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文化论再升温”、“信息文化观”几个阶段的发展,尤其是伴随《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标准》)的出台及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转向了文化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教育转向是理论认识的结果,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生活世界观.回归生活世界是课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重建课程文化的内在诉求.生活世界视域下课程文化的重建要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文化观、从单向度文化转向多向度文化的课程观、提倡生活化的教学观、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记者张海莹首次专访“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执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钟启泉教授。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历史沿革: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前苏联学者提出的“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文化论”的基础)的影响下,国内几所重点高中开设了“程序设计”选修课,产生了第一个以程序设计为主的试验性教学大纲;1986年第三次全国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后,受国际上通行的“工具论”的影响,原国家教委颁发了第二个试验教学大纲,教学内  相似文献   

5.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记者张海莹首次专访“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执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昕长,本次大会主席钟启泉教授。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文化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对梁启超浩繁著述中零散地表达出来的文化观念,进行初步整合性研究。梁氏文化观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化发生论,讨论其文化定义及世界文化多元发生的思想;第二部分为文化结构论,分析梁启超“器物-制度-心理”的文化结构思想及其对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部分国民性的研究;第三部分为文化进化论,讨论其文化进化及文化悖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已很明确,由过去的“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发展到了目前的“培养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不能再过多地侧重于有关计算机技术性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把目标转移到内涵更丰富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来,如学生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道…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文化的重新解读 人们对课程文化的理解,主要从课程改革、文化、人的发展等角度来诠释,其中,最普遍的是从文化的概念来演绎课程文化的内涵.如何认识课程文化意味着我们在研究时持怎样的价值观,将课程文化的内涵看做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很有必要,这也是"工具论"课程文化观和"本体论"课程文化观的一个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创始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的文化观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既反对西方化又反对中西文化融合,而主张东方化,因此他被认为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的文化主张中堙有提出“中体西用”论,甚至反对“中体西用”论,但是,他在方法论和具体的文化主张上却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文化模式,相反却使得“中体西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展和继承。  相似文献   

10.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社会科学报》记者张海莹首次专访世界课程促进协会执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钟启泉教授。  相似文献   

11.
陈序经的文化观是他全盘西化论的理论基石。陈序经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时代,以满足其生活的努力的结果和工具”,他还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和中国文化的惰性。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惰性三方面对陈序经东西文化观进行考察,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内心的苦衷,澄清人们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12月1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第三届企业文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表彰了第三批企业、院校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第三届企业文化、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授牌。全国共有39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受到表彰,我院被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价值是一种文化价值,教育的主体性决定着教育文化应当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读书做官论"、建国后的"教育为政治服务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盛行的"教育适应论",本质上都是工具主义教育文化观的体现。面对现代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新的教育文化应赋予独立性、民主性和内在性的内涵,为培育公民社会做好准备,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倪豪孔 《新高考》2009,(10):56-57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各国代表审议决定,把“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三十六项世界遗产,也是继武夷山之后,福建又一个获此殊荣的文化成果。“福建土楼”作为植根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聚族而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因其符合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第三、四、五条标准,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计算机文化观和工具论争执不休的历史起笔,接下来用一定的笔墨在"计算机工具与计算机文化同根相连"上做文章,阐述程序的重大价值,最后,重笔书写了实现工具与文化重归于好的思想、理论和途径,其中的点睛之笔是在操作过程中还原工具软件中的程序设计思想,挖掘更多更好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育素材,这是一种搁置争议、互利双赢的两全其美之计.  相似文献   

16.
《云南教育》2004,(19):78-79
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社会科学报》记者张海莹首次专访世界课程促进协会执委、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钟启泉教授。  相似文献   

17.
《房山文化》定位为北京市中学地方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历史”“文化生活”的必要补充、拓展和延伸,是区域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山文化》课程的基本理念足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教育与提升人文素养教育相统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继承房山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把文化的普遍性与文化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学科前沿导论”课程团队结合计算机大类中若干前沿通俗知识、信息技术相关法律与伦理等内容,通过三个渠道在三个课堂中发挥作用,即不同结构的教师团队、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灵活全面的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渠道”,在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实现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并进一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从而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课程交流和共同发展,分享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全球课程改革进程,由“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是世界课程研究领域的惟一国际学术权威机构,“协会”决定每3年举办一次世界课程大会。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显示了“协会”对我国课程研究的重视,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课程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为世人瞩目。来自美…  相似文献   

20.
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8月2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被誉为国际信息技术领域奥林匹克大会的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是世界信息界跨世纪的一次盛会。各国专家和企业家集聚一堂,交流学术观点,展示技术成果,探讨发展趋势,这将对世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