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儋州调声作为民间艺术,其生存基础是海南民间文化需求与自觉创造的结果。保持固有特色与生存之道,就在于不切断其不断来自民间艺术自觉性。此后,儋州调声适当地市场化,不仅可以为调声发展提供更多经济基础,也可以提高调声艺术水平,为调声发展提供更多经济资助。从儋州调声文化保护已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儋州调声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让更多人喜欢这种古老艺术,开启其全面发展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何谓十二律     
<正>十二律即古乐的十二调,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定音方法。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由于音律与一年中的月份恰好都是十二个,因而中国上古时代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记载,对应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3.
骈文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文体,不管如何发展和演变,其特征均为"骈",即对偶、典故、敷藻与调声。对偶体现建筑美,敷藻则具绘画美,而典故两属之,都呈现一种视觉效果;唯调声乃指向听觉效果,具有铿锵的音乐美。对偶、敷藻、调声都属形式层面,只有典故独担叙述、抒情、议论甚而写景的重任,典故叙述就是用过去的事和过去的话包括这些事、这些话所发生的特定环境语境、所指涉的特定的人、事、物等与文本创作者所处之现时性的人、事、物及特殊的环境语境形成一种同构,通过典故思维,以故为新,以古况今,来叙说现今的人、事、物、情。骈文之"极则"乃六朝,骈文之"正轨"、"正声"当为庾信,而庾信的《哀江南赋》恰是典故叙述的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4.
古诗重在自然之音节,原无所谓声律。至南朝宋末而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名目,沈约著《四声谱》,四声应用于诗歌文学创作,古诗开始由自然声律向人为声律转型。五言之诗,字配四声声调,调声构律,组合计算之理,类九宫之算法。由是探研律调之秘,释解拗律之谜,制成声律九宫格谱图,古诗之格律一目了然:永明律诗,四声分用,二五异声,九宫之四正四维,句多入律;唐宋律诗,平仄二元,二四异声,律句在四正,拗句在四维,“特拗”别立中宫。教学唐诗,或从图谱索句,或按宫格填联,声律无不中规合矩。  相似文献   

5.
方回《瀛奎律髓》"登览类"律诗有两种艺术特征非常明显,即叠字和对仗。理解了方回《瀛奎律髓》"登览类"律诗的叠字和对仗,将有助于我们对"登览类"律诗的鉴赏,也将有助于我们对《瀛奎律髓》这一著名唐宋律诗选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明代律学的成就多方面:律例关系理论的确立,成为明清两代制例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明刑弼教"理论的改造和深化,使"刑用重典"、"律外用刑"合理化;律学理论、注释律学、律史学等分支学科发展,使律学成为一门系统的学问;律学理论与应用律学的融合,为更好运用法律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注释律学对罪名、刑名新诠释,进一步深化了制律理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学四阶矩阵描述五言诗组句结联的集合,并用聚类分析法将矩阵内五言诗二、四字位平仄一致或相异的句簇与唐代律诗句、联的声律规则进行对照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符合唐代五言律诗声律规则的句、联聚类在句中第二、第四字平仄不同和联内第二、第七字平仄不同的句簇中.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诗联聚类在opopo,ozopo句簇中,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联聚类在opozo,ozopo句簇中.二、四同平的"平平仄平仄"句不是平平平仄仄第三第四两字位置的互换,是"特拗而律"的特别律句.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天文训》中关于十二律律数的记载不符合三分损益生律方法,使得学界提出不同的观点,可概括分为"十二平均律说"、"三分损益律说"、"纯律说"三种。笔者从计算过程出发,认为淮南律数可以解释为十二律依次生律四舍五入取整数,下一律是在上一律取整数的基础上形成的,夹钟律为68而不为67就可以得到解释,应钟律42是校勘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儋州调声流传于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民间方言区。是一种歌舞相结合的广场性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本文追溯儋州调声的历史由来民间,介绍其"调"与"声"的表演形式、风格特点,及两者结合的艺术表现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代鼓吹乐即存在"依月用律"现象,故"依月用律"入燕乐及一度滥入宋词,确属客观事实。大晟府词人"依月用律",实仅万俟咏一人可确证,词例较为有限。周邦彦、田为均无"依月用律"的词例,徐申、晁端礼、江汉等更无参与"依月用律"制词的可能。大晟府词人"依月用律"撰词,乃在政和六年十月至宣和二年二月之前,总共维持了三年零四个月。词作内容多歌咏"盛德大业及祥瑞事迹",不宜过高评价。但也不可因而对大晟府词人"依月用律"这一特殊词学现象采取简单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依据新课程理念,可从"抓住知识点,抓住易错点,抓住混淆点"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自唐代起便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一种格律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在初唐得以定型,在盛唐臻于成熟。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其称为"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近体诗包括排律、律诗、绝句三大类,其中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又分为主要指五言律诗、六言律诗、七言律诗三种。排律主要由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二者构成,且有长律、大律之称。由首都  相似文献   

13.
系统科学与教育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系统科学的指导,对于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更是如此.应当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方法,观察和思考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确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用系统科学最重要的基本规律"结构功能相关律",指导教育结构的调整、优化,并借鉴系统科学的"信息反馈律"、"竞争协同律"、"涨落有序律"、"优化演化律"等其他基本规律,指导有关范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同一种乐器,当它用不同的律制演奏同一首乐曲时,给人的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心理测量就可以通过实验。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人们普遍认可的观点。其过程是先对三种律制以及律制的应用做扼要的陈述,然后引入心理测量法进行实验,最后结合具体的实验对三种律制的主观偏爱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用三分损益法确定十二律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是一重要课题,也是古代数学的重要应用。解析十二律的3种黄钟初值30、34、311,将十二律算法表示成统一的通项公式。《后汉书·律历志》用大篇幅精确记载京房(前77—前37)所创六十律,据此列出5个表,考释这些记录,解析六十律的构造方法和计算精度,指出京房六十律是5种比例不等的十二律的叠加。  相似文献   

16.
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中的"VP不"疑问句涵盖正反问句和是非问句两大类型,其中"VP不"正反问句数量庞大,反映出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部分"VP不"正反问句句末的"不"字开始虚化,转变为是非问句,体现为三种:一是表否定的句子;二是带表确认事实类语气副词的句子;三是由"是"字判断式构成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从"规律"推导"实验教学安全管理规律"的概念,是实验教学安全管理活动的内在的、稳定的必然联系。通过分析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事故类型及其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的环境、人的精神、时间三大因素,总结出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提出"三大基本规律说",即实验教学安全管理适应律、要素协调律、主动律。  相似文献   

18.
常立东 《成才之路》2012,(32):78-78
联想行为主义学者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了练习律和效果律。他认为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的,他说:“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朋,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加,即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即失用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学术界探讨"文化"的定义向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文化包含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面,但以价值观念为其核心构成。文化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决定着我们的法律和政治体制。套用贺麟先生的文化体用观,文化之与法律,也是体和用的关系,文化是体,法律是用。体用割裂,文化与法律不能相谐,则文化必然失化,法律也必然失律。故欲探讨法律之现代化,不能不深究法律背后之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牵涉到阅读动机激发、阅读过程管理和阅读练习设计等诸多问题.其中,从阅读教学本体讲,最关键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桑代克联结理论中"刺激说"关乎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试误说"给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性以启示,而"三大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也能引起我们关于阅读教学动机激发、过程管理和练习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