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是王竹溪先生。一天,王先生要他写一篇论文《固体中有序与无序的问题》,并要他参看一本书。杨振宁看不懂这本书,便去找王先生请教。王先生一个字也不讲,却又要他看第二本书。第二本也看不懂,他又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还是不讲,又推荐第三本  相似文献   

2.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是王竹溪先生.一天,主先生要他写一篇论《固合格中序与无序的问题》,并要他参看一书.杨振宁看不懂这本书,便去找王先生请教.王先生一个字也不讲,却又要他看第二本书.第二本也看不懂,他又去向王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3.
一代宗师王竹溪●北京大学王正行王名师剪影一代宗师王竹溪●北京大学王正行竹溪(1911~1983)一生勤于学而精于研,博闻强记,三四岁时就用木炭在墙上临摹对联。他于1929年夏高中毕业,先后考取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因慕梁启超之名而进清华大学攻读物理学,...  相似文献   

4.
正"863"计划倡导者之一,两院院士王大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考学生——专考学生的最得意处.考试中,王院士请学生陈述,学生一边讲,他一边问,一直追问到学生的知识边界,考试结束.王院士创造性地把考试这种烦琐、乏味的过程,变成一个知识升华与深化的过程,非但不是教学的停滞而是一个飞跃.王先生的这种"追问",在我们平时数学教学中很值得借鉴.所谓的"追问",就是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境需要有针对性地"再提问","再再提问"…,不断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行为.追问是数学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恰到好  相似文献   

5.
黄良春 《教育文汇》2012,(11):44-44
这一天是学校的公开教学日王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四年级数学研讨课。他的教学内容是让同学们计算一道除法算式题。王老师让A同学口述,他一边板书计算过程一边问:"有没有其它答案?"B同学立即举手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答案。"B同学在叙述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减法错误。这样的错误虽然在四年级学生中极为少见,但王老师仍语气平和地说:"你又粗心  相似文献   

6.
我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的时候.王老师就早已一边种田一边教书了。我师范毕业分回到儿时的小学,王老师依然是民办教师。他常常从教室到地头.从田垄到讲台,人忙得像飞舞的黄竹竿。一心挂两头,书教不安,地更种不好,学校批评。家人抱怨,王老师只好将烦闷埋在劣质烟草中,每天烧掉三包“大铁桥”香烟。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次见到王蘧常先生的书法,是在我念初中的时候。我从小喜欢书法,但因年幼不大能识读王先生的章草,也不知道好在何处。后来,我考取研究生,又有机会回到复旦大学学习。1979年复旦大学成立书画篆刻研究会,我有幸成为会员,并再次见到了先生的书法作品。研究会成立以后,每年五月校庆期间都会举办"复旦之春"书画展览,王先生作为研究会顾问每次都有作品展出。随着自己见识的增长,对书法的理解也愈发深刻,再观他的书法,便觉浑厚苍古,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8.
午休的时候,我与班上的两名副班主任聊天,谈着谈着,聊到了学生。"王老师,咱班的林浩是不是有问题?今天,在路上,我们相遇了,他用眼睛瞥了我一眼,然后把头扭到一边去了。平时我待他不错呀,落了课我帮他补,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也及时给他解答。真没想到,他竟会是这样的人……"周老师不满地发着牢骚。"也是,那天,他没完成数学作业,我说了他两句,他竟在背后骂我老妖  相似文献   

9.
刘原 《八小时以外》2011,(10):122-122
我的两个朋友,一个故意杀人致死,另外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前一个是我的大学同寝室同学,姓王,我们情同手足。我和王先生最后一次相见,是前几年在北京的时候。那时我的一部话剧正在保利剧院上演,他正好从福州出差去北京,于是去看话剧,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下午,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科学课。上课了,王老师一边让我们翻开科学书,一边慢慢地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单元——《我在成长》。"王老师的话还没说完,陈垠序就用十分夸张的语气说:"这内容可羞了!"同学们都若有所悟地笑了起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课本,眼睛瞟到了身体发育表。我的脸一下就红到了脖子  相似文献   

11.
"爸爸,明天你早点接我,老师要我们放学后不要在运动场上跑步,说是怕跌倒和撞到别人。"王先生的11岁女儿王囡囡对他这样说。王先生本来和女儿商量好,每天放学后,在操场跑半个小时,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错过放学高峰,更重要的是,王先生不用早退半个小时。但这样一个一举数得的好事,看来要泡汤。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2013,(9):2-3
公安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公安一中")建校于1953年,位于明末著名文学家"三袁"的故里,是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的故乡。60年来,公安一中人以"建设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为理念,以办"不落下一个学生的教育"为己任,用优秀的文化浸润师生的灵魂,让学校成为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学校开辟了"三袁"纪念馆、"王竹溪纪念馆",修建了"三袁碑亭",倡导勤学苦读、经世致用的"车胤文化",独抒性  相似文献   

13.
搬椅子     
下课了,沈伟小朋友走到上课时大家做游戏用的椅子边,对我说:“王老师,我来帮你搬椅子。”他一边说着一边做。沈伟比较小,而椅子又比较重,我真不忍心让他来搬。怎么办呢?我非常想对他说:“沈伟,你太小,搬不动,让老师  相似文献   

14.
提起著名语言学家岑麒祥教授,不能不让人想起他出任全国唯一的语言学系首届系主任的业绩。这个系于1946年创办,设在中山大学,主要创办人是岑先生挚友王力先生。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先生所在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解体,王先生本想回到北京清华大学创办人类语言学系,后因清华不设文科而未果。因为中山大学有可以合作的语言学家岑麒祥等教授(岑先生1933年留法回国后一直在中大任教),王先生觉得中大有条件成为培养语言学人才的基地。王先生、岑先生是说粤方言的两广同乡,在巴黎留学时一起听过傅舍等著名语言学家的课,学位论文都是写粤方言语音的。两人志趣相投,感情融洽,一拍即合。1946年,中山大学王星拱校长聘王先生任文学院院长时,王先生提出要王校长支持他创办语言学系。那年王先生是中文系主任、文科研究所所长。他积极参与语言学系的筹办工作。该系于1947年获准招生。王先生任院长,岑先生任系主任。聘请老师给系里先后开出许多传统的和新  相似文献   

15.
我天天上学都要经过一条非常宽的柏油马路。有一天,我偶然发现在马路的拐弯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马路一边高一边低。在公路其它的拐弯处也都是这样。为什么直的路面是平的,到了拐弯处却是一边高一边低呢?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放学回到家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第二天,我来到学校迫不及待地找到上科学课的王老师。“老师,公路拐弯处的路面为什么一边高一边低呢?”王老师高兴地夸我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然后王老师给我讲解了公路在拐弯处这样设计的原因:一个物体沿圆周运动,有向心力维持平衡,一旦向心力遭到破坏,这个物体必…  相似文献   

16.
丹丹是个喜欢唱反调的孩子,王先生对丹丹不合作与不听话的态度颇感头疼。有一天王先生带丹丹外出散步,沿路和丹丹进行一些随机教学的活动,王先生想通过这些活动改变孩子爱唱反调的毛病。当父女俩一边走一边谈话时,王先生对丹丹说:“路旁的这些花儿真好看。”丹丹在一旁说:“有什么好看?丑死了!”没走多少,王先生又说:“丹丹,马路上车子很多,  相似文献   

17.
午饭的时间,有人却在餐厅里玩起了篮球。执勤的王老师慢慢走近,严厉地说:“孙楚杰,请注意餐厅纪律,再拍可就没收了!”可没过多久,“砰砰砰”的声音又响起来。王老师抱起篮球一边走一边思量——孙楚杰特别喜欢打篮球,把篮球没收了,他一定会好几天没心思学习的。王老师又走回来对他说:“吃饭时拍球会给自己和同学带来哪些影响?如果你能说出七条我就把球还给你。”  相似文献   

18.
正我面前站着的是昨晚让我11点还未入睡打了N个电话的学生,也是上次月考成绩排名在最后的学生。"你昨晚从什么时候开始头痛的?"我一边收拾办公桌,一边轻声问他。沉默,他将头扭到一边。"你昨天为什么不理老师?"我坐下来,直接问他。沉默,他嘴角开始抽动。"你对老师有意见?"我接着问第三个问题。他摇摇头,继续沉默。"你这样默不作声,那问题解  相似文献   

19.
自习课时,一位同学一边做作业一边摇头晃脑地哼着歌,劝他不要这样,谁料他却"理直气壮"地来了一句:"我喜欢!"近年来在中小学生中颇为盛行"我喜欢"这三个字,意思是我爱这么做.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的户外活动,孩子们玩起了圈和球的互动游戏。我也很快地融入了她们的活动中,正当我们玩得起劲时,我远远的瞧见了蹲在角落一边无所事事的甘雨轩小朋友,我快步走到他身边邀请他加入伙伴们的游戏中时,却听见轩轩自言自语道:"每天都玩圈和球,一点都不好玩!"忽然他抬起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地对我说:"王老师,我们来玩点有趣的吧!我妈妈手机里就有刚下载的新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我们也来玩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