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漕粮海运是清代后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由于牵涉到“雇商海运”,使得它直接推动了中国传统木帆船业的发展和壮大,但由于外国轮船势力的入侵,以沙船为代表的中国木帆船丧失了沿海贸易的主动权;在与西方势力争夺沿海航运权的过程中,李鸿章利用漕粮海运的利润,创办和支撑了洋务运动的最重要的企业轮船招商局,同时也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化的轮船运输业;晚清铁路参与漕运最终得以实现。简言之,漕运对于清代运输工具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淮运河乃沟通南北运河之枢纽,元明清三代政府都极为重视对其整治与管理。元政府一方面防止其北段与黄河合流,另一方面加强整治淮扬运河,但随着元代海运的兴起,河运的整治与管理逐渐流于形式。明政府整治湖漕的重点在于疏浚清口与修建闸坝。清代康熙治河工程主要集中在清口、高家堰和海口三处。明清时期还加强了对河运的垂直管理。三代政府对江淮运河的精心治理,使得南方巨额的漕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并促成了运河沿线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城镇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习》2008,(9):12-12
清代最初的两次漕粮海运出现于道光六年(1826)和二十八年(1848),自咸丰以后,海运成为漕运的主体,一直持续了60余年。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天后、风神和海神关系海运安危,故祭祀活动历来受到重视,其中尤以人们对天后的祭祀为重要。道光六年(1826),清廷首次推行漕粮海运,祭祀活动立即被提上工作日程。二月初一日,是海运船只初次放洋的时间,江苏巡抚陶澍随即赶到宝山县漕运船只的出海口处,祭风神、海神,并前往上海县黄浦江岸的天后庙敬香,以祈求海运平安。此次海运分为两批进行,在第二批漕粮交兑结束后,陶澍又上疏道光帝,奏请加封海神。  相似文献   

4.
一、漕粮海运问题的提出作为“天庾正供”的漕粮,在明清两代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历来,为了保证漕粮额项的如数完成,政府专门设有漕运总督,专司其事;而漕粮又一直是通过大运河由官船驳运送往京师的。但是,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漕粮海运问题却尖锐地提出来了。如果单从表面现象看,河道阻塞是其关键;然而细究其原因,则远远不啻如此。事实上,大运河的淤浅堵塞本身也是与清政府的治河政策以及官(亻了)集团的腐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问题的复杂性是不能简单地用河道淤塞的判断解释得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元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同时,唐以后开始出现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形势在元朝大一统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为保证北方的粮食供应,元廷通过海路、运河等方式,源源不断地从南方运输大批的粮食。正如《元史·海运志》所讲:“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而在运输方式上,除利用运河漕运外,元代大兴海运。究其原因,主要是海运具有运费低廉的优点犤1犦(卷三四《漕挽之宜》)。但海运也有运输不够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史》(选修)《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一节中有“漕运和海运”一目,介绍了元朝的运河运输和海道运输情况。但内容单薄,并给人一种“漕运”与“海运”概念并列关系的错觉,教学参考书也无相关的注释,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结合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元代初期为了解决漕粮问题,曾开辟海运通道,但沿海岸线航行须绕行山东半岛,多有风涛不测之险。至元十七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胶莱平原利用胶河和大沽河道开凿胶莱运河。河成后,曾一度通漕,且运量较大,但仅隔十余年时间胶莱运河就被废弃不用。明代中后期,在政府官员中以及民间又多次出现重开胶莱运河的提议和行动,王献曾一度凿通马家濠运河,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然而,胶莱运河并没有全线贯通,不久又被废弃。  相似文献   

8.
英国工业革命初期,运河运输是大宗商品和原料的主要运输方式。从1755年第一条运河桑基运河的开凿到1835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英国在地理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运河沟通了几大主要河流,连接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好比工业革命的生命线,为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石。但是,运河终究是地区利益的产物,无法真正建设成全国性的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9.
明成化八年河南漕粮按照依赋定漕兼顾运输难易的原则分派于除南阳、汝宁二府外的各府州县。后由于运输艰难,洽代把距离卫辉水次四百里以外州县的漕粮改派在了仪封、考城及河北三府。这一措施避难就易值得肯定。由于浮收严重和粮价上涨,北部州县漕粮负担大大增加,尽管如此,由于河南漕粮总数有限,所以漕粮负担仍在粮户承受力之内。  相似文献   

10.
自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江浙两省所开展的减赋运动,便以减漕为中心,先后相继,互相影响。大致而言,江苏减赋以核减漕额为重点,浙江减赋则以核减漕粮浮收为特色。经过此次减赋运动,江浙两省漕粮海运数量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成为清代漕运制度史上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1.
清代前期台湾与沿海各省的经贸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一台湾后,即解除海禁、实施开海贸易政策.在民众私航活动的推动下,台湾与沿海各省之间的通商口岸不断增多.闽商脱颖而出,在台湾与沿海各省经贸往来中担负特殊使命.清前期,海峡两岸间的物资交流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台湾一跃而成为这时期中国经贸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台湾与沿海各省经贸往来的发展与扩大,标志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表明整个中国沿海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协作发展迈入了新的时期;这对于中国沿海统一市场的最终孕育成熟,具有划时代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分析渠道防渗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渠道防渗的价值工程功能分析人手,采用价值工程原理对渠道防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予以说明。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进行渠道防渗的经济效益分析,对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和扩大灌溉面积具有很大的作用,它是渠道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经济带的发展是依托于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交通轴两侧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文章立足海峡西岸沿海城市经济带实际,提出了海峡西岸沿海城市经济带空间组织优化构想.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海岸带开发在泉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从海岸带综合开发角度,分析泉州市海岸带开发态势与存在主的主要问题,探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以来中国地区间的差距与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据计算了反映中国地区间差距的变异系数:Theil指标和Atkinson指标,认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拉动中国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地区间需求扩散效应问题,得出沿海地区的需求扩散效应并不大。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主产区对全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城镇化路径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基于利益驱动、稳定需要、农民要求、资源优势等原因,粮食主产区城镇化要求强烈。然而其城镇化呈粗放状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缺乏区域特色、与农业生产争人争地现象严重等方面。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城镇化路径的顶层设计,通过规划、引导适当控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失为既不使粮食主产区错失经济发展机会、又承担起保卫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宁德沿海地区大米草的防治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米草已广泛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各市,尤其严重的是宁德沿海地区,随着蔓延面积的扩大,造成宁德沿海地区生态平衡失调,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介绍了大米草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宁德沿海地区的分布状况,并对大米草的危害、防治和利用进行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暹大米贸易源远流长。清前期,为了缓和东南沿海的粮食危机,中暹大米贸易关系产生,并且随之兴旺发展。中暹大米贸易对中国和泰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外关系史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和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以长江与南黄海交汇处的南通市为例,分析了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体江海交会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内部差异形成的要素,以及此类地区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动力机制。论证了新一轮沿海开发和空间结构重构中,该类地区以沿江沿路经济轴带为基础,实施陆海统筹、江海陆协同发展的必然性。提出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在不同区域利用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实施发展战略,打造区域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实现区域空间均衡发展。力图从一个侧面探讨大的江河与淤泥质海岸交汇处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