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六年制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 ,讲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根据本课的特点 ,笔者采用了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问一问请学生齐读课题后 ,让学生回答 :你们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然后共同筛选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②小壁虎向谁借尾巴?③小壁虎借尾巴结果怎样?并把这几个问题抄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 ,借助拼音 ,自读课文。二、填一填学生读通课文后 ,可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熟读3、4、5自然段。①小壁虎…  相似文献   

2.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讲读课文。笔者精心安排 ,大胆创新 ,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这样的板书设计有下列三个特点 :一、准确地揭示了课文思路《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小壁虎“挣断尾巴”(起因) ,再写“去借尾巴”(经过) ,最后写“长出新尾巴”(结果),这是纵向思路。其中详写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 ,向鱼、向牛和向燕子借尾巴是横向思路。这些在板书中都能清楚地体现出来。二、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渗透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 ,我有意让学生把小壁虎与蚊子、蛇与小壁虎两组动物提出来 ,从阅…  相似文献   

3.
师:小朋友们,我们读完了童话故事《小壁虎借尾巴》,请大家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生:因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师:尾巴断了,有什么关系?生:尾巴断了不漂亮。生:尾巴断了不方便。师:谁能把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完整地说一遍?生: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它觉得没尾巴难看,也不方便,就向燕子、老牛、鱼借尾巴。师:大家想想,要是小壁虎妈妈的尾巴断了,它会去借尾巴吗?生:不会,因为它知道自己会再长出尾巴来的。师:对!壁虎的尾巴能再生,断了用不着去借,而小壁虎不知道,难怪它去借尾巴。小壁虎最终没能借着尾巴,…  相似文献   

4.
《小壁虎借尾巴》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拟人的写作手法,采用基本相同的构段方式,通过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故事,介绍了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以及鱼、牛、燕子的尾巴的用途。教学时,可凭借插图导读,启发思维,理解课文内容。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随后放映投影片,观察小壁虎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作归纳:①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②小壁虎跟谁借尾巴?③…  相似文献   

5.
那是一节语文教学改革研讨课,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 课前,授课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录音、查字典、问长辈等方法去预习.一上课,戴着小鱼、小燕子、老黄牛头饰的3位小朋友上台,当他们正在炫耀自己的尾巴的时候,垂头丧气没了尾巴的"小壁虎"上来了,说自己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小壁虎没了尾巴,该怎么办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人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讨课。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一上课,戴着小鱼、燕子、老黄牛头饰的3位小朋友上台,他们正在炫耀“自己”尾巴的时候,垂头丧气没了“尾巴”的“小壁虎”上来了,说自己的尾巴是被蛇咬断了,怎么办呢?“小壁虎”话音刚落,下面的小朋友早就耐不住了,有的说:“向小鱼借!”有的说:“向燕子借!”很快,全班同学被带入了小壁虎要借尾巴的情景。这时,老师趁势说:“小壁虎真的借尾巴去  相似文献   

7.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适时地培养呢?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五年制第二册)的几个教学片段,值得借鉴。师:请全班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生:小壁虎向谁借尾巴?生:小壁虎怎样借尾巴?生: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评:直觉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先导。教师让学生一谈题目就发问:“你想知道什么?”一改过去那种由教师提问题,学生思考的办法。这样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假设、提问,训练了学生的直觉…  相似文献   

8.
个别 一般 个别《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谈河北刘贞《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揭示了“动物的尾巴都有用”这洋一个道理。因此,要抓住重点内容,紧扣和知识有关的词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教给学...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孩子们十分踊跃。在上课时,由于是一篇童话,我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学生们对小壁虎尾巴能够“再生”佩服得不得了,都翘着大拇指夸奖。而作为老师的我来说,却在琢磨着另外一档子的事儿,想到我们低年级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很薄弱,对什么是危险的行为认识不清,常常有伤害别人与伤害自己的行为发生这一现象,我决定利用“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来教育我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小壁虎借尾巴》以小壁虎借尾巴为线索,针对儿童求知的心理特点,逐一介绍它借尾巴的全过程。说明跟别人说话要讲究礼貌。同时告诉小朋友,小壁虎的尾巴起着保护自己的作用,还具有再生能力,其他动物的尾巴也都各有其用处。  相似文献   

11.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故事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笔者就以此课为例,谈一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课前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向家长请教,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师: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没有借到,因为他们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如果小壁虎向猴子借尾巴,又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例子,按照“小壁虎爬到哪里——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  相似文献   

13.
那是一节语文教学改革研讨课,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课前,授课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录音、查字典、问长辈等方法去预习。一上课,戴着小鱼、小燕子、老黄牛头饰的3位小朋友上台,当他们正在炫耀自己的尾巴的时候,垂头丧气没了尾巴的“小壁虎”上来了,说自己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小壁虎没了尾巴,该怎么办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人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一时间,有站起来的,有把双手举起来的,全班学生情绪十分高涨。在把答案告诉别人的同时,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选自  相似文献   

14.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在学完课文内容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我想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内容进行语言对话训练。于是问:"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这时,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涨红小脸小声嘀咕:"小鱼、老牛不借就是个小气鬼!如果是我,我就会借!"这是我预设  相似文献   

15.
一、板书设计 :(断尾巴的小壁虎图片)借尾巴二、设计说明 :第一 ,板书设计要简明 ,要有利于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著名特级教师袁老师说 :“设计板书 ,要提倡简而明 ,既精又活 ;反对多而乱 ,堵塞学生的思维。”一课好的板书 ,往往以精练的语句 ,简洁的线条来显示课文的条理结构 ,点破课文的主题。《小壁虎借尾巴》这个童话故事 ,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 ,从中介绍了它们尾巴的特点和作用。于是 ,我在板书说明中紧紧围绕“尾巴”这个中心词 ,打竖用两个箭头揭示故事的发展过程 ;打横用了简明的线段和板书了几个重点词 ,…  相似文献   

16.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尝试广东刘绍辉《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为了使学生知道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小壁虎尾巴的特点,我套用了《农村小语改革的思路》(载《小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3期)一文有关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以导...  相似文献   

17.
屏幕上出现一条没有尾巴的小壁虎 ,学生观察。师问 :同学们认识这种小动物吗 ?生 :认识 ,叫小壁虎。生 :老师 ,这只小壁虎怎么没有尾巴呀 ?师 :你看得真仔细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师 :问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 :我想知道它向谁借尾巴 ?生 :我最想知道它借到尾巴了吗 ?评析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引导学生发出问题、大胆质疑 ,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老师的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师 :请同学们自…  相似文献   

18.
《小壁虎借尾巴》两种教法设计○自治区教研室马兰《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各段的叙述方式相同,结构相仿,句式相似。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法一一、“讲”好第三自然段,渗透学法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给...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篇文章《小壁虎借尾巴》,大意是说:一只小壁虎在找蚊子的时候不小心被一条蛇咬断了尾巴,它到处去借尾巴。  相似文献   

20.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同.教学本课可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自能读书,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