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太奇(Montage),象一个极有诱惑力的谜,几十年来强烈地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电影和电视工作者。近年来,随着认识心理学对观看电视与儿童认识发展之间关系研究的深入,儿童对蒙太奇的理解的研究日益受到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在美国,早期的一些从事蒙太奇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普遍认为,儿童对电影和电视的理解能力是逐步习得的。早期的研究文献表明:六岁的儿童不能够理解一组电影镜头之间的关系,他们通常把一  相似文献   

2.
索尼娅·利文斯通(Sonia Livingstone)系伦敦政经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社会心理学教授、前系主任,是受众研究、儿童与媒介研究、互联网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家。此次笔者就受众概念、受众研究的新动向等议题对其进行了访谈。受众概念,受众理论及其再思考问(吴世文等):我们想从您的专箸《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谈是。您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种关于受众(audience)的技术解读,让电视与电视现众变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卫芬 《青年记者》2009,(14):91-92
“反馈”一词是美国信息论的创始人、数学家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出版的《传播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引用到传播学中的电子工程术语。具体到电视传播活动中,就是指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后,运用符码将自己的感受、评价以及愿望和态度向电视制作者所做出的反应,然后传者根据这些信息对传播活动进行调控。由于电视传播有自己的独特洼,电视观众的信息反馈不同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反馈,它是一种远距离的、延迟的信息反馈。比如来自观众的信件,电话等,没有面对面的直接信息传递,需要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得。电视观众信息反馈的获得,可以靠观众的主动反馈,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三。尹鸿教授以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电视为基础框架,从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层面考察中国电视的生存现实,就电视媒介承担的公共服务功能、电视文化生态中的娱乐霸权、创意生产中的差异性传播以及电视内容产业的集团化战略等一系列关键命题表述了富合思辨的评判。  相似文献   

5.
T2O是英文TV to Online~([1])缩写,是指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可以即时在互联网上购买电视节目里的同款产品,也就是"边看边买"。T2O是传统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是电视产业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本文从经济学角度,以平台理论为理论背景,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为实例,分析了T2O盈利模式在"平台理论"语境下的价值实现路径,探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的认识一致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互向模式,对我们深入认识和改进目前的科教电视传播现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互向模式启示我们,在科教电视传播中,既要充分发挥“精英阶层”的作用,也要发挥公众的作用,而且要促使传播者进一步改变传播理念,即从科普的“单向传播”向科技传播的”双向互动”转变。模式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作为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模式特别适用于传播研究,并且成为理解传播现象、探讨传播理论的一种极为有设的方法。互向模式是从心理学的认识一致性理论发展而来的。它对我们深入认识和改进科教电视传播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技用户信息搜寻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机制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利人  李恒 《情报学报》2006,25(4):441-450
运用认知心理学研究科技用户信息搜索过程,有利于我们从用户内在因素层面探索其特点、规律。本文在科技用户信息搜索行为模型构建以及认知心理学中的问题解决理论阐述基础上,运用认知心理学中的问题解决理论对科技用户信息搜寻行为机理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看电视剧既是“看”的行为,也是与传播相关的心灵活动.通过“看”与思维的参与,电视剧才能进入观众的思维层面,实现从“看”到“看到”的过程,从而进入传播的接受环节.视觉作为与人类的眼睛密切相关的一种心理活动,其主动性、视觉经验、直觉等心理活动不仅影响着创作者的电视剧艺术实践,同时还制约着观众时于电视剧的认知与接受.  相似文献   

9.
电视访谈是一种沟通行为 ,作为记者要想有效地把握这种互动过程 ,并调动观众积极参与 ,就应重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相关因素 ,即行为方面、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和生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广告设计中,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许多心理学理论以及其研究成果都得到了运用.这些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产品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这就要求在广告设计中运用心理学原理,让设计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将儿童观看电视的需要分为三类:一是娱乐需要,二是认知需要,三是交往需要。电视节目以一种复合的散发性力量参与儿童的成长历程,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社会作用。如何处理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和谐关系,怎样增强儿童节目的娱乐性,让孩子在玩中长智,在娱乐中培养健全人格,在快乐中度过完美的电视童年,成为置身于新世纪少儿电视节目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求索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消费时代,电视文化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蓬勃发展,其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文化的一部分。消费时代下的电视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观众观看电视是为了获得愉悦和刺激。电视"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作为一种具备了故事性以及游戏性、刺激性和诱惑性的节目形态,建构起消费时代典型的电视文化快感。本文以当下热播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通过分析节目中快感的来源,受众对快感的需求以及快感的类型,从而对消费时代下电视文化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江山 《新闻前哨》2004,(6):55-56
近几年,做电视的人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词汇,频道意识、频道战略和频道设计等电视理论越来越被广泛认知和全面实施。频道包装被作为一种能有效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争取和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频道,也在努力让苛刻的电视观众把自己当作品牌来认知和记忆。品牌消  相似文献   

14.
汤蓉 《东南传播》2011,(7):102-10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97名儿童电视观看的行为与心理,包括收视意愿与偏好、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认知和评价等,进行了调查,并就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作了理性思考与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倾向于收看动画片和电视剧;大多数父母并没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利于儿童媒介素养的提高;而优质儿童电视节目匮乏,造成儿童在观看电视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的电视史研究中,都是以195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成立为中国电视史的起点,在此之前国人对电视的认知如何还是个盲点。本文试图跨过这道时间之界,考察一下民国时期国人关于电视的认知状况,以期把对电视的认识和研究推进一步,使广播电视学科建设更加完整。从总体上观照民国时期国人对电视的认知是从三个方面展开:即科学技术方面电影方面和新闻传播方面。有关电视认知还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初级阶段,传播范围有限;二是有关文献多为转述,以一般性介绍及译文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一个电视媒介不仅要创造优质的电视节目,它还应把电视节目的优点告诉观众,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电视产品的形象。将电视节目的宣传、包装与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等心理学知识相结合,让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宣传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较大地提高观众的收视兴趣。笔者认为在电视节目的包装、宣传中应用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制造悬念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8日到12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这是浙江省级电视媒体举办的大型系列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最富特色的莫过于"集团开放日"。在开放日里,数以千计的观众走进了电视台。他们与记者、编导、主持人、媒体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零距离"交流。他们不仅可以观看电视节目的生产,可以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18.
电视访谈是当前电视节目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记者或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直接的交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访谈是在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在他们与观众之间进行的一种交际行为。这种形式运用得好,可以调动观众的参与,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但是,由于一些采访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学技巧,使得相当多的电视访谈节目显得单调乏味。因此,从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访谈都吸收了许多世纪以来人类交际的经验,包括交谈、倾听他人诉说、为心理障碍者提供建议等等。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目的随着电视在家庭、学校(幼儿园)的普及,儿童每天用于观看电视的时间也在逐渐增多。美国心理学家Huston等人的研究发现,3~7岁的美国儿童每天用于观看电视的时间约为2.59小时。张令振和彭聃龄在北京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2013年,我国网名数量已经突破了6亿,观看电视已经不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唯一方式。但在强大科技推动下,电视与网络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即互联网电视诞生。互联网电视是传统有线电视的一种突破,使观众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种前所未有的方便性给有线数字电视带来巨大的竞争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