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儿童绘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小孩的绘画,而4~6岁学龄前儿童的绘画思维又最为活跃。儿童的思维方式幼稚、单纯,他们画画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限制,更没有“对、错”可言。由此形成了儿童绘画所特有的稚拙、梦幻及荒诞的特点,这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儿童把画画当作游戏,是因为觉得好玩。说是玩,实际是学习,因为画什么、怎样画是必须要儿童自己去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如果父母能正确引导孩子,对儿童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儿童绘画主要有几种形式,如记忆画、想象画、写生等。我们可从内容和题材方面启发孩子,让他们在涂涂画…  相似文献   

2.
咨询台     
《早期教育》2007,(10):25-25
让儿童自由地画,教师干什么呢? 答:这里说的自由地画.与随便画不一样。随便画是失去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带来的结果是孩子在绘画活动中体会不到画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孩子最终会失去绘画的兴趣。而自由地画,教师一直把握着作品的美感,孩子只是想象上的自由,思维.七的放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观察、教育叙事和个案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了一个幼儿从出生到5岁的所有绘画作品生成的过程,探讨幼儿绘画认知能力发展特征。结果发现该幼儿绘画认知能力发展有如下特点:幼儿“画所知”能力略早于“画所见”能力,但画画的“知”“见”能力是交替并进,相互促进的;幼儿绘画认知的心理结构最早表现为无具体内容的结构,其次是图式结构,而后提升到一般结构;如果从0岁开始给予孩子丰富的感觉刺激以及绘画表现刺激,孩子“画所知”和“画所见”能力的出现时间比罗恩菲德和吕凯等理论家提出的年龄要早至少2—3年。  相似文献   

4.
正用线画画是儿童生来就会的,只要把笔尖点到纸上移动,点就变成了线,再根据意愿画出形,这种方法不用教孩子就会。然而怎样用线画画才有美感,这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功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经教师启发,儿童慢慢体会。这就是我们将线描画作为儿童造型训练主要内容的原因,使儿童能自由轻松地提高造型能力,发展潜能。一、线的表现功能与审美特性线画是最简单、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它在绘画艺术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现代绘画有的追求单纯,有的追求抽象表现,线更是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1.线的分类与形式美感线条包括直线和曲线两种形式。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交叉线等。水平线有宽阔、宁静感;垂直线有上升、挺拔感;斜线有空间变化感。  相似文献   

5.
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在墙上、地上、手上、衣服上随意挥笔作画.他们有的画是横线、竖线、斜线掺杂在一起、有的画全是螺旋线、有的是很多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圆,总之他们的画杂乱无章,要让他们真正画一样东西实在太难了.在大人眼里他们的作品简直是乱七八糟,其实这就是每个幼儿都要经历的涂鸦期.涂鸦是幼儿绘画的起点,是幼儿未来绘画不可缺少的准备阶段.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度过这个涂鸦期呢?  相似文献   

6.
爱绘画并不是少数孩子的天赋,一般儿童都有爱画的特性,它是儿童自己对生活认识、感受的流露。儿童学习绘画对儿童健康发展有很大益处:其一,儿童绘画活动能促进儿童观察、摹仿能力。画中内容是各种形象的积累,这种积累是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人已亿、描绘。但许多儿童不善于观察、分析。这不是他们不具备这些能力,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通过绘画,可以使他们慢慢学会观察,逐步培养一定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其二,儿童绘画活动能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与联想创造力。绘画与语言,是在以不同形式表达儿童的艺术想象,初学时儿童总要借助语言来补…  相似文献   

7.
孩子天生能画,天生也喜欢画,家长和幼儿园、学校的老师也乐于教孩子画画,这似乎为儿童的美术教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前景。但是,如果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把握不好,对于其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处理不当,则可能舍本求末、得不偿失,使儿童对美术丧失兴趣,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一般地说“形”是指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神”是指对象的精神、气质。世界绘画几乎毫无例外都是从追求形似开始的,这是绘画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中国传统绘画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相传三国时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画,一不小心将一滴墨汁滴到画绢上,画家急中生智,把误滴的墨汁画成一只跃跃欲飞的小苍蝇。孙权看了此画以为是真苍蝇,用袖子去赶拂它,不料画上苍蝇一动不动。孙权细看才知是一只画出来的苍蝇,因而感叹曹不兴乃画中圣人。这个传说,虽说有些夸张成分,但也说明了中国绘画古时是以酷似原形为高超。这也是绘画初始阶段的必…  相似文献   

9.
智能,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任何一种学习或活动,必须先感知语言的刺激,借助理解产生概念形成表象而进行的。就以学画画来说:画鸡,教师或家长总是通过语言“尖尖的嘴巴”、“圆圆的头”、“毛绒绒的羽毛”等,使儿童在头脑中产生鸡的形象,然后儿童才有可能由内部语言支配手进行绘画。如果没有“尖尖”这个词,就反映不出嘴巴的形状,头脑里也不会有“尖尖”这一概念。所以,任何一个概念表象都离不开语言,都是依赖语言而存在的,通过语言去想象的。学画如此,其他活动更如此。  相似文献   

10.
友人的孩子自小喜欢画画。也曾在几次儿童 绘画比赛中获了奖,如今已上小学,却不喜欢画画了。追问为什么,友人只是摇摇头,苦笑一下说:“他说不会画了。”类似的情况颇多,究其原因,问题在我们这些教育者身上。  相似文献   

11.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这个行为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这是《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中的一段话。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我便爱不释手,从中找到了许多心灵的默契。这是一位画家妈妈结合她最近几年教儿童,特别是教她可爱的两岁多的儿子小其画画的体会,发表的一些自己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看法。观看小其和其他小朋友的画,还有她自己画的画,阅读她的那些文字,以及她对一些世界名画的分析,我感到精神极其轻松和满足。她和儿童谈心,和读者谈心,和自己谈心,和画、…  相似文献   

12.
对学前儿童进行自主性绘画教育,旨在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所以,自主性绘画的教育活动除了促进儿童的绘画能力以外,更要关注儿童绘画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绘画形式之美多表现于物的表象,而物的表象所传达的则是心中的情感和语意,即所谓“诗情画意”。诗(对儿童而言包括故事)中的情和意与画中的情和意是可以相通的,“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可见诗和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在自主性绘画中,我们将绘画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 语言和图画是两个重要符号,语言是会话语符,图画是形象语符,它们所传递的都是意义,即知识、情感和语意。可见,从符号的角度看,两者也是相通的。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两种符号的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也具有互动性。在自主性绘画教育中,我们以这两种符号的关系为依托,运用语言、故事促进儿童绘画创新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指导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因绘画主题不同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孩子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他画画儿灵感的来源,刺激他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出来。虽然要培养如毕加索般的艺术大师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激发孩子的艺术天分,让他可以尽情地挥洒童年的色彩。画画儿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只不过,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3岁之前,画画儿就像是“点”与“线”的集合。但是,这个阶段的绘画活动不仅有助于孩子大肌肉动作、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能使他获得成就感。1岁的孩子——画画儿是一种玩乐对1岁的孩子来说,画画儿就是一种动动小手的游…  相似文献   

14.
有两个孩子都喜欢画画。他们同时参加了市里文化宫举办的绘画学习班。一天下午,他们在教室里画画,很入神,天渐渐黑了下来。这时老师走进来,看了看他俩的画,忽然问了一个与画画毫不相关的问题:“你们说怎么样才能瞬间让这个教室充满某些东西?”  相似文献   

15.
当今,人们对儿童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就拿小儿绘画来讲,不少家长让孩子进“绘画辅导班”学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请来了家庭教师,每天逼孩子画画,希望孩子在童年时代就有“代表作品”。实际上,孩子学绘画并不在于“作品”是否成功,而是培养孩子对绘画发生兴趣。二三岁的孩子常常嚷着要家长买笔,在纸上、地上,甚至在墙上、床单上乱画。此时,孩子绘画的兴趣并不在于完成作品,而是画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孩子在学习文字之前,画画是他认识这个世界、再现这个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有画画的潜在能力,孩子绘画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儿一味地模仿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者,没有范画,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另一种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后,走入误区,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教师始终持有肯定的态度,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幼儿盲目地去创造,放任自由且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辅导,使得幼儿绘画技能提高缓慢,进而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一种绘画教学方法是最为人们所熟悉,也被最多地使用:教师在黑板上画只鸟,学生在纸上画一只鸟,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事实上教师的这只鸟早已被简化成了某种符号。这样的教学,与其说是绘画课,不如说是习字课。当成群的孩子都埋头于简笔画、卡通画时,美丽的大自然和多姿多彩的生活在悄悄地远离孩子。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儿童绘画主要依靠直觉来进行。儿童的自发性绘画最能说明这一点,他们用纯真的心灵去解析这个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通过一双双稚拙可爱的小手,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儿童…  相似文献   

18.
美术启蒙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审美、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和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方法,涂涂画画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展示了儿童趣味和思维活动,是孩子特有表达情感的方式。利用多种绘画形式与材料激发孩子学画兴趣将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不断延伸与拓展,并在绘画过程中培养孩子集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画如其人     
开学初,幼儿园家长会,园长讲这学期有“六个一”活动。主要目的是理解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因为我曾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所以就选择了“和孩子同画一幅画”活动。 和孩子一起画画,我不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而是把画画当做和孩子交流的一种手段。 和孩子一起画了许多画后,我深有感触。孩子虽  相似文献   

20.
<正>绘画是一种良好的自我表达方式,通过绘画宣泄,达到开放自我、接纳自我的状态。开心时,以画言志;难过时,以画解压;无聊时,以画消遣;浮躁时,以画沉淀。“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艺术是感性的语言,学生创作的作品诉说着他最真实的感受,借助画画表达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