舌的根本性质。那么,中国青年报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喉舌的作用?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我觉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怎样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和青年成长的需要?这是近几年来读者经常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整党中,为了搞好报纸工作改革,我们多次研究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最近又认真学习了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我们感到,中国青年报要充分发挥党的喉舌、共青团中央的喉舌的作用,加强党同广大青年的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原主任马凯勉励青年好读书、读好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青年读书研究会,马凯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讲话中,他从自身经历出发,与青年们分享了他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体现了他对青年干部加强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的殷切期望。《中国青年报》发表雷振岳的文章说:发改委作为国家经济职能部门和政府宏观规划部门,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09,(12):68-69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9年9月25日,睢宁组织了一次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动员会。在这次会上,每位干部发言不得超过6分钟,发言者开始发言后,会场的大屏幕上就出现倒计时。睢宁还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决定限制开会发言时间,拒绝干部在会上说官话、套话、废话。这一举动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怎样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和青年成长的需要?这是近几年来读者经常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整党中,为了搞好报纸工作改革,我们多次研究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最近又认真学习了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我们感到,中国青年报要充分发挥党的喉舌、共青团中央的喉舌的作用,加强党同广大青年的联系,反映广大青年的呼声,就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团结教育青年的一贯宗旨,坚持复刊后提出的“跟中央紧些再紧些,离青年近些再近些”的指导方针,坚持把指导性放在第一位并尽可能加强可读性的办报原则。同时,还要根据新时期的任务和青年的特点,在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报,最近召开了两次编委扩大会议,讨论了加强报纸知识性的问题。中国青年报的读者对象,是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的青年。知识性是中国青年报编辑部历来注意保持的一个特点。几年来,中国青年报的知识性栏目和材料,都在日渐增多,但是,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读者的要求;同时,报纸最近一个时期对某些知识性的好传统发扬不够。最近以来,团中央曾多  相似文献   

9.
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在编辑方面制作精良,比其它纸媒的微信公众号要更胜一筹,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但是"中国青年报"也并非完美无缺,通过与《中国青年报》相对比,它在逻辑性和严谨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比较《中国青年报》及其微信公众号在编辑方面的差异性,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且从个别到一般,为其它报纸微信公众号在编辑方面的内容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创刊已有31年的历史了。很多读者在谈到它的时候,都认为它是一张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报纸。一些新闻界的同志也在评论《中国青年报》的特点和风格。坦率地说,《中国青年报》在创造自己特点的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很多问题,还正在不断地实践、摸索和总结。《中国青年报》有些什么特色和风格呢?在办报实践中是如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青年报创刊30周年。这张青年的报纸,也象与它同龄的青年一样,在阳光的抚育和风雨的吹打中成长。十年浩劫使中国青年报停刊了12年,直到1978年10月共青团中央恢复工作,报纸才恢复出版。中国青年报一复刊,就以其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为例,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上塑造的残疾人形象,研究媒介如何全面准确地呈现残疾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的特色刊目,它将焦点对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反映了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的人生故事。《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注重展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小见大中,展现社会某个阶层的横断面,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信息     
第二届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评选揭晓由中国青年报和中央电视台,青岛崂山花边厂联合举办的1987年度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评选活动,于2月26日揭晓。获本届“十佳”的是:郑鸣(中国青年报)、袁学军(解放军画报)、刘占坤(中国青年报)、李锦(新华社山东分社)、乔天富(解放军报)、陈炼一(中国妇女报)、钱捍(大  相似文献   

15.
刘萱  张静璐 《采.写.编》2021,(11):107-108
《中国青年报》在国学版块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古代女性人物,并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模式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解读.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对于古代女性人物的内容报道,总结出其建构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分析《中国青年报》在建构古代女性形象时呈现出的特点,以期为其他媒体在报道相关内容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信息     
第二届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评选揭晓由中国青年报和中央电视台、青岛崂山花边厂联合举办的1987年度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评选活动,于2月26日揭晓。获本届“十佳”的是:郑鸣(中国青年报)、袁学军(解放军画报)、刘占坤(中国青年报)、李锦(新华社山东分社)、乔天富(解放军报)、陈炼一(中国妇女报)、钱捍(大  相似文献   

17.
主流大报办新媒体,摸索前行,充满不确定.第一批创办主流媒体网站的《中国青年报》在新媒体道路上已走过11个年头.同样面对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匮乏的困境,《中国青年报》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以"中青在线"为主轴的新平台.近期我们在走访中央媒体过程中,与《中国青年报》常务副社长、新媒体发展中心主任张坤有了较深层次的交流,并试图通过这位在传统纸媒中进行新媒体探索的报社领导,了解《中国青年报》新媒体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身份     
石城 《视听界》2007,(1):110-110
2006年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一时评:《多收了九千亿,对我有什么好处?》。评论的起由是财政部长金人庆的一段讲话。金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说,2006年财政收入将达到3.9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收9000亿。可是这9000亿对普通百姓有什么好处呢?作者这样地提出了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希望把这9000亿用到改善民生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9,(4)
《中国青年报》对我使馆遭受北约轰炸事件的报道,既体现出党报的庄重,又兼有着“青年报”所具有的激情与活力。党报的庄重性,多体现在《中国青年报》硬新闻的设置上。首先,我使馆被炸后,《中国青年报》集中了头版的几乎所有的版面,予以报道。而头版头条又以重笔报道...  相似文献   

20.
孔燕  李越  姚超 《今传媒》2012,(6):10-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2年至2011年十年期间《中国青年报》上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内容的39个文本进行研究,发现《中国青年报》对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革新的促进和高考加分两方面。同时,对于大赛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方面,《中国青年报》持赞扬、乐观态度;而对于大赛促使获奖者所持有的保送资格、加分资格方面,《中国青年报》又持有否定、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